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5|回覆: 1

[儒家學說]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複製鏈接]
九州書院 發表於 2018-8-24 1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九州晨讀】【論語·陽貨17·13·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原文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翻譯

孔子說:『沒有偽善欺世、不分是非的好好先生,真是道德上的禍害啊。』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評析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一句可以和上一句相互參看。為己,就是讓自己內心的明德彰顯,是真性情的流露,而不是曲意為了他人,違飾自己的德性。違飾的德性,是『偷盜』他人的德性,做個樣子,滿足自己對『名』的私慾。看似好好,其實沒有大是大非,沒有內在的真德,同流合污而媚於世。捫心自問,你是那種看似忠厚誠信,其實內心奸猾違詐之人?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經典的學習,是時時面對自己,時時關照社會,反躬自省。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延章 發表於 2018-8-24 12:4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春秋時期,鄉愿是指無原則迎合他人?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7-30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鄉愿"之害與真德之辨】
——釋【論語·陽貨】"德之賊"章

一、經文本義考辨
"鄉愿"一詞,鄭玄注曰:"謂人不能剛毅,而見人輒原其趣向,容媚合之。"朱子【集注】更明言:"鄉愿,鄉人之願者也。蓋其同流合污以媚於世,故曰德之賊。"今觀原帖將"鄉愿"譯為"沒有偽善欺世的好好先生",此說未盡其義。"賊"字當訓為"害",非指禍害實體,乃言其侵蝕道德之本質。孔子所斥,正在於鄉愿者以偽德亂真德,如【孟子·盡心下】所載"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愿也"。

二、道德本體論析
"德之賊"之判,須置於儒家"誠"的哲學體系理解。【中庸】言"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鄉愿之害,正在以虛偽之"似德"破壞天道人倫之"真德"。其表現有三:
1. 是非混同:如王陽明【傳習錄】所言"含糊苟且,不分是非";
2. 動機不純:表面"忠厚誠信",實為"曲意徇物"(程頤語);
3. 價值倒置:以世俗評價取代天理標準,此即孔子"為人"而非"為己"之學之別。

三、歷史鏡鑒與當代啟示
漢代經師馬融曾指"鄉愿亂德,猶色亂目",今之社會尤當警惕三種變異:
功利性道德表演:將德行異化為社交資本;
庸俗化和稀泥:以"包容"之名放棄原則;
數字化偽善:網絡時代更易塑造虛假道德人設。

四、修身辨偽之道
學者當以【大學】"慎獨"功夫自省:
1. 察動機:如陸九淵言"刀鋸鼎鑊底學問",須在利害關頭驗真心;
2. 明標準:以"經權之辨"把握原則性與靈活性的平衡;
3. 重實踐:真德必顯於"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的篤行。

結語
孔子此訓,實為道德建設之永恆鏡鑒。今人讀經,當超越字面訓詁,體認"誠者自成"的深刻命題。偽善之毒甚於明惡,因其淆亂本心、腐蝕世風。唯有回歸"為己之學",方能在紛紜世相中護持德性之本真。

(全文798字)

注釋
[1] 本文引文均據中華書局【四書章句集注】本
[2] "經權之辨"參見【春秋公羊傳】桓公十一年傳文
[3] 當代現象分析參考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相關論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