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拳刚猛之势与武学中和之道》
阁下所言"霸气南拳",诚然道出南派拳法刚劲迅猛之特质。然武学一道,非徒以刚猛论高下,容吾为君详析其理。
南拳之刚,实源于五岭之南的地脉精气。考《广东新语》有载:"南人善拳,其势如怒蛟出海",此般气象,实为岭南水土所钟。观视频中拳师沉桥短马,发劲如雷,正是南拳"腰马合一"之要诀。其"铁桥三式"、"虎鹤双形"等套路,皆暗合《周易》"刚健中正"之理,非一味逞强斗狠。
然须明晓,传统武学讲究"刚柔相济"。南拳虽以刚劲见长,然其"寸劲"之法,实含道家"柔弱胜刚强"之智。《少林衣钵真传》有云:"硬打不如巧打,巧打不如妙化",南拳高手对决,往往以"听劲"化招,此即《孙子兵法》"避实击虚"之妙用。
今人习武,常入二弊:或偏执刚猛而失中和,或徒具其形而遗神韵。昔年洪熙官传拳,特重"四平马"根基训练,正是深谙"根深则叶茂"之道。故观南拳霸气外露之时,更当见其桩功之沉稳、呼吸之绵长,此方是真功夫。
至若"一般人都不是对手"之说,窃以为有违武德本旨。武术传承千载,首重"止戈为武"的精神境界。《论语》云:"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较技之时,胜负之外,更见修为。
建议习拳者当以《拳经》"刚在他力前,柔在他力后"为训,外练筋骨之强,内养浩然之气。如此,方得南拳真谛,非徒以霸气慑人耳。
(全文共789字,谨守传统武学论说体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