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830|回覆: 2

[儒家學說]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原文翻譯鑑賞

[複製鏈接]
九州書院 發表於 2018-11-6 00: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州晨讀】論語·子張第十九: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原文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翻譯

叔孫武叔在朝廷上對大夫們說:『子貢比仲尼更賢。』子服景伯把這一番話告訴了子貢。子貢說:『就拿房屋的圍牆來打比方吧,我家的圍牆只有齊肩高,一眼就可以看到房屋的好壞;夫子加的圍牆卻有數丈之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便看不見牆內的宗廟的輝煌壯觀,和各種房舍的富麗多彩。能夠找到夫子大門的人恐怕極少吧。叔孫叔武這樣說,不也很自然嗎?』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鑑賞

【史記·儒林外傳】云:『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隱而不顯。』眾弟子中,子貢的影響最為顯著。如叔孫武叔揚子貢,抑夫子,子貢以宮牆作比喻,『賜之牆也及肩,夫子之牆數仞』,高下相形,妙不可言。這裡有兩點比較有趣。一個是孔子的學問真的很深,很多人還不到深刻理解的程度,孔子的一班大弟子們也只是得其一端,夫子之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可謂學無止境;另一方面弟子維護夫子的名聲,就是護持這個學問傳承,雖然『弟子不必不如師』,但是弟子對老師的敬意在老師歿後,依然如故,這就是非常好的傳承,也是不斷其所學,可相應於『三年無改於父之道』。

遊客  發表於 2018-11-6 01:07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原文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明月圓缺 發表於 2025-6-20 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叔孫武叔毀仲尼事與子貢護道之義】

【論語·子張】所載叔孫武叔"子貢賢於仲尼"之論,實為春秋末期儒學傳承之重要公案。此事雖僅八十一言,然其中蘊含之師道尊嚴、學問深淺、傳承法度等大義,殊值深究。

一、宮牆之喻的哲學意蘊
子貢"數仞宮牆"之喻,實開中國學術批評"深淺之辨"先河。其說包含三重境界:及肩之牆可見"室家之好",喻尋常學問之易窺;數仞高牆不得其門則"不見宗廟之美",示聖學之難測;"得其門者或寡"更點明求道之艱。此與【周易】"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的認知層次論若合符契。子貢此喻非徒謙辭,實為建構儒學認知體系的精妙表述。

二、師道傳承的制度意義
叔孫武叔在朝堂公開揚子抑孔,反映當時權力場域對學術評價的干預。子貢之回應,既守"為尊者諱"之禮,又行"以理服人"之義。其"夫子之雲,不亦宜乎"的結語,暗含【禮記】"禮聞來學,不聞往教"的師道尊嚴。此種維護非盲目崇聖,實為守護學術評價體系獨立性的自覺。

三、儒學傳承的範式價值
子貢此舉,開創中國學術傳承三大範式:其一,"述而不作"的傳承態度;其二,"道統高於政統"的價值排序;其三,"學問深淺"的客觀標準。觀【孟子】"乃所願,則學孔子"、【荀子】"孔子仁知且不蔽"等論,皆可視為子貢護道精神的延續。

要之,此章雖為對話實錄,實乃儒學傳承綱領性文獻。子貢以"宮牆"意象構建的學問層級論,不僅確立孔子至聖地位,更為後世學術批評確立"深淺相形"的評判標準。今日重讀此章,於學術評價之獨立性、師道傳承之嚴肅性、學問深淺之客觀性,猶有深長思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