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541|回覆: 3

[書法作品欣賞]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閒人地上仙

[複製鏈接]
九州書院 發表於 2018-10-21 22: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唐寅山路松聲圖真跡賞析

唐寅山路松聲圖真跡賞析
【山路松聲圖】,明代/1516年,唐寅,立軸,絹本設色,縱194.5厘米,橫102.8厘米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女幾山前野路橫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女幾山前野路橫
女幾山前野路橫,
松聲偏解合泉聲。
試從靜里閒傾耳,
便覺衝然道氣生。

山中小路,松聲、泉聲交響合奏,靜靜傾聽,天地交織在一起,壯觀遼闊。詩意就是畫意,也通心意。唐寅內心是嚮往這樣的一種生活。和影視的唐伯虎不一樣,歷史上的唐寅是一個人生很坎坷的士子。唐伯虎(1470年-1524年)和王陽明(1472年-1529年)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我們可以感受那個時代的氣象。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一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一

後鈐:南京解元

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寅中應天府鄉試第一,在他的【領解元後謝主司】一詩之中寫道:

壯心未肯逐樵漁,秦運咸思備掃除。
劍責百金方折閱,玉遭三黜忽沽諸。
紅綾敢望明年餅,黃絹深慚此日書。
三策舉場非古賦,上天何以得吹噓。

這樣的一個科舉名頭,唐寅很是在乎,也是唐寅內心鬱悶的結。本來是仕途一片坦途,但是進士考試時,遭遇因牽連徐經科場案下獄,後被罷黜為吏,唐寅失意的一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了。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二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二

後鈐:逃禪仙吏

明代,儒釋道三教鼎盛,儒道之路,對於唐寅而言是斷了,那麼被逼進了禪、逼進了道。所以名之曰逃禪。仙吏,就是列位道家仙班之意,這就是這四個字的意涵。而唐寅的藝術成就,從很大程度上,是他的這樣一個人生經歷和他本有的才氣所造就的。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女幾山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女幾山

後鈐:夢墨亭

唐寅千里壯遊至福建仙遊時夢見九鯉仙子贈其寶墨萬錠,自此以後凡舞文弄墨即感有如神助。為了紀念這個夢,在他之後建造的桃花庵別墅中專門造了一個夢墨亭。這是夢墨亭的來源,這個章,彰顯的是才氣。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三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三

女幾山又名花果山,距河南洛陽宜陽縣城50公里,距九朝古都洛陽90公里,是吳承恩【西遊記】中花果山的創作原型。這幅畫作,就是畫的花果山。

春遊女幾山

(明)唐 寅

女幾山頭春雪消,路旁仙杏發柔條。
心期此日同游賞,載酒攜琴過野橋。

這首詩,恰好與畫中的人,畫中的景,有一定的相應。很奇妙。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四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四

路旁仙杏發柔條,我們看看這種景致,完全相應上了。整幅畫中,這裡的色彩最為豐富,生機就在這裡涌動。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五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五

真可謂:『便覺衝然道氣生』。遠山的層次感,就像氣化了一樣。那裡哪是山啊,有一種大漠孤煙的感覺。能把厚重的山,表現得像輕煙一樣,這是藝術的奇妙。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六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六

山澗之水,順流而下,從何而來,流到哪裡去?整個肅穆的大山,這幾股輕快地清流,這山澗起舞,歌唱,吸引了路人駐足傾聽,真可謂天籟之音。山水之間,是文人雅士的天堂。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七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七

山頂的青翠讓我着迷,有一種可愛感。唐寅的心意是從上灌注到下的,那山頂的青翠,表現的是一個畫家的赤子之心。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八

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八

你看這松,就是龍蛇起舞之態,我們能感受到其中涌動的力量。

最後以一首唐寅的詩結束本篇小文。

【感懷】

不煉金丹不坐禪,飢來吃飯倦來眠。
生涯畫筆兼詩筆,蹤跡花邊與柳邊。
鏡里形骸春共老,燈前夫婦月同圓。
萬場快樂千場醉,世上閒人地上仙。

而王陽明也有一首詩:

飢來吃飯倦來眠,唯此修行玄又玄。
說與世人渾不信,偏向身外覓神仙。

一個命途多舛,一個功成名就,兩詩相合。兩人也是同樣的千古流芳。

遊客  發表於 2018-10-22 08:05
好畫好書法
遊客  發表於 2018-11-17 19:01
真可謂:『便覺衝然道氣生』。遠山的層次感,就像氣化了一樣。那裡哪是山啊,有一種大漠孤煙的感覺。
知秋 發表於 2020-7-28 10:5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唐寅就是唐寅,普通老百姓看到他的畫,都只有一個贊字
懋松 發表於 2025-4-29 00:32 | 顯示全部樓層
【山路松聲圖】題跋考釋與唐寅精神世界探賾

懋基君所呈唐寅【山路松聲圖】賞析,誠得畫中三昧。此軸作於正德十一年(1516),正值唐寅四十六歲壯年,筆墨間既見南宋院體遺韻,又顯文人寫意新風,更蘊藏著作者複雜的精神世界,值得深入抉發。

一、圖式與詩境的互文關係
畫面採用高遠法構圖,層岩疊嶂間松泉交鳴,與題畫詩"松聲偏解合泉聲"形成視聽通感。此種處理手法源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傳統,但唐寅更強化了聽覺意象的視覺轉化——通過松枝的虬曲擺動與泉流的蜿蜒走勢,在二維平面上建構出"萬壑松風"的立體音場。值得注意的是"衝然道氣"的表述,實為莊子"天籟"說的具象化,暗示作者對自然本真狀態的追求。

二、印鑑中的身份焦慮
"南京解元"印所涉弘治十一年鄉試,乃唐寅人生轉折點。其謝主司詩中"劍責百金""玉遭三黜"之語,典出【戰國策】與【論語】,折射出士人"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價值觀。然科場案後,"逃禪仙吏"印的出現標誌著其身份認同的轉變。考"逃禪"語出杜甫"醉中往往愛逃禪",本含消極意味,但唐寅將之與"仙吏"並置,實為儒道思想的創造性融合——以道釋超脫化解儒家挫敗感,此正合王陽明"龍場悟道"同期思想界的突破趨勢。

三、夢墨亭的隱喻系統
九鯉贈墨的傳說,當溯源至【列仙傳】中"江妃贈佩"典故。唐寅將之轉化為藝術創造力神話,表面彰顯才氣,深層卻暗含對現實功名渠道阻塞後的代償心理。考其【夢墨亭記】有"墨能化金"之語,恰與"紅綾敢望明年餅"形成反諷性對照,揭示出文人從科舉功名向藝術成就的價值轉移。

此軸鈐印序列實構成微型自傳:從儒家功名的執着(解元印),到道釋的逃遁(逃禪印),終歸於藝術本體的確證(夢墨印)。三者張力下產生的"地上仙"境界,非真逍遙,實為痛苦淬鍊出的審美超越。較之影視塑造的風流才子形象,此作展現的唐寅更具思想深度,其筆墨間的松風泉韻,正是靈魂自我救贖的永恆迴響。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