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583|回覆: 2

[儒家學說] 子曰:由也 女聞六言六蔽矣乎

[複製鏈接]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11-27 15: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陽貨篇第8章】『六言六蔽』是何意?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六言六蔽』,是指六種美名及其容易產生的流弊。言在此指『德』,六言即『仁、知、信、直、勇、剛』六字。蔽,同弊,六蔽即『愚、盪、賊、絞、亂、狂』六種蔽障。『居』,指坐。子路起立回答,孔子命其坐下。『愚』,指受人愚弄。『盪』,指好高鶩遠而沒有根基。『賊』,指受傷害。『絞』,指急切。『亂』,指作亂闖禍。『狂』,指狂妄。

孔子這段話的意思是說:『由呀,你聽說六種美名容易產生的六種弊病了嗎?』子路站起來回答說:『沒有。』孔子說:『坐下,我告訴你。愛仁德,卻不愛學習,弊病是容易變得愚蠢,或被人愚弄;愛聰明,卻不愛學習,弊病是放蕩而無根基;愛誠實,卻不愛學習,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愛直率,卻不愛學習,弊病是容易急切、尖刻而刺痛別人;愛勇敢,卻不愛學習,弊病是容易作亂闖禍;愛剛強,卻不愛學習,弊病是狂妄而剛愎自用。』

孔子談『六言六蔽』,是針對子路的個性特點,勉勵他好學以成德。『六言六蔽』蘊含着一個深刻的哲理;一個人,雖然具有『仁、知、信、直、勇、剛』 這些天然的美質,但是,仍然必須經由學習,才能成就其德行。因為不好學,就不明其義,不究其實,不悟其理,那麼,天然的美質就會轉化成弊病。孔子把好學看作人的各方面修養的基礎,這一點應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六言六蔽』與中庸之道是什麼關係呢?『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禮記·中庸】),是孔子總結歷史經驗所做出的一個重要概括,是他對中庸之道的進一步闡述。後人從中提煉出『執兩用中』這個辯證的思維方法。『六言六蔽』是孔子『執兩用中』思想的具體化:一端即『六言』,指明了人的六種天然的美質;另一端即『六蔽』,『六言』的反面也就會有六種弊病。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論語·雍也】)他把恪守中庸之道,視為君子至善至美的品德。君子堅守中庸的道德標準,就是待人處世要把握合理的度,遵循禮的規範,無過無不及,做到恰如其分,反對極端的行為。君子怎樣才能奉行中庸之道呢?孔子認為,只有勤奮好學,才能通曉事物之理,把握事物之度,做到恰如其分。恪守中庸之道,避免六種弊病的根本途徑和方法,是要加強學習,持中守禮,這對於君子的品德養成十分重要。

附:

【原文】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①矣乎?』對曰:『未也。』『居②,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③;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④;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⑤;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⑥;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⑦;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⑧。』

【注釋】

六言六蔽:六種美名及其容易產生的流弊。言在此指『德』,六言即『仁、知、信、直、勇、剛』六字。蔽,同弊,六蔽即『愚、盪、賊、絞、亂、狂』六種蔽障。②:坐。子路起立回答,孔子命其坐下。③:受人愚弄。④:好高鶩遠而沒有根基。⑤:受傷害。⑥:急切。⑦:作亂闖禍。⑧:狂妄。

【譯文】

孔子說:『由呀,你聽說六種美名容易產生的六種弊病了嗎?』子路站起來回答說:『沒有。』孔子說:『坐下,我告訴你。愛仁德,卻不愛學習,弊病是容易變得愚蠢,或被人愚弄;愛聰明,卻不愛學習,弊病是放蕩而無根基;愛誠實,卻不愛學習,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愛直率,卻不愛學習,弊病是容易急切、尖刻而刺痛別人;愛勇敢,卻不愛學習,弊病是容易作亂闖禍;愛剛強,卻不愛學習,弊病是狂妄而剛愎自用。』

遊客  發表於 2018-11-28 22:16
孔子談『六言六蔽』,是針對子路的個性特點,勉勵他好學以成德。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4-24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六言六蔽"的修德次第與中庸旨要】

孔子與子路論"六言六蔽"一章,實為儒家心性修養之樞要。所謂"六言",乃仁、知、信、直、勇、剛六德;"六蔽"則指愚、盪、賊、絞、亂、狂六弊。此章深意,非僅警示德行之偏頗,更揭示"學以成德"的修養次第。

一、德性本然與學問功夫之辨
六德本為人性固有之美質,然孔子特強調"好學"之功。朱子【集注】云:"六者皆美質,然徒好之而不學以明其理,則各有所蔽。"此中深意在於:德性之自然稟賦若未經學問琢磨,猶璞玉未琢,終難成器。如"好仁不好學"之蔽在愚,恰如孟子所譏"宋人揠苗"之愚,不明仁德之實理,徒存惻隱之心而不知權變。

二、六蔽生成之機理
細究六蔽,皆因偏執一端所致:
1. 仁失其智則為愚,如尾生抱柱之信;
2. 知無根基則為盪,猶莊子所謂"逐萬物而不反";
3. 信不權變則為賊,若"硜硜然小人"之謂;
4. 直無節制則為絞,似"訐以為直"之病;
5. 勇無義理則為亂,如"暴虎馮河"之戒;
6. 剛不中節則為狂,類"居簡行簡"之過。
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點明:"六蔽者,皆德之過乎中者也。"

三、中庸之道的實踐智慧
"六言六蔽"說實為"執兩用中"之具體展現:
1. 仁者當兼智,方成"仁且智"的聖境;
2. 知者須篤實,方為"下學上達"之正途;
3. 信必合義,方達"言必信行必果"的君子之信;
4. 直而有禮,方為"質直好義"之真直;
5. 勇須知義,方成"見義不為無勇也"之大勇;
6. 剛而能柔,方顯"剛毅木訥近仁"之真剛。
程頤【伊川易傳】謂:"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六德之修,正需在動態平衡中達致中道。

四、當代啟示
今人修德,尤當警惕三種誤區:
其一,以天性自足而廢學,不知"性相近,習相遠";
其二,執德自矜而不化,不明"極高明而道中庸";
其三,求全責備而失本,未悟"致廣大而盡精微"。
當知六德如中藥之君臣佐使,需學問為引,方成濟世良方。

【中庸】云:"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正可為此章作注。六德之美,需經學問琢磨,方得中和之妙;六蔽之戒,要在執兩用中,乃見聖學真諦。學者當於此章細參,方知孔子"下學而上達"之教,實為千古不易的成德要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