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99|回覆: 1

[儒家學說] 論語解釋: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10-22 14: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論語: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血氣』,就是血液及氣息,它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此處喻指人的精神氣力。『得』,就是貪得,包括名譽、地位、財貨等。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戒備:少年時期,體質和精神尚未固定,應該警戒的是色慾;到了壯年時期,體質和精神正處於旺盛階段,要警戒意氣用事的衝動和好鬥;到了老年時期,體質和精神已經衰退,要警戒的是貪得無厭。』

『君子三戒』對人生的指導意義是什麼呢?人的一生,每個階段都有其可取可愛的一面。但是,由於各個階段生理、心理發展的差異,難免會有一些缺失。孔子按照人在少年、壯年、老年三個階段的不同特點,分別指出君子所應戒除的事,以及君子修養的重點,值得每個人引以爲鑒。

少年時期,血氣尚未寧定,容易在感情上衝動,要格外戒備迷戀於異性而不能自控;到了青壯年時期,血氣正旺盛,容易與他人產生矛盾和爭鬥,要格外戒備不顧一切地爭強好勝;到了老年時期,血氣已經衰弱,容易過分看重名譽、地位、利益、錢財,要格外戒備貪得無厭。

其實,好色、爭鬥和貪得,都是人的欲望,每個年齡段的人都需要戒備,孔子只是就某個階段最容易犯的缺失提出告誡而已。人的一生,不管是哪個年齡段,都要隨時警惕戒備自己,用理智來節制欲望,勿使自己走偏、失足。懂得了這一點,我們才能不被血氣所役,而在精神層面上不斷提升自我,培養出高尚的情操。

附:

【原文】

16·7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①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②。』

【注釋】

血氣:血液及氣息,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此處喻指精神氣力。②:貪得,包括名譽、地位、財貨等。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戒備:少年時期,體質和精神尚未固定,應該警戒的是色慾;到了壯年時期,體質和精神正處於旺盛階段,要警戒意氣用事的衝動和好鬥;到了老年時期,體質和精神已經衰退,要警戒的是貪得無厭。』

廖目 發表於 2025-4-14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君子三戒"章義理闡微

孔子所言"君子有三戒"章(【論語·季氏】),實爲修身養性之要旨。此章以"血氣"爲樞機,分述人生三階段當戒之事,其義理精微,值得深入探究。

一、血氣說之淵源
"血氣"之說,源出先秦醫理。【黃帝內經】云:"血氣者,人之神。"孔子以血氣喻精神氣力,實爲將生理與心理貫通而論。少年血氣"未定",乃陰陽未和之象;壯年"方剛",是陽氣鼎盛之時;老年"既衰",屬精氣漸虧之候。此三階段劃分,暗合【周易】"窮則變,變則通"之理。

二、三戒之深層義蘊
1. 少年戒色:非謂禁絕情慾,乃強調"發乎情,止乎禮"。【禮記】云"男女有別而後夫婦有義",少年情竇初開,當以禮自持。程頤解此謂"養其清明之氣",朱子言"存天理,遏人慾",皆重在心性涵養。

2. 壯年戒斗:此"斗"非僅肢體之爭,更指意氣之爭。【道德經】"善戰者不怒"可爲此註腳。陽明先生雲"克己須要掃除廓清",壯年氣盛,尤當戒除好勝之心,養中和之氣。

3. 老年戒得:此"得"字最堪玩味。【大學】言"德者本也,財者末也",老人閱歷既深,反易執著外物。張載【正蒙】云"存虛明,久而不息",正是對治貪得之良方。

三、修養工夫的現代意義
三戒之說,實爲動態修養論。少年當如曾子"三省吾身",壯年宜效顏淵"不遷怒",老年應法伯夷"求仁得仁"。現代人處於物質豐裕時代,少年沉溺網絡情色,壯年陷於職場傾軋,老年困於財富焦慮,孔子之戒尤爲切要。

結語:
此章要義,在"因時制宜"四字。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謂:"三戒者,所以全其血氣而歸於理也。"吾輩學人,當體認聖賢垂訓之苦心,於不同人生階段,皆能"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方不負夫子諄諄告誡之意。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