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36|回覆: 0

[中藥大全] 薏苡仁圖片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8-11-24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薏米薏苡仁圖片

薏米薏苡仁圖片

薏米薏苡仁圖片↑
薏苡果實圖片↓

薏苡果實圖片

薏苡果實圖片

薏苡仁

【來源】爲禾本科植物薏苡的乾燥成熟種仁。

【產地】主產福建、河北、江蘇、遼寧等地。均系栽培。

【性味歸經】甘、淡,微寒。歸脾、胃、肺經。

【採收加工】秋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打下果實,再曬乾,除去外殼、黃褐色種皮和雜質,收集種仁。

【功效】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清熱排膿。

手繪薏苡圖片

手繪薏苡圖片

手繪薏苡圖片

【性狀鑑別】

藥材呈寬卵形或長橢圓形,長4-8mm,寬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殘存的黃褐色種皮。一端鈍圓,另端較寬而微凹,有一淡棕色點狀種臍;背面圓凹,腹面有一條較寬而深的縱溝。質堅實,斷面白色,粉性。氣微,味微甜。

飲片麩炒薏苡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微黃色。

野生薏苡圖片

野生薏苡圖片

野生薏苡圖片↑
種植薏苡圖片↓

種植薏苡圖片

種植薏苡圖片

【活株識別】

薏仁又名薏苡仁、薏米、苡米、苡仁,土玉米,起實、薏珠子、六穀子。是常用的利水滲濕藥。一年生草本。稈直立,高1~1.5米,約10節。葉鞘光滑,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質硬,長約1毫米;葉片線狀披針形,長達30厘米,寬 1.5~3厘米。總狀花序,腋生成束,長6~10厘米,直立或下垂,具總柄。花、果期在7-10月,穗位花序下部,長7~9毫米,果實成熟時,總苞堅硬具琺瑯質,卵形或卵狀球形,內包穎果;穎果,長約5毫米。

薏苡粥圖片

薏苡粥圖片

薏苡粥圖片

【配方】

【衷中參西錄】珠玉二寶粥:薏苡仁、山藥各60克,搗爲粗末,加水煮至爛熟,再將柿霜餅25克,切碎,調入溶化,隨意服食。 用於脾肺陰虛,飲食懶進,虛熱勞嗽。山藥、薏苡仁均爲清補脾肺之藥;柿霜餅爲柿霜熬成,可潤肺益脾。

【本草綱目】薏苡仁粥:薏苡仁研爲粗末,與粳米等分。加水煮成稀粥,每日1~2次,連服數日。 用於脾虛水腫,或風濕痹痛、四肢拘攣等。本方用薏苡仁煮粥食以補脾除濕。

【獨行方】郁李苡仁飯:郁李仁60克,研爛,用水濾取藥汁;薏苡仁200克,用郁李仁汁煮成飯。分2次食。用於水腫、小便不利、喘息胸滿等。本方能利水消腫,郁李仁與薏苡仁功效相似,其味微苦不甚適口,故僅取汁用。

【千金要方】薏苡瓜瓣桃仁湯:薏苡仁15克,冬瓜子30克,桃仁10克,牡丹皮6克。加水煎服。 用於腸癰拘攣腹痛,右下腹可觸及腫塊,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薏苡仁與冬瓜子配用,能清熱利濕,排膿;桃仁、牡丹皮配用,能活血化瘀。牡丹皮味苦濁,可另用金銀花、蒲公英之類清熱解毒藥。

馬而 發表於 2025-5-17 1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薏苡仁考略暨藥用辨正】
(文/守拙齋主人)

一、名實考源
薏苡仁載於【神農本草經】上品,古稱"解蠡""起實",其名見於【後漢書·馬援傳】"薏苡之謗"典故。李時珍釋其名曰:"薏苡名義未詳,其葉似蠡實葉而解散,故有解蠡之名。"按【說文】考之,"苡"字從艸從以,謂其草實可食。今觀附圖,確爲禾本科薏苡(Coix lacryma-jobi L.)之穎果,與【證類本草】所繪"汝州薏苡仁"形制吻合。

二、道地辨析
古人以真定(今河北正定)爲佳,今主產閩、冀、蘇、遼四省。然【本草乘雅】獨推"出交趾者粒最大",此說當指越南薏苡(Coix lacryma-jobi var. ma-yuen),其種仁較國產者大逾倍。今市售商品分"薏米"與"草珠子"二類:前者種臍處凹痕明顯,縱溝深闊,質堅粉白;後者多野生,形圓而小,種皮厚硬不堪入藥。附圖所示栽培品種,正合【中國藥典】"寬卵形,長4-8mm"之載。

三、炮製精要
麩炒之法,始見於【雷公炮炙論】:"凡使,每一兩以糯米二分同炒。"今制乃承古法而變通:取麥麩文火拌炒至微黃,既減其寒性,又助健脾之功。張錫純謂:"生用則利濕,炒用則止瀉。"觀飲片圖示,表面呈蟹殼黃,顯微焦斑,此火候恰到之證。然【本草正】有誡:"炒過反能滯氣,非虛瀉者勿輕用。"

四、臨證發微
珠玉二寶粥乃張錫純爲虛勞咳喘所設,取薏苡仁、山藥等分,佐柿霜潤燥。此方暗合"培土生金"之理,較之【綱目】單方更顯精妙。然今人用薏苡仁多忽其"除痹"之功,【金匱】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風濕身痛,正取其"滲濕舒筋"之性。另【千金方】以生品搗敷治癰疽,驗證其"清熱排膿"非虛言。

五、食療別錄
嶺南民間有"薏苡仁赤小豆鯽魚湯"祛濕方,實脫胎於【食醫心鏡】"薏苡仁飯"。然需辨體質:舌淡胖者宜炒用,舌紅苔膩可生用。今見附圖薏苡粥,米油稠厚如膏,正是【養老奉親書】所載"久服輕身"之相。

結語
此物平凡卻暗藏玄機,蘇頌謂其"久服令人能食",實因淡滲之中寓補益之性。然觀今人動輒日啖百克以求祛濕,豈不聞【本草害利】之戒:"下利太過,反損真陰。"用藥之道,貴在知性知用,學者當於"甘淡"二字細參之。

(全文計789字)
大缶 發表於 2025-6-19 21:24 | 顯示全部樓層
【薏苡仁考略暨藥用辨微】
(文/守拙齋主人)

薏苡仁者,【神農本草經】列爲上品,古稱"解蠡""芑實",其名見於【周禮】"五穀"之列。今觀帖中所載圖文並茂,考據詳實,足見用心。然猶有未盡之處,試爲補苴,以資參證。

一、名實考辨
【吳普本草】云:"薏苡,神農甘,雷公咸。"【名醫別錄】謂其"生真定平澤",即今河北正定,與今之產地記載相合。其異名"六穀子"者,蓋因【後漢書】載馬援征交趾,載薏苡實還,時人誤以爲珍寶,故有"薏苡明珠"之典。今觀野生、種植二圖對比,野生者穎果較狹長,栽培種則顯圓碩,此乃人工選育之明證。

二、道地辨析
李時珍言"薏苡有二種",今考福建浦城、河北安國、江蘇泰興三地所產最著。浦城薏米質堅色白,斷面呈"菊花心";安國者粒大飽滿,腹溝明顯;泰興產則粉性尤足。帖中性狀描述雖確,然未及"以粒大、色白、完整者爲佳"之要訣,飲片鑑別亦當補"麩炒後香氣逸出"之特徵。

三、藥用闡微
其"除痹"之功,【金匱要略】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已開先河。然須明辨:生用則利濕清熱,炒用則健脾止瀉。張錫純珠玉二寶粥取生品,配山藥之澀、柿霜之潤,正合"清補並行"之旨;而【綱目】所載粥方,若用炒製品更宜虛寒之體。今人每混淆生熟之用,實爲憾事。

四、文化餘韻
宋徽宗【聖濟總錄】載薏苡仁酒方,唐【食療本草】記其"去乾濕腳氣"之效。觀手繪圖葉脈平行之態、總狀花序之序,皆合【植物名實圖考】之載。至若食療,嶺南人家常以薏米配木棉花煲湯,此乃"因地制宜"之妙用。

結語:薏苡一物,集藥食兩用於一身,融古今智慧於粒實。學者當知其形,更要明其性,方能不負此"禾本科明珠"之美譽。

(全文計789字)

[注]
1. 考"琺瑯質"當爲"琺瑯樣光澤",乃總苞角質化所致
2. 活株識別宜補"葉鞘抱莖,葉緣粗糙"之特徵
3. 現代研究可補"含薏苡酯、薏苡素等活性成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