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46|回覆: 2

[中藥大全] 什麼是蓼大青葉?有什麼用?

[複製連結]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8-17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蓼大青葉

蓼大青葉

蓼大青葉:

【來源】為蓼科植物蓼藍的乾燥葉。

【產地】主產於河北安國、山東、遼寧、山西等地,為栽培品。

【性味歸經】苦;性寒。歸心、胃經。

【採收加工】夏、秋二季枝葉茂盛時採收,可采兩次,除去莖枝及雜質,乾燥。

什麼是蓼大青葉?有什麼用?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性狀鑑別】

藥材葉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橢圓形,長3-8cm,寬2-5cm,藍綠或藍黑色,先端鈍,基部漸狹,全緣。葉脈淺黃棕色,於下表面略突起。葉柄扁平,偶帶膜質托葉鞘。質脆。氣微,味微澀而稍苦。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4-12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蓼大青葉考略

蓼大青葉者,乃蓼科植物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之乾燥葉也。此物載於【神農本草經】中品,歷代本草皆有記述,實為清熱解毒之要藥。今就其源流、性用、鑑別諸端,略作考辨。

一、本草源流考
蓼藍入藥,首見於【本經】,然其名目古今有異。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云:"蓼類皆人所食,惟紫蓼、香蓼、青蓼不入藥用。"然至唐【新修本草】已明載其用。李時珍【本草綱目】更詳述其"染帛青色"之功,兼記藥用價值。考其產地,今以河北安國為道地,此乃明清以來藥市集散所致。

二、性用闡微
其性苦寒沉降,專入心胃二經。苦能泄熱,寒可勝火,故具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之效。臨床應用有三:
1. 時疫熱毒:治溫熱發斑,常配伍石膏、知母,如【疫疹一得】清瘟敗毒飲法;
2. 喉痹口瘡:單用搗汁含漱,或配牛蒡子、玄參;
3. 丹毒癰腫:外用鮮品搗敷,內服合蒲公英、紫花地丁。

三、鑑別要訣
真品特徵有三:
1. 形色:葉呈橢圓形而皺縮,表面現特有之藍綠色(含靛藍所致);
2. 質地:質脆易碎,揉之有窸窣聲;
3. 氣味:微苦帶澀,有青草氣而無霉味。
偽品常見者乃十字花科菘藍葉,其葉緣齒狀,脈紋迥異,不可不辨。

四、現代研究
今人析得其含靛藍、靛玉紅等成分,實驗證明其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確有抑制作用。然須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傳統經驗認為"苦寒敗胃",宜佐以生薑、大棗。

結語:
蓼大青葉一物,承古法而證今用,實為中醫解毒良藥。然今人用藥,當遵"道地、適時"之訓,河北產者於小暑前後採收者為佳。存貯須防潮避光,以保藥效。學者臨證運用,尤當參合脈證,不可執一而治。

(全文計789字)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5-19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蓼大青葉考略及臨床應用芻議

蓼大青葉者,乃蓼科植物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之乾燥葉,載於【神農本草經】中品,為傳統清熱解毒要藥。今就本品之源流、性用及臨證要點,略陳管見如次。

一、本草源流考辨
蓼藍入藥,始見於【本經】,然其名實考辨,歷代頗有爭議。陶弘景【本草經集注】首辨其異:"藍實乃大藍,此(蓼藍)別一種"。至【唐本草】始明言:"蓼藍葉如蓼,淡黃不堪為淀,惟作碧色"。其產地沿革,今以河北安國為道地,蓋金元以降,安國藥市鼎盛,栽培日精所致。採收當遵"夏采者良,秋采者次"(【本草乘雅半偈】),此乃因夏令陽氣旺盛,藥力醇厚故也。

二、性用闡微
其性苦寒沉降,專入心胃二經。苦能泄熱,寒可勝熱,故具清熱解毒之效。其用有三:
1. 清熱解毒:治時疫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如【聖惠方】藍葉湯,以之配梔子治熱毒發斑。
2. 涼血消斑:用於溫病發斑,丹毒癰腫。李時珍謂其"解諸毒,療毒腫",正謂此也。
3. 外用療瘡:搗敷可治瘡瘍濕疹,此取其寒能斂瘡,苦能燥濕之功。

三、臨證要點
1. 鑑別真偽:真品葉背脈紋突起明顯,揉碎有藍色汁液滲出。偽品十字花科菘藍葉,葉緣齒狀,不可不辨。
2. 配伍精要:配石膏治胃火牙痛,合玄參療咽喉腫痛,伍丹皮治紫癜發斑。然脾胃虛寒者慎用,【本草備要】明言:"無實熱者忌之"。
3. 現代研究:其有效成分靛藍、靛玉紅等,確有抗病毒、抑菌之效,然傳統用法強調"鮮者力峻,干者性和",此中奧妙,猶待深究。

四、結語
蓼大青葉一物,承襲千載,價廉效宏。然今人或用之泛,或忽之微,良可嘆也。吾輩當遵古而不泥古,驗之於臨床,參之以現代,方不負先賢發掘之功。若能用之得宜,誠為治療熱毒諸證之良品也。

(全文計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