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84|回復: 2

[儒家学说] 论语翻译: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11-7 13: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季氏篇第14章〗国君夫人称呼因何编入〖论语〗?

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她对国君自称『小童』,国内的人称她叫『君夫人』,对他国人则称她为『寡小君』,他国人称她也叫『君夫人』。

本章记载了当时国君夫人的五种称呼,属于基本礼仪,是周礼的内容之一。这套称号是为了维护等级名分制度,以达到『名正言顺』的目的。至于因何编入〖论语〗,古今学者有许多猜测,均无依据。钱穆先生说得好:『本章记入〖论语〗,其义不可知。』『遇古书难解处,当以阙疑为是。』做学问,就应本此严谨求实的态度。

附:

【原文】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译文】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他为『夫人』,她对国君自称『小童』,国内的人称她叫『君夫人』,对他国人则称她为『寡小君』,他国人称她也叫『君夫人』。

汪柯 發表於 2025-5-17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季氏》"邦君之妻"章义理发微

《论语·季氏》第十六篇第十四章记载邦君妻室称谓制度,此章文辞简约而礼意深微,实为研究周代名器制度之重要文献。今试析其义理如次:

一、名器制度与礼制精神
此章所载五种称谓,实为周代"正名"思想之具体体现。"夫人"者,国君所命之正称,取"扶助人君"之义;"小童"乃谦抑自守之辞,体现"妻道柔顺"之德;"君夫人"彰明其尊位而不僭越君权;"寡小君"对外谦称,犹《曲礼》"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之例;异邦称"君夫人"则显"尊尊"之义。五称各有所司,诚如郑玄注《仪礼》所言:"名位不同,礼亦异数。"

二、编入《论语》之旨趣
先儒于此章入经之由多有探讨。朱子《集注》谓:"此章疑后人因《曲礼》之文而附益。"然考《论语》编纂体例,此章当与"席不正不坐"、"乡人饮酒"诸章同属"威仪三千"之细目。钱穆先生"阙疑"之说固属审慎,然细绎之,此章实与《颜渊》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相呼应,乃孔子正名思想在夫妇伦常中之延伸。

三、礼制演变之实证
值得注意的是,《左传·哀公二年》卫太子祷曰"曾孙蒯聩敢昭告皇祖文王",而《论语》称"小童",可见春秋时称谓制度已有松动。此章或为孔子对当时"名实相怨"现象之匡正,与"八佾舞于庭"之讥同具微言大义。

要之,此章虽仅三十七字,然"夫人"之称为后世命妇制度所本,"寡小君"之辞犹见于唐代外交文书。礼制之精微,正在称谓进退之间。读《论语》者,当于此等细微处体察圣人对"名实相符"之执守,方不负"郁郁乎文哉"之赞叹。

(全文共798字)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6-23 05:1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季氏》"邦君之妻"章礼制考释

《论语·季氏》第十六篇第十四章所载邦君妻室称谓制度,实为周代礼制之重要遗存。此章虽简,然内涵丰富,需从三方面予以考释:

一、称谓体系之礼制意义
"夫人"之称源自《礼记·曲礼》"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的等级规定。郑玄注《礼记》云:"夫人者,扶君以成其德也。"此称体现"夫妇一体"的政治伦理。"小童"自称乃谦抑之德,《仪礼·士昏礼》即有"妇人自称于夫曰小童"的记载,贾公彦疏谓:"示幼弱不敢当君之称。""寡小君"之"寡"非守寡义,实为《礼记·曲礼》"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的对应称谓,孔颖达疏解甚明:"寡者,少德之称。"

二、编纂入经的深层考量
此章列入《论语》,当与孔子"正名"思想密切相关。《子路》篇"名不正则言不顺"与此章形成互文。程树德《论语集释》引刘宝楠说:"此记称号之正,所以明夫妇之别也。"汉代石经将此章与前后论礼章节编次,可见汉儒视其为礼教要义。钱穆先生"阙疑"之说虽谨慎,然忽略《论语》编纂者"以礼为教"的用心。

三、称谓流变的历史印证
《春秋》桓公三年"夫人姜氏至自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寡小君"之称,皆与此章互证。值得注意的是,《国语·鲁语》载哀姜之丧,鲁人称"君夫人",齐人亦称"君夫人",与《论语》所记完全吻合。清代学者孙诒让《周礼正义》指出:"五称之别,实本《周官》九嫔之制。"

此章虽仅35字,却完整呈现周代"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的礼制精神。当今学者当以"以经解经"之法,将其置于三《礼》与《春秋》三传的脉络中考察,方能得其真义。若简单以"礼仪琐事"视之,则失圣门编录之深意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