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26|回覆: 2

[醫藥臨床] 醫案一則烏梅肉外敷治雞眼

[複製鏈接]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8-21 1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什麼是雞眼?有什麼症狀?雞眼怎麼治?

雞眼又稱肉刺,是一種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物,尖端深入皮內,基底露於表面,呈圓形,似雞眼故得其名。本病常生長於足趾及足底前端,行走或按壓時有疼痛。中醫認為雞眼是由於足部長期受壓,氣血運行不暢,肌膚失養所致。治療以軟堅、拔毒、蝕腐為主。臨床驗證,採用烏梅肉泥外敷治療雞眼,有較好療效。

取5克烏梅,剝除內核後加少許食醋搗爛,再加少許食鹽混合均勻,配製成烏梅肉泥。用時先用熱水將雞眼部位浸泡燙洗10分鐘,擦乾後用銳器輕輕地將雞眼外層的硬皮刮去,將烏梅泥肉貼於其上,以無菌紗布包紮固定,每日換藥1次,一般1~2周即可治癒。

烏梅為薔薇科落葉喬木植物梅樹的未成熟果實(青梅)的加工熏製品。其性味酸澀,能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等。【神農本草經】記載其:『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胬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烏梅肉含有檸檬酸、蘋果酸、琥珀酸、齊墩果酸等多種有機酸,對皮膚角質層有剝脫作用,且通過鹽浸增其軟堅散結的功效,再加入食醋,以利於有效成分的溶出,增加外用時的透皮吸收。三者合用,共奏軟化浸潤、腐蝕角質之功效,故用於治療雞眼療效顯著。(郭旭光 山東萊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濟世 發表於 2025-3-28 22:23 | 顯示全部樓層
【烏梅外治雞眼醫案闡微】

雞眼一症,乃足部氣血壅滯、局部肌膚失養所致。【醫宗金鑒】謂之"肉刺",言其形如錐釘,根陷皮里,狀類雞目。其治當宗"酸可軟化,咸能散結"之理,烏梅外敷之法深契經旨。

考烏梅之用,肇端【本經】,其"去死肌、蝕惡肉"之功,正合雞眼之病機。梅實經熏制後,酸性物質濃縮,佐以鹽醋二味,實具三重妙用:一者食鹽咸寒軟堅,助烏梅透達腠理;二者米醋酸收斂瘡,兼為有機酸溶劑;三者烏梅本身所含枸櫞酸、蘋果酸等成分,可漸進蝕除過度角化組織。此法較之刀針強取,更合"漸消緩散"之治則。

操作之要,首重"開腠理"——熱水浸浴、刮除角質,乃承【外科正宗】"去腐方能生新"之訓。敷藥後以紗帛固護,既防藥力外泄,又避外邪侵襲。現代研究證實,烏梅有機酸在pH3-4時溶解角質活性最強,與古法醋鹽配伍之智暗合。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外治之法貴在因勢利導,非獨內服可調氣血;其二,尋常果品善加炮製,便是愈疾良藥;其三,傳統"酸腐-軟化-剝脫"治療思路,與當代化學剝脫術理出同源。學者當於此等簡效驗方中,深味古人"以常達變"之智慧。

(全文498字)
董所 發表於 2025-4-7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烏梅外治雞眼之醫理與臨證芻議】

雞眼一症,古稱"肉刺",【諸病源候論】言其"生於足指間,狀如雞眼,故謂之雞眼"。今觀郭旭光醫師所述烏梅外敷之法,實得古人"酸收軟堅"之妙旨,其理法方藥頗具深意。

考烏梅之用,首載【神農本草經】,其"去死肌""除青黑痣"之功,正合雞眼之病機。李時珍【本草綱目】更明言其"蝕惡肉"之效。今人用烏梅配醋鹽外敷,實暗合【肘後備急方】"以酸腐蝕贅疣"之法。其理有三:一則烏梅所含枸櫞酸、蘋果酸等有機酸,可軟化角質;二則食鹽滲透壓作用助藥力深達;三則醋之酸性增強藥物解離度,三者相須為用,共成"酸腐消堅"之功。

臨證操作尤見匠心:先以熱水浸軟角質,暗合【醫宗金鑒】"欲去其腐,先軟其堅"之訓;繼以輕刮硬皮,乃宗【外科正宗】"去腐務盡"而不傷好肉之旨;終以酸斂之品外敷,正應【內經】"酸者收而澀之"的治療大法。此法較之西醫療法,既免手術之痛,又避腐蝕劑傷正之弊,實得中醫"祛邪不傷正"之真諦。

然需申明者有三:其一,須辨明雞眼與跖疣之異,前者壓痛明顯而表面光滑;其二,敷藥期間當減少患處摩擦,方符"標本同治"之則;其三,陰虛體質者慎用,防酸斂太過傷陰。誠如文末所囑,凡外治療法,皆當在醫師指導下施行。

此案啟示吾輩:中醫外治之法,貴在"以藥之偏性糾病之偏態"。烏梅一物,內服可安蛔止痢,外用能蝕腐消堅,此即【黃帝內經】"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之妙用也。若能深究藥性,靈活化裁,則尋常草木皆可為治病良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