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02|回復: 0

[中药大全] 〖中草药手册〗石菖蒲的功效与作用·化湿开胃,开窍豁痰,...

[複製鏈接]
中草药手册 發表於 2018-8-20 21: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石菖蒲,中药材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石菖蒲,中药材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

石菖蒲

石菖蒲,中药材名,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具有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之功效。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石菖蒲图片

石菖蒲干燥根茎

石菖蒲干燥根茎

石菖蒲干燥根茎图片

石菖蒲中药材

石菖蒲中药材

石菖蒲中药材图片

石菖蒲植物

石菖蒲植物

石菖蒲植物图片

石菖蒲简介

药材名:石菖蒲

拼音:Shí Chānɡ Pú

别名:菖蒲叶、山菖蒲、水剑草、香菖蒲、药菖蒲

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扁圆柱形,多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匀的环节,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一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叶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鳞状的叶基残余。质硬,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内皮层环明显,可见多数维管束小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苦、微辛。

化学成分:根茎和叶中均含挥发油(0.11~0.42%),其主要成分是β-细辛醚63.2~81.2%,细辛醚8.8~13.7%,其次为石竹烯、α-葎草烯、石菖醚等。还含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胃经。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禁忌: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石菖蒲的功效

化痰开窍;化湿行气;祛风利痹;消肿止痛。主热病神昏;痰厥;健忘;耳鸣;耳聋;脘腹胀痛;噤口痢;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疥癣。

石菖蒲的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有镇静作用。煎剂或挥发油均能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攻击行为;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此外, 尚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研究表明:挥发油中的细辛醚是镇静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挥发油后仍有镇静作用, 提示其镇静成分不只一种。

石菖蒲煎剂对戊四氮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一定的对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 能使自主活动减少,抽搐开始时间推迟, 抽搐鼠数较少。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140mg/kg能完全对抗小鼠电惊厥和戊四氮惊厥,并能对抗家兔侧脑室给Ach所致惊厥,除去挥发油的水煎剂亦有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对小鼠有较强的降温作用。

石菖蒲根茎水提取物制成的片剂, 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癫痫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有较好疗效, 其挥发油对某些神经系统的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在一定浓度下有使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冠心病、肺心病等属于痰浊气滞之胸痹者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冠脉流量有关, 还可能与镇静、改善消化机能、平喘、镇咳等作用有关。

3、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煎剂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石菖蒲中含的细辛醚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肠管的兴奋作用。

4、抗真菌作用

菖蒲水浸剂(1:3), 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批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其他作用

石菖蒲中所含的α-细辛醚有平喘作用,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 并有镇咳作用。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有改善作用。

石菖蒲的用法

内服:3~9g。--〖中国药典〗

内服:煎汤,1~2钱(鲜者3~8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6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中华本草〗

石菖蒲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癫痫

九节菖蒲(去毛焙干),以木臼杵为细末,不可犯铁器,用黑豮猪心以竹刀批开,砂罐煮汤送下,每日空心服二、三钱。(〖医学正传〗)

②治少小热风痫,兼失心者

菖蒲(石上一寸九节者),宣连、车前子、生地黄、苦参、地骨皮各一两。上为末,蜜和丸,如黍米大,每食后服十五丸,不拘早晚,以饭下。忌羊肉、血、饴糖、桃、梅果物。(〖普济方〗菖蒲丸)

③治痰迷心窍

石菖蒲、生姜。共捣汁灌下。(〖梅氏验方新编〗)

④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

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⑤治好忘

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开心散)

⑥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

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千金方〗定志小丸)

yanqzh 發表於 2025-7-20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石菖蒲药性考辨与临证应用阐微》

石菖蒲者,《本经》列为上品,其性辛温而苦,归心胃二经,诚为开窍醒神、化湿和中之要药。观历代本草所载,其药用价值历经千载临床验证,今就其中医机理与临证应用作系统考辨。

一、药性本源考
石菖蒲得山川清气而生,《本草纲目》谓其"味辛气温,禀天地阳和之气"。其根茎所含挥发油中,β-细辛醚居十之七八,此乃其芳香开窍之物质基础。其形扁圆多节,色棕褐而质坚,正合"以形治形"之理,故能通心窍之郁滞。现代药理证实其确具镇静、抗惊厥之效,与古说"安神定志"之论暗合。

二、功效机理辨
1. 化湿开胃:其辛温之性善行中焦,苦味又能燥湿,《本草备要》称其"去湿除痰,醒脾开胃"。凡湿浊中阻之脘痞纳呆,取本品配藿香、佩兰,尤能展气化湿。现代研究显示其挥发油可促进消化液分泌,佐证古人"开胃消食"之说。

2. 开窍豁痰:其芳香走窜之性,上达心窍,《重庆堂随笔》谓"开心孔,通九窍"。临床治痰蒙清窍之证,常与远志、茯苓相须为用。癫痫神昏者,佐郁金、竹沥;耳鸣耳聋者,伍磁石、骨碎补,皆取其"通阳泄浊"之功。

3. 醒神益智:《神农本草经》首载其"开心益智",后世医家多用于健忘证属痰浊阻窍者。现代研究发现其能改善脑循环,提高记忆能力,与古说不谋而合。然阴虚火旺者忌用,恐其辛温助火,反耗阴精。

三、临证应用要诀
1. 配伍精要:治湿温神昏,合郁金、连翘;疗健忘失眠,配人参、茯神;医风湿痹痛,佐羌活、独活。然其性走窜,用量宜控,煎剂以3-9克为度。

2. 禁忌辨析:凡阴虚阳亢见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及咳血、汗多、精滑诸证,皆当慎用。张景岳所谓"辛散之品,虚家尤忌",正此之谓。

四、现代拓展应用
近年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对心血管系统有调节作用,可能开发为新型心脑血管药物。然传统用法强调生用为宜,因久煎则挥发油散失,药效大减,此乃古今用法之异。

结语:
石菖蒲之为用,贵在"通"字。通心窍、通脾胃、通经络,然其性偏燥,用时当察证候之虚实寒热。吾辈临证,既要承古训,又须参新知,方能用药如神。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7-27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石菖蒲药性考辨与临证应用阐微》

石菖蒲者,《本经》列为上品,其性辛温而苦,归心胃二经,乃开窍醒神之要药。观历代本草所载,其用有三:一曰化湿浊而醒脾胃,二曰涤痰涎而开神窍,三曰通耳聪而益心智。今就经典所载,参以临证心得,略陈管见如次。

一、药性本源考
石菖蒲生于溪涧石隙,《本草图经》谓其"得水石清阳之气",故其性升散而不燥烈。其挥发油含β-细辛醚等成分,现代药理证实确有镇静、抗惊厥之效,与古人"安神定志"之说暗合。然其辛温之性,尤善宣通九窍,《本草备要》称其"辛苦而温,芳香而散",正是其化湿开胃、通窍醒神之机要。

二、功效应用析
1. 化湿和胃:凡湿浊中阻之脘痞纳呆,取本品配藿香、佩兰,尤宜暑湿困脾之证。昔年见一噤口痢患者,用《医学心悟》开噤散(石菖蒲、黄连、人参等),取其芳香醒脾、降浊升清之妙。
2. 豁痰开窍:治痰蒙清窍之癫痫昏谵,常与远志、郁金同用。曾治一痰厥患者,以涤痰汤加石菖蒲15克,三剂而苏,此即《本草纲目》"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之验。
3. 聪耳益智:治健忘耳鸣,多配茯苓、龟板。考《千金方》孔子枕中丹,即以本品通窍启闭,助补益药上达清窍。

三、临证注意
1. 配伍禁忌:阴虚阳亢者慎用,如《本草经疏》所诫:"凡阴血不足,虚阳上亢者忌之"。曾见医者误用于肝阳头痛,反致烦躁加剧。
2. 炮制要点:李时珍强调"去毛微炒用",今之药典规定需除去须根,晒干后密闭贮藏,防挥发油散失。
3. 剂量权衡:常规用量3-9克,然开窍急救可用至15克。昔见一湿温神昏案,章次公先生用至30克,佐以紫雪丹而效。

四、现代拓展
近年研究发现其提取物对阿尔茨海默病有改善作用,此即古人"开心孔,补五脏"之说的现代诠释。然其抗抑郁、改善微循环等新用,仍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不可离"芳香化浊、宣气通窍"之本。

结语:
石菖蒲一物,集植物之灵性,秉水土之精华。用之得当,如拨云见日;用之失宜,则助火伤阴。吾辈临证,当遵《内经》"谨守病机"之训,使古药新用而不失其本,方为得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