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78|回复: 1

[儒家学说] 寝不尸居不容

[复制链接]
论语信述 发表于 2018-12-7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起学《论语》乡党第十:寝不尸,居不容

原文

寝不尸,居不容。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

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迅雷风烈,必变。

本节分五段释之

《原文1》

寝不尸,居不容。

《白话1》

睡觉时不直挺着四肢僵卧,居家时不以客礼自处。

《释词1》

寝不尸:睡觉时不布展四肢仰卧如死人。朱子:“尸,谓偃卧似死人也。”

居不容:日常居家,不用庄敬如同作客。居,居家。容,当是“客”字。臧玉琳:“‘居不客’,言居家不以客礼自处。是当从《释文》作‘客’,《开成石经》亦作‘客’。”

《先贤精义1》

《论语注疏》曰:此言孔子寝息居家之礼也。人偃卧四体,布展手足,似死人,孔子则当欹屈也。其居家之时,则不为容仪,为室家之敬难久,当和舒也。

张栻曰:“寝不尸”,体不肆也;“居不容”,安舒而已,非惰也。(门人之察圣人,其详至于寝处之际无不尽者,昔人之学,固如此哉。)

段玉裁曰:“寝不尸”,恶生之同于死也;“居不客”,嫌主之类于宾也

钱穆曰:此非恶其类死者,乃恶夫惰慢之气之肆而不知戒

《论语义疏》曰:(眠)当欹而小屈也。

刘宗周曰:学者每言睡时做主张,圣人寝而不尸,息中有生,仍是勿忘勿助机缄,所谓“通乎昼夜之道而知”也。“居不容”,申申夭夭是也

《原文2》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白话2》

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平日所熟识的,也一定要改变容色。看见戴着冠冕的人以及瞽者,即使是常见面,也一定要以礼待之。

《释词2》

齐衰(zīcuī):丧服。在五服中列第二等,次于斩衰。其服以粗疏的麻布制成,衣裳分制,缘边部分缝缉整齐,故名。其制有别于斩衰的毛边。

狎:亲狎,指平日所熟识者。

变:变容,以表示同情与哀悼。《注疏》:“此即哀有丧也。”

冕:冠冕,表有官爵。

亵:亲近而不庄重。表示见的次数多或常相处,礼仪上就会有懈怠。周生烈:“亵,谓数相见,必当以貌礼之。”

貌:礼貌。恭敬以礼。白石钱氏:“以貌者,见之必作之类也。”《集说》:“尊有爵,恤不成人也。”

《先贤精义2》

《论语注疏》曰:见衣齐衰丧服者,虽素亲狎,亦必为变容:此即哀有丧也。见大夫与盲者,虽数相见,必当以貌礼之:此即尊在位,恤不成人也

《论语正义》曰:夫子于素所亲习之人,变容待之者,哀敬之异于常时也

康有为曰:见丧则,见贵则,见废疾则

陈祥道曰:必尽其礼,所以致其敬也。

《附录》

《经义知新录》曰:冕者无无故行于道路之事。

《论语义疏》曰:以貌、变色,对之也。变重貌轻:亲狎重,故言“变”;卑亵轻,故“以貌”也。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5-4-1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阿弥佗佛 发表于 2025-7-8 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语·乡党》"寝不尸,居不容"章义疏

《乡党》一篇,实为圣门弟子亲炙夫子之实录。此章所记六事,皆见圣人动静语默之节,今就首二句"寝不尸,居不容"析而论之。

一、文字训诂
"寝不尸"之"尸",郑注训为"偃卧似死人",朱子承之。考《说文》"尸,陈也",段玉裁谓"凡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陈之",引申为僵卧之状。臧琳《经义杂记》考《释文》古本作"客",石经可证,当从"居不客"为是。此二字之辨,关乎礼意甚巨。

二、经义阐微
(一)寝息之道
1. 生理层面:孔疏"欹屈"之说,合于《庄子·刻意》"屈伸俯仰"之旨。古人寝具不同于今,直肢而卧易致气血壅滞,《黄帝内经》有"卧则血归于肝"之说,圣人寝姿实合养生要义。
2. 礼制层面:《礼记·玉藻》载"寝恒东首",郑注"阳气生于东方"。夫子"不尸"之态,既避夷狄僵卧之俗(《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可参),又合《曲礼》"寝毋伏"之训。

(二)居处之仪
1. 申申夭夭之象:此语出《述而》篇,刘宗周点破其义。家礼异于朝聘,过肃则伤和,《礼记·表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可相发明。
2. 主客之辨:段玉裁"恶生同死""嫌主类宾"八字极精。居家过庄则近于客,失《家人》卦"女正位乎内"之义。《易·系辞》"百姓日用而不知",正谓此等细微处见圣学。

三、理学发挥
张栻"体不肆"之说,深得程子"敬"字工夫。朱子《近思录》卷四引伊川言"睡时亦欲存个敬字",与刘宗周"息中有生"互证。阳明《传习录》谓"戒慎恐惧是本体,不睹不闻是工夫",可解"寝不尸"之精微。

四、现代启示
1. 生活美学:圣人寝居之态,实开后世《闲情偶寄》等生活美学先河。今人可参《考工记》"室中度以几"之法,求起居合度。
2. 身心修养:钱穆"恶惰慢之气"说,与《大学》"诚于中,形于外"相契。现代行为心理学证实,体态影响心理状态,圣人之教暗合科学。

结语:
此二句看似平常,实涵"礼以制中"之妙。黄梨洲《明儒学案》言"工夫即本体",观圣人寝处,正是"造次必于是"的注脚。学者当由此体认"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皆从心性中流出,方不负圣门记录之深意。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