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251|回復: 0

[儒家文化] 古代君子六艺五德四修具体是指什么?兼述周代官学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8-8-28 09: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君子六艺是指什么?君子五德是啥?君子四修又有哪些内容?

君子六艺早在周代,就确立为官学必修,一如今日小学生必学科目:语文、数学、科学等。因此,君子六艺的内容较为确定,历代少有争议,而君子五德,君子四修,常有争议,特别是君子四修,各有说法。

君子六艺是指什么?

三代时期,中国只有官学,所谓官学是面向统治阶级贵族的公立学校学是教育机构。官学包括『王官学』及『乡官学』,王官学指朝廷操办的学校,一般分布在朝廷都城及诸侯国都城;乡官学一般称为乡学,是都城以外的官学,由地方政府操办。

君子六艺,就是王官学确立的基础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六艺具体内容

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九数: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君子五德是啥?

君子五德,是春秋以後儒家学说,而五德的具体内容,常有争议。

或谓五德为:温良恭俭让

这是主流的观点,历代大儒皆有推崇。

出自【论语】 学而第一第十章: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或谓五德为:恭宽信敏惠

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第六章: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笔者以为,仁义礼智信,仁为其首,君子欲仁,则必恭宽信敏惠。

温良恭俭让乃是子贡对于孔夫子的评价,未必得其实,而且温良常为先天之性,後天虽可修为,却不能率性为道,况夫『温良』常使人懦弱,『让』常使人退怯而不能勇敢。

恭宽信敏惠乃是孔夫子之教诲,亦是孔夫子对君子之体会。以笔者实践,恭宽信敏惠能使人向上外张,而不失于道,不失于文质彬彬。故笔者取此以为五德。

君子四修又有哪些内容?

至于四修,争议更大。

或谓:自省、克己、慎独、宽人。然而与上文五德有所重合。

或谓:恭敬惠义。出自【论语】 公冶长第五第十六章: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此亦与五德重合,且为夫子教诲子产之为官不失君子之道。

或谓:境界、肚量、锋芒、涵养。此为今人杜篡,不过苟且之说。

四修概不能定,似为伪说,後人之谬。


参考资料:

甲: 官学,以教学难度,分『大学』『小学』。小学仅于启蒙教育,有识文断字,有礼节仪式、音乐舞蹈、骑马射箭、书写计算等基础知识。大学则是小学的深造,类似现在的高等教育大学,研究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能力本事,以便日后治理国家。朝廷都城的大学叫『辟雍』,规模较大,天子讲学之处,有五组成部分,『辟雍』置中,其外设四个圆形水池围之,水南者为『成均』,专教乐舞;水北者为『上庠』,专研典籍;水东者为『东序』,专习武艺时称干戈;水西者为『瞽宗』,专修礼德。诸侯国都城的大学叫『泮宫』,依礼以水池环绕成半圆,称为『泮水』。

亲亲窝窝 發表於 2025-6-30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周官六艺与儒家五德四修考述》

懋基君所询"君子六艺五德四修"之问,实关三代教化学术之大端。今据经传文献,分述如次:

一、周代官学体系中的六艺教育
周代官学确分王官学与乡学二级,《周礼·地官》载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而保氏专掌"养国子以道"。六艺作为贵族教育核心课程,其内容体系完备:
1. 五礼体系:吉礼(祭祀)、凶礼(丧葬)、宾礼(聘问)、军礼(征伐)、嘉礼(婚冠),构成宗法社会秩序基础。郑玄注《周礼》云:"礼者,体也,履也。统之于心曰体,践而行之曰履。"
2. 六乐教育:非仅技艺,实为政教载体。《乐记》谓"乐者,天地之和也",云门祭天、大武颂功,皆具"通伦理"的教化功能。
3. 射御之教:五射(白矢至井仪)强调"射以观德",《仪礼·乡射礼》载"射者,仁之道也";五御(鸣和鸾至逐禽左)包含车礼与田猎,贾公彦疏解"御者,正也,使马进退如志"。
4. 书数之学:六书为文字学根基,许慎《说文解字序》详述其法;九数含勾股方程,郑众注《周礼》称"方田以下皆算术之事"。

二、儒家五德的伦理建构
五德之说本于孔子仁学,两系皆有所据:
1. 温良恭俭让体系:见于《论语·学而》,何晏《集解》引郑玄注:"言夫子行此五德而得之。"朱子《集注》阐发为"温,和厚也;良,易直也;恭,庄敬也;俭,节制也;让,谦逊也。"
2. 恭宽信敏惠体系:出自《论语·阳货》,皇侃《义疏》谓:"恭则不侮,此五者皆仁之属也。"二者实互为表里,前者重修身气象,后者偏实践效用。

三、四修说的学术流变
四修之说晚出,诸家异辞,主要有三系:
1. 《礼记·大学》体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朱子列为"修身之要"。
2. 《孟子》体系:仁义礼智四端,赵岐注:"人之有四端,犹其有四体也。"
3. 荀子体系:化性起伪、虚壹而静、积善成德、解蔽正心,王先谦《集解》谓"此荀卿修身四术"。

要之,六艺为周代官学制度性课程,五德系儒家对周礼精神的伦理提炼,四修乃后世对修身工夫的体系化建构。三者共同构成"内圣外王"的培养路径,马一浮先生《复性书院讲录》所谓"六艺该摄一切学术",正此之谓也。学者当知六艺乃实践之学,非徒记诵而已,程子言"洒扫应对便是形而上者",最得古人设教本旨。
熊委 發表於 2025-7-7 01:20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周代官学体系中的君子六艺与儒家五德四修之统绪》

懋基君所询君子六艺、五德、四修诸端,实为华夏礼乐文明之核心。今据周代典章与儒家经义,分述如下:

一、周代官学体系中的君子六艺
周代官学确分王官学与乡官学二级,然其本质乃"学在官府"之体现。六艺非仅技艺,实为贵族统治术之载体。《周礼·保氏》所载六艺体系,具有严密的政治哲学内涵:
1. 礼乐为制度核心:五礼(吉凶军宾嘉)构建社会秩序,六乐(云门至大武)乃先王教化之乐,具有"通神明""和人伦"的双重功能。
2. 射御含军事意义:五射(白矢至井仪)不仅要求精准,更体现"射以观德"的伦理要求;五御(鸣和鸾至逐禽左)包含车战技术与田猎礼仪,郑玄注特别强调"过君表"的君臣之仪。
3. 书数系治术基础:六书(象形至假借)为文书行政之本,九数包含土地测量(方田)、赋税计算(均输)等实用技能,实为《九章算术》之雏形。

二、儒家五德的哲学演变
五德之说本于孔子而流变于后世,其争议正显儒学发展之迹:
1. 温良恭俭让体系(《论语·学而》)体现士君子处世之道,朱熹《集注》解为"敦厚和顺而不猛,善良而易直,庄敬而不肆,节制而不奢,谦逊而能退"。
2. 恭宽信敏惠体系(《论语·阳货》)侧重为政之德,皇侃《义疏》谓:"恭则人不敢侮,宽则众所依附,信则民任使,敏则事有成,惠则足以使人。"
3. 汉儒董仲舒《春秋繁露》另倡仁义礼智信五常,实为五德观念的制度化发展。

三、四修说的学术源流
四修之说晚出,然其精神可溯至《礼记·大学》:
1. 主流取《礼记·儒行》"修身、正心、诚意、致知"四目,与八条目相呼应。
2. 宋代道学家尤重"主敬、穷理、反躬、克己"四修,见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3. 明代王阳明《传习录》则倡"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要。

要之,六艺为周代贵族教育之"术",五德系儒家理想人格之"德",四修乃宋明修养之"法"。三者共同构成"内圣外王"的培养体系。今人研习,当注意六艺的礼乐制度背景、五德的语境差异、四修的学派渊源,方不致以今律古。周代官学之伟大,正在其将技艺训练与道德教化熔为一炉,此即《周礼》"以三物教万民"之精义所在。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