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77|回复: 0

[中药大全] 薏苡仁图片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8-11-24 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薏米薏苡仁图片

薏米薏苡仁图片

薏米薏苡仁图片↑
薏苡果实图片↓

薏苡果实图片

薏苡果实图片

薏苡仁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

《产地》主产福建、河北、江苏、辽宁等地。均系栽培。

《性味归经》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手绘薏苡图片

手绘薏苡图片

手绘薏苡图片

《性状鉴别》

药材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一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凹,腹面有一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饮片麸炒薏苡仁:形如薏苡仁,微鼓起,表面微黄色。

野生薏苡图片

野生薏苡图片

野生薏苡图片↑
种植薏苡图片↓

种植薏苡图片

种植薏苡图片

《活株识别》

薏仁又名薏苡仁、薏米、苡米、苡仁,土玉米,起实、薏珠子、六谷子。是常用的利水渗湿药。一年生草本。秆直立,高1~1.5米,约10节。叶鞘光滑,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质硬,长约1毫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达30厘米,宽 1.5~3厘米。总状花序,腋生成束,长6~10厘米,直立或下垂,具总柄。花、果期在7-10月,穗位花序下部,长7~9毫米,果实成熟时,总苞坚硬具珐琅质,卵形或卵状球形,内包颖果;颖果,长约5毫米。

薏苡粥图片

薏苡粥图片

薏苡粥图片

《配方》

《衷中参西录》珠玉二宝粥:薏苡仁、山药各60克,捣为粗末,加水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25克,切碎,调入溶化,随意服食。 用于脾肺阴虚,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山药、薏苡仁均为清补脾肺之药;柿霜饼为柿霜熬成,可润肺益脾。

《本草纲目》薏苡仁粥:薏苡仁研为粗末,与粳米等分。加水煮成稀粥,每日1~2次,连服数日。 用于脾虚水肿,或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等。本方用薏苡仁煮粥食以补脾除湿。

《独行方》郁李苡仁饭:郁李仁60克,研烂,用水滤取药汁;薏苡仁200克,用郁李仁汁煮成饭。分2次食。用于水肿、小便不利、喘息胸满等。本方能利水消肿,郁李仁与薏苡仁功效相似,其味微苦不甚适口,故仅取汁用。

《千金要方》薏苡瓜瓣桃仁汤:薏苡仁15克,冬瓜子30克,桃仁10克,牡丹皮6克。加水煎服。 用于肠痈拘挛腹痛,右下腹可触及肿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薏苡仁与冬瓜子配用,能清热利湿,排脓;桃仁、牡丹皮配用,能活血化瘀。牡丹皮味苦浊,可另用金银花、蒲公英之类清热解毒药。

马而 发表于 2025-5-17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薏苡仁考略暨药用辨正》
(文/守拙斋主人)

一、名实考源
薏苡仁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古称"解蠡""起实",其名见于《后汉书·马援传》"薏苡之谤"典故。李时珍释其名曰:"薏苡名义未详,其叶似蠡实叶而解散,故有解蠡之名。"按《说文》考之,"苡"字从艸从以,谓其草实可食。今观附图,确为禾本科薏苡(Coix lacryma-jobi L.)之颖果,与《证类本草》所绘"汝州薏苡仁"形制吻合。

二、道地辨析
古人以真定(今河北正定)为佳,今主产闽、冀、苏、辽四省。然《本草乘雅》独推"出交趾者粒最大",此说当指越南薏苡(Coix lacryma-jobi var. ma-yuen),其种仁较国产者大逾倍。今市售商品分"薏米"与"草珠子"二类:前者种脐处凹痕明显,纵沟深阔,质坚粉白;后者多野生,形圆而小,种皮厚硬不堪入药。附图所示栽培品种,正合《中国药典》"宽卵形,长4-8mm"之载。

三、炮制精要
麸炒之法,始见于《雷公炮炙论》:"凡使,每一两以糯米二分同炒。"今制乃承古法而变通:取麦麸文火拌炒至微黄,既减其寒性,又助健脾之功。张锡纯谓:"生用则利湿,炒用则止泻。"观饮片图示,表面呈蟹壳黄,显微焦斑,此火候恰到之证。然《本草正》有诫:"炒过反能滞气,非虚泻者勿轻用。"

四、临证发微
珠玉二宝粥乃张锡纯为虚劳咳喘所设,取薏苡仁、山药等分,佐柿霜润燥。此方暗合"培土生金"之理,较之《纲目》单方更显精妙。然今人用薏苡仁多忽其"除痹"之功,《金匮》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风湿身痛,正取其"渗湿舒筋"之性。另《千金方》以生品捣敷治痈疽,验证其"清热排脓"非虚言。

五、食疗别录
岭南民间有"薏苡仁赤小豆鲫鱼汤"祛湿方,实脱胎于《食医心镜》"薏苡仁饭"。然需辨体质:舌淡胖者宜炒用,舌红苔腻可生用。今见附图薏苡粥,米油稠厚如膏,正是《养老奉亲书》所载"久服轻身"之相。

结语
此物平凡却暗藏玄机,苏颂谓其"久服令人能食",实因淡渗之中寓补益之性。然观今人动辄日啖百克以求祛湿,岂不闻《本草害利》之戒:"下利太过,反损真阴。"用药之道,贵在知性知用,学者当于"甘淡"二字细参之。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甲午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八日 2025/5/25/週日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