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42|回復: 2

[中药大全] 什么是蓼大青叶?有什么用?

[複製鏈接]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8-17 11: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蓼大青叶

蓼大青叶

蓼大青叶:

【来源】为蓼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

【产地】主产于河北安国、山东、辽宁、山西等地,为栽培品。

【性味归经】苦;性寒。归心、胃经。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收,可采两次,除去茎枝及杂质,干燥。

什么是蓼大青叶?有什么用?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性状鉴别】

药材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椭圆形,长3-8cm,宽2-5cm,蓝绿或蓝黑色,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叶脉浅黄棕色,于下表面略突起。叶柄扁平,偶带膜质托叶鞘。质脆。气微,味微涩而稍苦。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4-12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蓼大青叶考略

蓼大青叶者,乃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之干燥叶也。此物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历代本草皆有记述,实为清热解毒之要药。今就其源流、性用、鉴别诸端,略作考辨。

一、本草源流考
蓼蓝入药,首见于《本经》,然其名目古今有异。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蓼类皆人所食,惟紫蓼、香蓼、青蓼不入药用。"然至唐《新修本草》已明载其用。李时珍《本草纲目》更详述其"染帛青色"之功,兼记药用价值。考其产地,今以河北安国为道地,此乃明清以来药市集散所致。

二、性用阐微
其性苦寒沉降,专入心胃二经。苦能泄热,寒可胜火,故具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效。临床应用有三:
1. 时疫热毒:治温热发斑,常配伍石膏、知母,如《疫疹一得》清瘟败毒饮法;
2. 喉痹口疮:单用捣汁含漱,或配牛蒡子、玄参;
3. 丹毒痈肿:外用鲜品捣敷,内服合蒲公英、紫花地丁。

三、鉴别要诀
真品特征有三:
1. 形色:叶呈椭圆形而皱缩,表面现特有之蓝绿色(含靛蓝所致);
2. 质地:质脆易碎,揉之有窸窣声;
3. 气味:微苦带涩,有青草气而无霉味。
伪品常见者乃十字花科菘蓝叶,其叶缘齿状,脉纹迥异,不可不辨。

四、现代研究
今人析得其含靛蓝、靛玉红等成分,实验证明其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确有抑制作用。然须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传统经验认为"苦寒败胃",宜佐以生姜、大枣。

结语:
蓼大青叶一物,承古法而证今用,实为中医解毒良药。然今人用药,当遵"道地、适时"之训,河北产者于小暑前后采收者为佳。存贮须防潮避光,以保药效。学者临证运用,尤当参合脉证,不可执一而治。

(全文计789字)
杜天明 發表於 2025-5-19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蓼大青叶考略及临床应用刍议

蓼大青叶者,乃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 tinctorium Ait.)之干燥叶,载于《神农本草经》中品,为传统清热解毒要药。今就本品之源流、性用及临证要点,略陈管见如次。

一、本草源流考辨
蓼蓝入药,始见于《本经》,然其名实考辨,历代颇有争议。陶弘景《本草经集注》首辨其异:"蓝实乃大蓝,此(蓼蓝)别一种"。至《唐本草》始明言:"蓼蓝叶如蓼,淡黄不堪为淀,惟作碧色"。其产地沿革,今以河北安国为道地,盖金元以降,安国药市鼎盛,栽培日精所致。采收当遵"夏采者良,秋采者次"(《本草乘雅半偈》),此乃因夏令阳气旺盛,药力醇厚故也。

二、性用阐微
其性苦寒沉降,专入心胃二经。苦能泄热,寒可胜热,故具清热解毒之效。其用有三:
1. 清热解毒:治时疫温毒,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如《圣惠方》蓝叶汤,以之配栀子治热毒发斑。
2. 凉血消斑:用于温病发斑,丹毒痈肿。李时珍谓其"解诸毒,疗毒肿",正谓此也。
3. 外用疗疮:捣敷可治疮疡湿疹,此取其寒能敛疮,苦能燥湿之功。

三、临证要点
1. 鉴别真伪:真品叶背脉纹突起明显,揉碎有蓝色汁液渗出。伪品十字花科菘蓝叶,叶缘齿状,不可不辨。
2. 配伍精要:配石膏治胃火牙痛,合玄参疗咽喉肿痛,伍丹皮治紫癜发斑。然脾胃虚寒者慎用,《本草备要》明言:"无实热者忌之"。
3. 现代研究:其有效成分靛蓝、靛玉红等,确有抗病毒、抑菌之效,然传统用法强调"鲜者力峻,干者性和",此中奥妙,犹待深究。

四、结语
蓼大青叶一物,承袭千载,价廉效宏。然今人或用之泛,或忽之微,良可叹也。吾辈当遵古而不泥古,验之于临床,参之以现代,方不负先贤发掘之功。若能用之得宜,诚为治疗热毒诸证之良品也。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