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67|回復: 1

[講古] 初唐诗人和他们的诗(四)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發表於 2018-8-18 0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初唐诗人有哪些?初唐代表诗人及作品又有哪些?今天我们继续讲初唐诗坛及诗人。

初唐诗人和他们的诗(四)

尽管高祖、太宗时,皇帝带头写宫体诗、群臣趋之若鹜,但也有诗人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其中最有名的是王绩。

六世冠冕之家的『神仙童子』

初唐诗人有哪些〖湖畔雅居〗 局部

初唐诗人有哪些〖湖畔雅居〗 局部
〖湖畔雅居〗 局部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生在隋朝,在隋朝考取功名、担任过官职。

他出身于士族家庭,『六世冠冕,国史家牒详矣』。(士族,简单地说就是官宦家庭。)他们家六代都做大官,先辈的名字在国史上有记录,自己的家谱也很详细。

中国的国史是全世界保持最久、最完善的,历朝历代都有专门的史官记录皇帝每天做什么事、说什么话和朝堂发生的事情等,不仅本朝要修史,下一个朝代根据留存下来的史料,还要为前一个朝代修史。

家谱,是记录一个家族发展谱系的,代代相传。一般来说,只有大家族才有能力来记录和保存家谱。

王绩的祖父曾随军出征,获胜后不取金银钱帛,而是载书而归,『家富坟典』。

他的哥哥王通(号文中子)是隋末大儒,设帐授徒,隋末唐初的许多政治家、文学家都是他的学生。

在这样的家族氛围下,王绩聪明好学、博闻强记,又有治世之胸怀和抱负。从小便学天文占卜、饱读经书、习武练剑。十五岁的时候谒见杨素,『占对英辩,一坐尽倾,以为「神仙童子」。』薛道衡读了他的〖登龙门忆禹赋〗,称其为『今之庾信也』。

庾信是隋朝之前的南北朝的大文学家。他的文采太出众了,以至于流落到北方后,被喜好文学的北周皇帝留下来不肯放他回南方,直至隋文帝建立隋朝时终老于北地。

三仕三隐的起伏人生

初唐诗人有哪些〖湖畔雅居〗

初唐诗人有哪些〖湖畔雅居〗
〖湖畔雅居〗 局部

王绩一生的仕途不畅,三仕三隐。他做官三次,又退隐三次,没有持续在官场发展。

第一次归隐众说纷纭

有学者指出,王绩第一次归隐,是因为好酒耽误正事儿;也有人认为,离职是受道家养生的影响,惜命,家族富有,不需靠俸禄,故其不愿在战乱中冒险。

还有人指出,王绩离职不是为了归隐,他为的是匡扶隋朝——他看到时局混乱,便去寻找强大的势力,欲为国效力,可能去投靠了窦建德。

第二次归隐为『玄武门之变』

窦建德兵败被李世民俘获后,王绩在王通的弟子薛收的推荐下出仕唐朝,担任了一个小官。

他对新职位缺乏兴趣,声称留在职位上是为因为贪恋美酒——唐代的官员每天能领到好酒三升。他的上司听说后,特批给他每天一斗酒,所以王绩又被称为『斗酒学士』。

但他后来还是辞职了,原因可能是看不惯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的这种行为不符合儒家精神,王绩受的传统教育不能接受。

玄武门之变:

唐太宗李世民是高祖李渊的次子,他的哥哥是太子。他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他的长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及他们的孩子,令李渊被迫立他为太子,不久李渊又禅让,李世民做了皇帝。

第三次归隐受兄长所累

不久后,王绩第三次出仕,又出来做官。但也很快辞职。这次可能是受到他哥哥的牵连。他哥哥王凝也在朝中为官,得罪了太宗的重臣而被贬,因此王绩也跟着受影响。

第三次辞官后,王绩便完全归隐,住在山里、以农耕为生。

王绩喜欢陶渊明,但他家境比较富裕,所以他没有像陶渊明那样躬耕田园,而是借山而居,有仆人耕田、酿酒,他则读书、抚琴,过着飘逸的隐士生活。

不显于时却流传于世

初唐诗人有哪些饮酒至数斗不醉

初唐诗人有哪些饮酒至数斗不醉
〖湖畔雅居〗 局部

王绩有超高的酒量,『饮酒至数斗不醉』,将刘伶、阮籍引为知音,『恨不逢刘伶, 与闭户轰饮』,并以酒为题撰写了大量的诗文,如〖醉乡记〗、〖五斗先生传〗等。

〖全唐诗〗收录的王绩作品中,写酒的诗达一半以上。在高歌猛进的太宗时代,王绩的魏晋风度不合时宜。他清幽野旷的诗风也与彼时流行的宫廷诗格格不入。

但他的诗歌受到后世较高的评价,明代的杨慎评价他说,『王无功,隋人,入唐,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认为他的诗歌对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的诗歌创作都有影响——这些是初唐最重要的诗人,在后面会一一讲到。(文章转载自:博雅云课堂)

有道乌青 發表於 2025-4-16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初唐诗坛隐逸之风与王绩的士人精神》

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初唐时期呈现出独特的过渡性特征。这一时期的诗坛,在延续六朝绮丽文风的同时,也孕育着新的变革力量。王绩(585-644)作为初唐隐逸诗人的代表,其生平与创作典型地体现了士人在易代之际的价值选择。

一、家学渊源与早期成就
王绩出身河东王氏,其家族"六世冠冕"的显赫背景,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祖父王杰"载书而归"的典故,彰显了该家族对文化的重视;其兄王通作为隋末大儒,开创"河汾之学",门下弟子如房玄龄、魏征等皆成为贞观名臣。在这种家学熏陶下,王绩十五岁即展现非凡才情,被誉"神仙童子",其《登龙门忆禹赋》更获"今之庾信"的赞誉,显示出超越时代的文学造诣。

二、三仕三隐的生命轨迹
王绩的仕隐经历极具典型性:
1. 隋大业年间初仕秘书省正字,后出为六合县丞,因"嗜酒妨政"去职。现代学者考证,此次隐退实因不满隋末乱政,遂托辞归隐。
2. 唐武德年间再仕门下省待诏,以"斗酒学士"闻名。玄武门之变后,因对太宗得位方式存疑而再度归隐。
3. 贞观中期复出为太乐丞,最终因理想与现实矛盾彻底归隐。

这种循环折射出初唐士人在政治转型期的精神困境:既怀济世之志,又坚守道德底线。

三、诗歌创作的革新意义
王绩现存诗作五十余首,其《野望》被公认为唐代最早成熟的五律之一。相较于当时盛行的宫体诗,其作品具有三个突破:
1. 题材上开创田园隐逸主题,如《秋夜喜遇王处士》展现质朴的乡居生活。
2. 风格上以陶渊明为宗,语言清新自然,一洗六朝铅华。
3. 形式上完善五言律体,为盛唐诗歌奠定格律基础。

四、历史定位与文化影响
王绩的价值在于:
1. 承续了陶渊明以来的隐逸传统,并在唐代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2. 其"诗酒人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后世文人效仿的典范。
3. 在文学史上,他是由隋入唐的重要过渡人物,闻一多称其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声"。

当代学者袁行霈指出:"王绩的意义,在于在宫廷诗风弥漫的初唐,独树一帜地开辟了另一条创作道路。"这种坚持个性、不随流俗的创作态度,正是中国士人精神的珍贵体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