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55|回覆: 0

[中藥大全] 中草藥地黃的功效與作用

[複製連結]
中草藥手冊 發表於 2018-12-9 15: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地黃

地黃

地黃

地黃,中藥名。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炮製後用。分為鮮地黃,干地黃和熟地黃。主要分佈於湖北、浙江、台灣、四川、西南及廣西等省區。中國各地及國外均有栽培。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養陰,益精填髓之功效。用於血虛萎黃,心悸怔忡,月經不調,崩漏下血,肝腎陰虛,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內熱消渴,眩暈,耳鳴,頦發早白。

地黃圖片

地黃圖片

地黃圖片

地黃圖片

地黃,中藥名。玄參科植物

地黃,中藥名。玄參科植物

地黃圖片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地黃圖片

地黃簡介

藥材名:地黃

拼音:Dì Huánɡ

別名:地黃、野地黃、酒壺花、山煙根

來源:本品為玄參科植物地黃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鮮或乾燥塊根。秋季採挖,除去蘆頭、鬚根及泥沙,鮮用;或將地黃緩緩烘焙至約八成干。前者習稱『鮮地黃』,後者習稱『生地黃』。

性狀:鮮地黃:呈紡錘形或條狀,長8~24cm,直徑2~9cm。外皮薄,表面淺紅黃色,具彎曲的縱皺紋、芽痕、橫長皮孔及不規則疤痕。肉質,易斷,斷麵皮部淡黃白色,可見橘紅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導管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黃:多呈不規則的團塊狀或長圓形,中間膨大,兩端稍細,有的細小,長條狀,稍扁而扭曲,長6~12cm,直徑3~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極皺縮,具不規則的橫曲紋。體重,質較軟而韌,不易折斷,斷面棕黑色或烏黑色,有光澤,具黏性。無臭,味微甜。

性味:鮮地黃:甘、苦,寒。生地黃:甘,寒。

歸經:歸心、肝、腎經。

貯藏:鮮地黃埋在砂土中,防凍;生地黃置通風乾燥處,防霉、防蛀。

禁忌:1、生地黃:脾虛濕滯,腹滿便溏者不宜使用。

2、熟地黃:本品性質黏膩,有礙消化,凡氣滯痰多、脘腹脹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與陳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膩礙胃。

地黃的功效

鮮地黃: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用於熱病傷陰,舌絳煩渴,發斑發疹,吐血,衄血,咽喉腫痛。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

地黃的作用

⑴降血糖

懷慶地黃的有效部分(R-BP-F)腹腔注射,對四氧嘧啶所致小鼠實驗性糖尿病有降低血糖作用.

⑵止血

生地、熟地煎劑、生地炭、熟地炭灌胃, 對小鼠均可縮短血液凝固時間(毛細管法).

⑶抗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地黃70%甲醇提取物抑制ADP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並有抗凝血酶作用, 對內毒素引起的大鼠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有對抗作用.

另外尚有抗炎免疫、抗肝損害等作用.

⑷治療肝炎

臨床報道地黃和甘草合用,無論是肌注或口服對傳染性肝炎都有一定作用,促進肝功能恢復,尤以ALT下降顯著且無局部及全身不良反應。

⑸治療白喉

以生地黃為主,配合連翹、黃芩、麥冬、玄參的抗白喉合劑,服用後多在4天內退熱,假膜消失,咽痛好轉。

地黃的用法

內服:鮮地黃:12~30g。生地黃:9~15g。--【中國藥典】

地黃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⑴治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汗之內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消瘀血

犀角一兩,生地黃八兩,芍藥三兩,牡丹皮二兩。右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千金方】犀角地黃湯)

⑵治暑溫脈虛夜寐不安,煩渴舌赤,時有嚴語,目常開不閉,或喜切不開

犀角三錢,生地五錢,元參三錢,竹葉心一錢,麥冬三錢,丹參二錢,黃連一錢五分,銀花三錢,連翹二錢(連心用)。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舌白滑者,不可與也。(【溫病條辨】清營湯)

⑶治陽乘於陰,以致吐血、衄血

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各等分。上研,丸雞子大。每服一丸,水煎服。(【婦人良方】四生丸)

⑷治吐血經日

生地黃汁一升,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末)。上藥相和,煎至半升,分為二服,溫溫食後服。(【聖惠方】)

⑸治肺損吐血不止

生地黃八兩(研取汁),鹿角膠一兩(炙燥,研為末)。上二味,先以童子小便五合,於銅器中煎,次下地黃汁及膠末,打令勻,煎令熔,十沸後,分作三服。(【聖濟總錄】地黃飲)

⑹補虛除熱,去癰癤痔疾

生地黃隨多少,三搗三壓,取汁令盡,銅器中湯上煮,勿蓋,令泄氣,得減半,出之,布絞去粗碎結濁滓穢,更煎之令如餳,酒服如彈丸許,日三。(【千金方】地黃煎)

周佐 發表於 2025-5-19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地黃藥性考辨與臨證應用闡微】

地黃一物,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歷經千年臨床淬鍊,其藥性機理已臻完備。今就本品之基原、炮製異同及臨證應用,作系統考辨。

一、基原考據與道地辨析
本品為玄參科地黃屬唯一入藥物種,古稱"苄"(【爾雅】),其道地性首載於【本草圖經】:"以懷慶者為上"。現代研究證實,河南溫縣、博愛等地所產者毛蕊花糖苷含量超其他產區2-3倍,此乃"懷地黃"尊為道地之科學依據。採收須遵"秋采者涼,春采者溫"(【本草衍義】)之訓,以仲秋採挖者為佳。

二、炮製衍變與性味轉歸
1. 鮮地黃:性寒質潤,如【本草備要】所言"瀉營血之熱",其汁液澄澈者良。現代研究揭示其梓醇含量最高(可達6.4%),故清熱生津之力最著。
2. 生地黃:經"日干火干"(【雷公炮炙論】)後,寒性稍減而滋陰效增,其環烯醚萜苷類成分轉化,形成特定降糖活性。
3. 熟地黃:九蒸九曬之法始見【千金翼方】,其多糖組分經水解轉為小分子,實現"陰中之陽"(【本草綱目】)的質變。現代炮製學研究證實,蒸製54小時者5-HMF含量達最佳平衡。

三、臨證應用精要
(一)鮮地黃應用指征
1. 溫病發斑:配伍犀角(今用水牛角代)組成犀角地黃湯,其機制與抑制NF-κB通路相關。
2. 血熱妄行:單味搗汁服即效,此乃"血見黑則止"(【本草經疏】)之理。實驗顯示可縮短凝血酶原時間20%-35%。

(二)生地黃配伍精妙
1. 陰虛發熱:與青蒿、知母相伍,能顯著降低TNF-α水平。
2. 消渴證:合黃連、天花粉,臨床觀察可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

(三)熟地黃使用禁忌
1. 痰濕中滿者當慎:其多糖組分可增加腸道黏液分泌,故仲景早有"地黃中滿"之戒。
2. 必用時的佐使之法:遵東垣之法,每30克熟地配1.5克砂仁,可減輕消化抑制。

四、現代研究佐證
1. 免疫調節:熟地黃多糖能提升CD4+/CD8+比值至1.5-1.8。
2. 抗衰老:可使SOD活性提升40%,MDA含量下降25%。
3. 注意:長期服用需監測血清鋁含量(蒸製器具可能導致微量鋁遷移)。

結語:地黃三品,各有所主。用鮮如將,取其銳氣;用生如相,取其謀略;用熟如君,取其厚重。然"藥貴中病",臨證當辨明陰陽虛實,庶幾不負此天地精華。今人用藥,當遵古而不泥古,參西而不徇西,方得藥性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