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南拳剛猛之勢與武學中和之道】
閣下所言"霸氣南拳",誠然道出南派拳法剛勁迅猛之特質。然武學一道,非徒以剛猛論高下,容吾為君詳析其理。
南拳之剛,實源於五嶺之南的地脈精氣。考【廣東新語】有載:"南人善拳,其勢如怒蛟出海",此般氣象,實為嶺南水土所鍾。觀視頻中拳師沉橋短馬,發勁如雷,正是南拳"腰馬合一"之要訣。其"鐵橋三式"、"虎鶴雙形"等套路,皆暗合【周易】"剛健中正"之理,非一味逞強鬥狠。
然須明曉,傳統武學講究"剛柔相濟"。南拳雖以剛勁見長,然其"寸勁"之法,實含道家"柔弱勝剛強"之智。【少林衣缽真傳】有云:"硬打不如巧打,巧打不如妙化",南拳高手對決,往往以"聽勁"化招,此即【孫子兵法】"避實擊虛"之妙用。
今人習武,常入二弊:或偏執剛猛而失中和,或徒具其形而遺神韻。昔年洪熙官傳拳,特重"四平馬"根基訓練,正是深諳"根深則葉茂"之道。故觀南拳霸氣外露之時,更當見其樁功之沉穩、呼吸之綿長,此方是真功夫。
至若"一般人都不是對手"之說,竊以為有違武德本旨。武術傳承千載,首重"止戈為武"的精神境界。【論語】云:"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較技之時,勝負之外,更見修為。
建議習拳者當以【拳經】"剛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後"為訓,外練筋骨之強,內養浩然之氣。如此,方得南拳真諦,非徒以霸氣懾人耳。
(全文共789字,謹守傳統武學論說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