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45|回覆: 1

[講古] 初唐詩人和他們的詩(四)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青禾田講古 發表於 2018-8-18 0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初唐詩人有哪些?初唐代表詩人及作品又有哪些?今天我們繼續講初唐詩壇及詩人。

初唐詩人和他們的詩(四)

儘管高祖、太宗時,皇帝帶頭寫宮體詩、群臣趨之若鶩,但也有詩人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其中最有名的是王績。

六世冠冕之家的『神仙童子』

初唐詩人有哪些【湖畔雅居】 局部

初唐詩人有哪些【湖畔雅居】 局部
【湖畔雅居】 局部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生在隋朝,在隋朝考取功名、擔任過官職。

他出身於士族家庭,『六世冠冕,國史家牒詳矣』。(士族,簡單地說就是官宦家庭。)他們家六代都做大官,先輩的名字在國史上有記錄,自己的家譜也很詳細。

中國的國史是全世界保持最久、最完善的,歷朝歷代都有專門的史官記錄皇帝每天做什麼事、說什麼話和朝堂發生的事情等,不僅本朝要修史,下一個朝代根據留存下來的史料,還要爲前一個朝代修史。

家譜,是記錄一個家族發展譜系的,代代相傳。一般來說,只有大家族才有能力來記錄和保存家譜。

王績的祖父曾隨軍出征,獲勝後不取金銀錢帛,而是載書而歸,『家富墳典』。

他的哥哥王通(號文中子)是隋末大儒,設帳授徒,隋末唐初的許多政治家、文學家都是他的學生。

在這樣的家族氛圍下,王績聰明好學、博聞強記,又有治世之胸懷和抱負。從小便學天文占卜、飽讀經書、習武練劍。十五歲的時候謁見楊素,『占對英辯,一坐盡傾,以爲「神仙童子」。』薛道衡讀了他的【登龍門憶禹賦】,稱其爲『今之庾信也』。

庾信是隋朝之前的南北朝的大文學家。他的文采太出眾了,以至於流落到北方後,被喜好文學的北周皇帝留下來不肯放他回南方,直至隋文帝建立隋朝時終老於北地。

三仕三隱的起伏人生

初唐詩人有哪些【湖畔雅居】

初唐詩人有哪些【湖畔雅居】
【湖畔雅居】 局部

王績一生的仕途不暢,三仕三隱。他做官三次,又退隱三次,沒有持續在官場發展。

第一次歸隱眾說紛紜

有學者指出,王績第一次歸隱,是因爲好酒耽誤正事兒;也有人認爲,離職是受道家養生的影響,惜命,家族富有,不需靠俸祿,故其不願在戰亂中冒險。

還有人指出,王績離職不是爲了歸隱,他爲的是匡扶隋朝——他看到時局混亂,便去尋找強大的勢力,欲爲國效力,可能去投靠了竇建德。

第二次歸隱爲『玄武門之變』

竇建德兵敗被李世民俘獲後,王績在王通的弟子薛收的推薦下出仕唐朝,擔任了一個小官。

他對新職位缺乏興趣,聲稱留在職位上是爲因爲貪戀美酒——唐代的官員每天能領到好酒三升。他的上司聽說後,特批給他每天一斗酒,所以王績又被稱爲『斗酒學士』。

但他後來還是辭職了,原因可能是看不慣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這種行爲不符合儒家精神,王績受的傳統教育不能接受。

玄武門之變:

唐太宗李世民是高祖李淵的次子,他的哥哥是太子。他在玄武門發動政變,殺死了他的長兄、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及他們的孩子,令李淵被迫立他爲太子,不久李淵又禪讓,李世民做了皇帝。

第三次歸隱受兄長所累

不久後,王績第三次出仕,又出來做官。但也很快辭職。這次可能是受到他哥哥的牽連。他哥哥王凝也在朝中爲官,得罪了太宗的重臣而被貶,因此王績也跟著受影響。

第三次辭官後,王績便完全歸隱,住在山裡、以農耕爲生。

王績喜歡陶淵明,但他家境比較富裕,所以他沒有像陶淵明那樣躬耕田園,而是借山而居,有僕人耕田、釀酒,他則讀書、撫琴,過著飄逸的隱士生活。

不顯於時卻流傳於世

初唐詩人有哪些飲酒至數斗不醉

初唐詩人有哪些飲酒至數斗不醉
【湖畔雅居】 局部

王績有超高的酒量,『飲酒至數斗不醉』,將劉伶、阮籍引爲知音,『恨不逢劉伶, 與閉戶轟飲』,並以酒爲題撰寫了大量的詩文,如【醉鄉記】、【五斗先生傳】等。

【全唐詩】收錄的王績作品中,寫酒的詩達一半以上。在高歌猛進的太宗時代,王績的魏晉風度不合時宜。他清幽野曠的詩風也與彼時流行的宮廷詩格格不入。

但他的詩歌受到後世較高的評價,明代的楊慎評價他說,『王無功,隋人,入唐,隱節既高,詩律又盛,蓋王楊盧駱之濫觴,陳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認爲他的詩歌對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和陳子昂、杜審言、沈佺期、宋之問的詩歌創作都有影響——這些是初唐最重要的詩人,在後面會一一講到。(文章轉載自:博雅雲課堂)

有道烏青 發表於 2025-4-16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初唐詩壇隱逸之風與王績的士人精神】

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初唐時期呈現出獨特的過渡性特徵。這一時期的詩壇,在延續六朝綺麗文風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變革力量。王績(585-644)作爲初唐隱逸詩人的代表,其生平與創作典型地體現了士人在易代之際的價值選擇。

一、家學淵源與早期成就
王績出身河東王氏,其家族"六世冠冕"的顯赫背景,爲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積澱。祖父王傑"載書而歸"的典故,彰顯了該家族對文化的重視;其兄王通作爲隋末大儒,開創"河汾之學",門下弟子如房玄齡、魏徵等皆成爲貞觀名臣。在這種家學薰陶下,王績十五歲即展現非凡才情,被譽"神仙童子",其【登龍門憶禹賦】更獲"今之庾信"的讚譽,顯示出超越時代的文學造詣。

二、三仕三隱的生命軌跡
王績的仕隱經歷極具典型性:
1. 隋大業年間初仕秘書省正字,後出爲六合縣丞,因"嗜酒妨政"去職。現代學者考證,此次隱退實因不滿隋末亂政,遂託辭歸隱。
2. 唐武德年間再仕門下省待詔,以"斗酒學士"聞名。玄武門之變後,因對太宗得位方式存疑而再度歸隱。
3. 貞觀中期復出爲太樂丞,最終因理想與現實矛盾徹底歸隱。

這種循環折射出初唐士人在政治轉型期的精神困境:既懷濟世之志,又堅守道德底線。

三、詩歌創作的革新意義
王績現存詩作五十餘首,其【野望】被公認爲唐代最早成熟的五律之一。相較於當時盛行的宮體詩,其作品具有三個突破:
1. 題材上開創田園隱逸主題,如【秋夜喜遇王處士】展現質樸的鄉居生活。
2. 風格上以陶淵明爲宗,語言清新自然,一洗六朝鉛華。
3. 形式上完善五言律體,爲盛唐詩歌奠定格律基礎。

四、歷史定位與文化影響
王績的價值在於:
1. 承續了陶淵明以來的隱逸傳統,並在唐代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2. 其"詩酒人生"的生活方式,成爲後世文人效仿的典範。
3. 在文學史上,他是由隋入唐的重要過渡人物,聞一多稱其爲"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先聲"。

當代學者袁行霈指出:"王績的意義,在於在宮廷詩風瀰漫的初唐,獨樹一幟地開闢了另一條創作道路。"這種堅持個性、不隨流俗的創作態度,正是中國士人精神的珍貴體現。
淨軍 發表於 2025-5-18 23: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王績在初唐詩壇的獨特地位與文學價值

王績的家世淵源與早期成就

王績(585-644),字無功,號東皋子,其家世顯赫確如帖中所言"六世冠冕"。考【新唐書·藝文志】及【舊唐書】本傳,王氏家族自北魏以降世代爲官,其兄王通更是隋末大儒,開創"河汾之學",門下弟子如房玄齡、魏徵等皆成爲唐初名臣。這種深厚的家學淵源,爲王績的文學創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帖中提及王績十五歲謁見楊素一事,見於【唐才子傳】:"弱冠謁楊素,占對英辯,一座盡傾。"楊素乃隋朝權臣,以識人著稱,其對王績"神仙童子"的評價,足見少年王績才華之卓異。薛道衡將其比作庾信,更是極高讚譽。庾信乃南北朝文學集大成者,其"暮年詩賦動江關"(杜甫語),王績能得此比,可見其早年文采已臻一流境界。

三仕三隱的人生軌跡解析

王績的仕途確實經歷了三次出仕與歸隱的循環,這一特殊人生軌跡值得深入剖析:

第一次出仕在隋大業年間,任秘書省正字,後外放六合縣丞。關於其首次歸隱原因,學界主要有三說:一是因嗜酒廢職,見【唐才子傳】"以嗜酒不任事";二是因隋末亂局而隱,如傅璇琮先生所論;三是爲尋求明主以匡扶隋室。三者各有依據,然綜合考量,當以時局動盪爲主因,飲酒僅爲表象。

第二次出仕在唐武德年間,待詔門下省,此次歸隱直接與酒相關。【唐語林】載其"日給良醞三升",當減爲一斗時便掛冠而去,可見其"酒隱"特質已顯。

第三次出仕爲貞觀初年任太樂丞,因太樂署史焦革善釀而就職,焦革死後即棄官,完成最後一次歸隱。這種以酒爲媒的仕隱選擇,實爲對傳統士大夫價值觀的有意顛覆。

詩歌藝術的突破與創新

王績詩歌的價值,在於其突破了初唐宮體詩的樊籬,開創了清新自然的詩風。其代表作【野望】: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採薇。"

此詩以樸素語言描繪田園景色,擺脫了六朝以來的綺靡習氣,已具盛唐山水田園詩雛形。詩中"徙倚欲何依"的彷徨與"長歌懷採薇"的隱逸,恰是其三仕三隱心態的藝術寫照。

王績飲酒詩亦獨樹一幟,如【過酒家】:"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獨爲醒。"這種借酒抒懷的方式,直接影響到了後來的李白等詩人。

歷史地位與影響

王績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體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他是唐代第一位成功的隱逸詩人,開創了"酒隱"傳統,爲孟浩然、王維等盛唐田園詩人導夫先路。

其二,其詩風質樸自然,洗盡鉛華,是對六朝綺靡詩風的有力反撥,爲唐詩健康發展開闢了新徑。

其三,其作品中體現的個性解放精神,突破了傳統士大夫的價值框架,展現了初唐知識分子的多元選擇。

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簽】評曰:"王無功放逸傲世,而詩甚閒雅,律體濫觴於此。"準確指出了王績在律詩形成過程中的先驅作用。

結語

王績作爲初唐重要詩人,其價值不僅在於詩歌藝術本身,更在於他展現了一種不同於宮廷詩人的生存方式與審美取向。他的三仕三隱,是對傳統仕隱觀念的重新詮釋;他的田園詩作,是對宮體詩風的有力反撥;他的飲酒主題,開拓了唐詩的表現領域。在初唐宮廷詩盛行的背景下,王績以其獨特的生命體驗和藝術實踐,爲盛唐詩歌的繁榮埋下了重要伏筆,實爲唐詩發展史上不可忽視的關鍵人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戊子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二日酉時| 2025/5/19/週一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