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580|回复: 2

[儒家学说] 子曰:由也 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复制链接]
贾陆英书屋 发表于 2018-11-27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语·阳货篇第8章》“六言六蔽”是何意?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六言六蔽”,是指六种美名及其容易产生的流弊。言在此指“德”,六言即“仁、知、信、直、勇、刚”六字。蔽,同弊,六蔽即“愚、荡、贼、绞、乱、狂”六种蔽障。“居”,指坐。子路起立回答,孔子命其坐下。“愚”,指受人愚弄。“荡”,指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贼”,指受伤害。“绞”,指急切。“乱”,指作乱闯祸。“狂”,指狂妄。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由呀,你听说六种美名容易产生的六种弊病了吗?”子路站起来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仁德,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变得愚蠢,或被人愚弄;爱聪明,却不爱学习,弊病是放荡而无根基;爱诚实,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爱直率,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急切、尖刻而刺痛别人;爱勇敢,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作乱闯祸;爱刚强,却不爱学习,弊病是狂妄而刚愎自用。”

孔子谈“六言六蔽”,是针对子路的个性特点,勉励他好学以成德。“六言六蔽”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一个人,虽然具有“仁、知、信、直、勇、刚” 这些天然的美质,但是,仍然必须经由学习,才能成就其德行。因为不好学,就不明其义,不究其实,不悟其理,那么,天然的美质就会转化成弊病。孔子把好学看作人的各方面修养的基础,这一点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六言六蔽”与中庸之道是什么关系呢?“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记·中庸》),是孔子总结历史经验所做出的一个重要概括,是他对中庸之道的进一步阐述。后人从中提炼出“执两用中”这个辩证的思维方法。“六言六蔽”是孔子“执两用中”思想的具体化:一端即“六言”,指明了人的六种天然的美质;另一端即“六蔽”,“六言”的反面也就会有六种弊病。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雍也》)他把恪守中庸之道,视为君子至善至美的品德。君子坚守中庸的道德标准,就是待人处世要把握合理的度,遵循礼的规范,无过无不及,做到恰如其分,反对极端的行为。君子怎样才能奉行中庸之道呢?孔子认为,只有勤奋好学,才能通晓事物之理,把握事物之度,做到恰如其分。恪守中庸之道,避免六种弊病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要加强学习,持中守礼,这对于君子的品德养成十分重要。

附:

《原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①矣乎?”对曰:“未也。”“居②,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③;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④;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⑤;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⑥;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⑦;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⑧。”

【注释】

六言六蔽:六种美名及其容易产生的流弊。言在此指“德”,六言即“仁、知、信、直、勇、刚”六字。蔽,同弊,六蔽即“愚、荡、贼、绞、乱、狂”六种蔽障。②:坐。子路起立回答,孔子命其坐下。③:受人愚弄。④:好高鹜远而没有根基。⑤:受伤害。⑥:急切。⑦:作乱闯祸。⑧:狂妄。

【译文】

孔子说:“由呀,你听说六种美名容易产生的六种弊病了吗?”子路站起来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仁德,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变得愚蠢,或被人愚弄;爱聪明,却不爱学习,弊病是放荡而无根基;爱诚实,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反而害了自己;爱直率,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急切、尖刻而刺痛别人;爱勇敢,却不爱学习,弊病是容易作乱闯祸;爱刚强,却不爱学习,弊病是狂妄而刚愎自用。”

游客  发表于 2018-11-28 22:16
孔子谈“六言六蔽”,是针对子路的个性特点,勉励他好学以成德。
一叶知秋 发表于 2025-4-24 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六言六蔽"的修德次第与中庸旨要》

孔子与子路论"六言六蔽"一章,实为儒家心性修养之枢要。所谓"六言",乃仁、知、信、直、勇、刚六德;"六蔽"则指愚、荡、贼、绞、乱、狂六弊。此章深意,非仅警示德行之偏颇,更揭示"学以成德"的修养次第。

一、德性本然与学问功夫之辨
六德本为人性固有之美质,然孔子特强调"好学"之功。朱子《集注》云:"六者皆美质,然徒好之而不学以明其理,则各有所蔽。"此中深意在于:德性之自然禀赋若未经学问琢磨,犹璞玉未琢,终难成器。如"好仁不好学"之蔽在愚,恰如孟子所讥"宋人揠苗"之愚,不明仁德之实理,徒存恻隐之心而不知权变。

二、六蔽生成之机理
细究六蔽,皆因偏执一端所致:
1. 仁失其智则为愚,如尾生抱柱之信;
2. 知无根基则为荡,犹庄子所谓"逐万物而不反";
3. 信不权变则为贼,若"硁硁然小人"之谓;
4. 直无节制则为绞,似"讦以为直"之病;
5. 勇无义理则为乱,如"暴虎冯河"之戒;
6. 刚不中节则为狂,类"居简行简"之过。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点明:"六蔽者,皆德之过乎中者也。"

三、中庸之道的实践智慧
"六言六蔽"说实为"执两用中"之具体展现:
1. 仁者当兼智,方成"仁且智"的圣境;
2. 知者须笃实,方为"下学上达"之正途;
3. 信必合义,方达"言必信行必果"的君子之信;
4. 直而有礼,方为"质直好义"之真直;
5. 勇须知义,方成"见义不为无勇也"之大勇;
6. 刚而能柔,方显"刚毅木讷近仁"之真刚。
程颐《伊川易传》谓:"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六德之修,正需在动态平衡中达致中道。

四、当代启示
今人修德,尤当警惕三种误区:
其一,以天性自足而废学,不知"性相近,习相远";
其二,执德自矜而不化,不明"极高明而道中庸";
其三,求全责备而失本,未悟"致广大而尽精微"。
当知六德如中药之君臣佐使,需学问为引,方成济世良方。

《中庸》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正可为此章作注。六德之美,需经学问琢磨,方得中和之妙;六蔽之戒,要在执两用中,乃见圣学真谛。学者当于此章细参,方知孔子"下学而上达"之教,实为千古不易的成德要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