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48|回覆: 1

[中藥大全] 中藥材牡丹皮

[複製連結]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8-29 13: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牡丹皮什麼樣?牡丹皮有什麼作用?

牡丹皮

牡丹皮

牡丹皮:

【來源】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乾燥根皮。

【產地】主產安徽、四川、河南及山東等省。主為栽培品。

【性味歸經】苦、辛,微寒。歸心、肝、胃經。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根部,除去細根和泥沙,剝取根皮,曬乾;或刮去粗皮,除去木心,曬乾。前者習稱『連丹皮』,後者習稱『刮丹皮』。

牡丹皮有什麼功效?

【牡丹皮功效】清熱涼血,活血散瘀,退蒸。

【性狀鑑別】

藥材連丹皮:呈筒狀或半筒狀,有縱剖形裂縫,略向內捲曲或張開,長5-20cm,直徑0.5-1.2cm,厚0.1-0.4cm。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有多數橫長皮孔樣突起及細根痕,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內表面淡灰黃色或淺棕色,有明顯的細縱紋,常見發亮的結晶。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

刮丹皮:外表面有刮刀削痕,外表面紅棕色或淡灰黃色,有時可見灰褐色斑點狀殘存外皮。

飲片呈圓形或捲曲形的薄片。連丹皮外表面灰褐色或黃褐色,栓皮脫落處粉紅色;刮丹皮表面紅棕色或淡灰黃色。內表面有時可見發亮的結晶,切面淡粉紅色,粉性。氣芳香,味微苦而澀。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3-25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回覆】牡丹皮為【本經】上品,其性微寒而味苦辛,專入心、肝、胃三經。按【本草綱目】所載,其功擅清熱涼血,尤善清透陰分伏熱,為治溫病熱入營血、陰虛骨蒸之要藥。其活血散瘀之效,於【金匱】桂枝茯苓丸中可見配伍精妙。今之藥材分連丹皮與刮丹皮二種,前者保留栓皮而色灰褐,後者刮去粗皮顯紅棕,然二者斷面皆具丹皮酚結晶之亮星,此乃鑑別要點。臨床應用須辨明:血熱妄行則生用,瘀滯痛經宜酒炙,虛熱骨蒸需配伍滋陰之品。貯藏當置陰涼乾燥處,防香氣散失。(199字)
江決 發表於 2025-4-25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牡丹皮之藥性功用及鑑別要旨】

(按:本文依【本草綱目】體例,參酌歷代本草精要,辨釋牡丹皮之真諦)

一、名實考辨
牡丹皮者,乃毛茛科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之根皮也。古稱"丹皮"、"木芍藥皮",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其名取義有二:一謂其根皮色丹赤,二喻其效驗如牡丹之貴。道地者以安徽銅陵"鳳丹皮"為冠,其質密、色艷、氣馥,明清時列為貢品。今所謂"連丹皮"存栓皮而顯灰褐,"刮丹皮"去粗皮現紅棕,二者皆以皮厚、斷麵粉白、亮星(丹皮酚結晶)密佈者為上。

二、性味歸經析微
其性微寒而不峻,味苦辛而能散。【本草經疏】言其"入手厥陰、足少陰經",今驗之臨床,確具三經之效:
入心經:清血分伏火,治神昏譫語(如清營湯之用)
入肝經:平相火亢逆,療脅痛目赤(如滋水清肝飲之配)
入胃經:瀉陽明鬱熱,解消渴齦腫(如玉女煎之佐)

三、功效機理髮隱
1. 清熱涼血:
【本草備要】謂其"瀉血中伏火",實因丹皮酚能透達血分鬱熱。溫病發斑、吐衄者,恆與生地、赤芍相須,取"涼血不留瘀"之妙。

2. 活血散瘀:
其辛散之性,能通血脈之滯。【婦人良方】牡丹散治經閉腹痛,正取其"通中寓清"之性,較之純溫通藥,尤適瘀而化熱者。

3. 退蒸除煩:
甄權言其"治虛勞無汗之骨蒸",蓋陰虛發熱者,用此配伍知母、鱉甲(如青蒿鱉甲湯),可收"清透陰分伏熱"之功。

四、鑑別真偽指要
真品特徵有三:
斷面有亮星(丹皮酚析出)
氣芳香而微苦(偽品常無香或味異)
水試液顯藍光(熒光反應)

常見偽品如芍藥皮、硃砂根皮,或外染紅色,或質松無晶,醫家當明辨。

五、臨證應用舉隅
1. 血熱妄行:配犀角(今用水牛角代)、生地
2. 症瘕積聚:合桂枝、茯苓(見桂枝茯苓丸)
3. 陰虛發熱:佐地骨皮、銀柴胡

結語
牡丹皮一物而兼清熱、化瘀之長,誠如徐靈胎所贊"涼血藥中最具靈動之性"。然其性偏寒,脾胃虛寒及孕婦慎用。今人用藥,當遵古法而參新識,使千年良藥煥發新輝。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