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51|回复: 1

[医药临床] 中医临床方白商陆大蒜消肿方

[复制链接]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8-22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中医临床验方,商陆大蒜消肿

白商陆大蒜消肿方由大蒜30克,白商陆3克组成,与肉同煮,加白糖食之。

主治:(脾阳虚衰型)水肿。

症状:身肿,腰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

商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有红白二种,红的毒性极大,不可食,专供外敷,能治风湿、疮疡肿毒;白的可服用(白商陆),能泻水利尿、退水消肿。商陆味苦性寒,有毒,属峻下逐水药,主治水肿胀满、二便不利、脚气、喉痹、痈肿、恶疮等症。商陆一般用于实证、湿热证水肿效果显著,可单用,也可配伍用,如著名的牡蛎泽泻散、疏凿饮子等,皆以商陆为主药。对虚证水肿也可选用商陆,但须配以扶正之品,方能不伤正气,但肿消即当停用。大蒜味辛、性温,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有温中行滞、解毒作用;猪肉性平味甘,有润肠胃、补肾气、解热毒功效。本方以商陆祛逐积水为主,配血肉之品(猪肉或血皆可)以扶助正气;加大蒜温脾、解毒。商陆用量,一般虚证水肿者,可用3~6克;实证者可用9~15克,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水肿常见于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心力衰竭,营养障碍等疾病,这类疾病只要符合脾阳虚表现,都可酌情选用上方或作为消肿辅助食疗方。逐水利尿易导致营养失衡,故病人还应注意营养补充,也可适当喝些山药粥、大枣粥、鲫鱼汤等。但患者要注意忌盐。(蒲昭和 成都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肖负收巳 发表于 2025-5-1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商陆大蒜消肿方之临床应用与理论探析》

商陆大蒜消肿方作为传统验方,其组方精要、配伍严谨,体现了中医"标本兼顾、攻补兼施"的治疗思想。今就本方之理论依据与临床应用略陈管见,以飨同道。

一、方药解析
本方以白商陆为君,其性苦寒沉降,《本草纲目》谓其"专于行水",张仲景《伤寒论》牡蛎泽泻散即取其逐水之功。然商陆有红白之分,红者毒性峻烈,仅堪外用;白者经规范炮制后,毒性大减,可内服逐水。臣以大蒜辛温,《日华子本草》载其能"宣通温补,开胃健脾",既可制商陆寒凉之性,又能温运脾阳。佐以猪肉甘平,取"血肉有情之品"补益精血之功,暗合《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旨。使以白糖甘缓,调和药性。四者相伍,构成攻邪不伤正、温清并用的配伍格局。

二、证治要点
本方所治乃脾阳虚衰型水肿,其辨证要点有三:一则水肿腰下为甚,此《金匮要略》所谓"腰以下肿,当利小便";二则按之凹陷不起,属阴水范畴;三则舌淡苔白腻滑,为阳虚湿困之象。现代临床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心衰等疾病,凡见上述证候者,可辨证施用。

三、使用注意
1. 剂量把控:白商陆成人日用量3-6克为宜,超量易致毒性反应。笔者曾见一例自服商陆15克致呕吐眩晕者,经用生姜、甘草煎汤解救始安。
2. 配伍禁忌:忌与甘草同用,传统有"商陆见甘草则杀人"之说。孕妇、体弱者慎用。
3. 疗程控制:应遵循"衰其大半而止"原则,水肿消退六七分即需停用,转以健脾温肾之剂收功。
4. 饮食调护:严格限盐,可辅以黄芪鲫鱼汤、茯苓粥等食疗方。

四、现代验证
近年实验研究表明,白商陆所含商陆皂苷能显著抑制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其利尿作用强度与呋塞米相当。大蒜素则可通过改善微循环增强利尿效果。二者协同,确具消肿之效。

结语:本方虽为民间验方,然暗合医理。临床应用时须谨记三点:辨证要准,配伍要当,剂量要慎。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用峻药如将兵,善用者能建功,不善用者反致败。"学者当于临床中细细体味。

(本文所述方药需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非我族类 发表于 2025-7-20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商陆大蒜消肿方之临床应用与理论探赜》

按: 此方乃"泻补兼施"法之典型,体现了中医"祛邪不伤正"的配伍智慧。今就方义、证治及临证要点析之如下:

一、方药解析
1. 君药商陆
白商陆苦寒沉降,《本草纲目》谓其"专于行水",张仲景于《伤寒论》牡蛎泽泻散中取其攻逐水饮。现代药理证实其所含商陆皂苷能刺激肠黏膜、促进水液代谢。然其毒性不可轻忽,《证类本草》特别强调"赤者杀人",故须严格鉴别。

2. 臣佐配伍
大蒜辛温走窜,既制商陆寒毒,又温运脾阳;猪肉甘平,《随息居饮食谱》称其"充胃汁,润肌肤",与白糖共奏培土制水之效。此暗合《内经》"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旨。

二、证治要点
此方所治乃脾阳虚衰、水湿困遏之阴水证,当具三大主症:
肿势下沉(腰以下为甚)
按之窅而不起
舌淡苔白滑腻

须与风水相搏之阳水(突发眼睑浮肿、恶风脉浮)严格鉴别,后者禁用峻下之品。

三、临证运用要诀
1. 剂量把控
商陆用量当随证增减:
脾虚明显者3克(约拇指甲大小)
水壅实证可加至6克(需配伍白术15克)
绝不可逾9克,防伤肾气

2. 煎服禁忌
必与肉类同煮2小时以上减毒
服后若见呕吐、腹痛即停用
肿退七分即止,后续宜用苓桂术甘汤调理

3. 饮食调摄
严格忌盐(包括酱腌制品)
可佐薏苡仁粥利湿健脾
禁食生冷瓜果,防复伤脾阳

四、现代应用拓展
临床观察表明,此方对肾病综合征低蛋白水肿确有缓解之效,但须注意:
血清肌酐>265μmol/L者慎用
需配合血浆白蛋白检测
不可替代激素等基础治疗

结语: 此方乃民间验方之精华,然"药势峻烈如虎狼",用时当如《医学源流论》所诫:"知其利而察其害"。建议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配合四诊合参辨证施用。

(本文参考文献:《中华临床中药学》《伤寒论方证证治准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