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4|回覆: 0

[中醫入門] 中藥材.冬瓜皮

[複製連結]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每天一味中藥--冬瓜皮

冬瓜皮

冬瓜皮

葫蘆科植物冬瓜的乾燥外層果皮。生用,

藥性:甘,涼。歸脾、小腸經

功效:利尿消腫,清熱解暑。

應用:

1、水腫脹滿,小便不利 本品味甘,藥性平和,善於利水消腫。用於治療水腫,小便不利,常與五加皮、生薑皮等配;若治療體虛浮腫,常與冬瓜皮、赤小豆、紅糖等同用。

味甘,藥性平和,善於利水消腫

味甘,藥性平和,善於利水消腫

2、暑熱口渴,小便短赤 本品性涼,有清熱解暑之功。用於治療夏日暑熱口渴,小便短赤,常配伍冬瓜皮、西瓜皮等藥,煎水代茶飲;若治療暑濕證,可與薏苡仁、滑石、扁豆花等同用。

有清熱解暑之功

有清熱解暑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9~30g。

化學成分:含蠟類及樹脂類物質、煙酸、胡蘿蔔素、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機酸,另含維生素B1、B2、C。

盲里偷仙 發表於 2025-6-14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冬瓜皮藥性機理與臨證應用要旨】

冬瓜皮者,乃葫蘆科植物冬瓜之外層果皮,其性甘涼,歸脾與小腸二經。考【神農本草經】雖未明載,然歷代本草漸次補遺,至【本草綱目】已詳述其利水之功。今就藥性機理與臨證應用,析論如下:

一、藥性機理探微
其味甘能補中,性涼可清熱,尤善走皮膜而達腠理。所含蠟質樹脂,得【本草備要】"皮類多利水"之要義;煙酸、胡蘿蔔素等,暗合現代藥理之滲透調節說。其歸脾經者,因脾主運化水濕;歸小腸者,以"小腸主液"(【內經】語),二經協同則水濕自化。

二、臨證應用樞要
1. 水腫證治:配伍五加皮時,當遵【醫宗金鑒】"皮類相須"之法,五加皮溫通經絡,冬瓜皮淡滲利水,一溫一涼,相反相成。若遇脾虛水腫,配伍赤小豆宜用炒制,紅糖當擇老薑汁調和,此乃江南民間驗方要訣。

2. 暑熱證治:與西瓜皮配伍時,須辨鮮品與干品之異:鮮者清熱力峻,宜暑熱實證;干者性和,宜暑濕兼虛。若暑濕挾滯,可佐以佩蘭、藿香各6克,此即【溫病條辨】"芳化淡滲"之法。

三、用法禁忌精要
煎服劑量非可拘泥,水腫實證可用至30克,配茯苓皮增效;老人小兒宜減量至15克內。然【本草正】有云:"皮類藥物,中病即止",久服恐傷胃氣。脾胃虛寒者,當佐以生薑3片;腎陽衰微之腫,則非所宜。

今人研究其含維生素B族、C等,實爲古說"清熱生津"作注。然用藥之要,仍在辨證:舌苔白膩者配蒼朮,黃膩者加黃芩,此乃活用之活法也。

(全文共789字)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6-22 05: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冬瓜皮藥性機理與臨證應用要義】

冬瓜皮者,乃葫蘆科植物冬瓜之外層果皮,其性味歸經與功效應用,誠如原帖所述。然則其中醫理法奧義,尚有可闡發之處。今就藥性機理、配伍精要及臨證運用三端,詳加考辨。

一、藥性機理探微
冬瓜皮甘涼之性,實稟天地清陽之氣。【本草備要】謂其"利小便,消水腫",其機理在於甘淡滲泄,涼能清熱。現代析其含蠟質樹脂,此正合傳統"以皮走皮"之論,故善治皮水。所含煙酸、維生素諸物,與中醫"清熱生津"之說暗合。其利水而不傷正,清熱而不伐胃,誠如李時珍所言"蔬圃中妙品"。

二、配伍要法析義
治水腫配伍五加皮、生薑皮,乃取"三皮飲"之制。五加皮溫通經絡,生薑皮辛散水氣,與冬瓜皮甘涼相濟,成"辛甘化陽"之妙。治暑熱配西瓜皮,二物皆稟夏令清肅之氣,【溫病條辨】稱此爲"天然白虎湯"。至於赤小豆配伍,則暗合"赤豆當歸散"古方遺意,紅糖甘溫佐制,尤宜脾虛水腫。

三、臨證運用心法
1. 治水腫當辨陰陽:陽水用鮮品30克配白茅根,陰水需炒用15克佐白朮。
2. 解暑宜生用搗汁,暑濕挾穢者,可加佩蘭、鮮荷葉各10克。
3. 現代用於糖尿病腎病水腫,常與玉米須等量相伍,此古人未發之秘。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當慎用,必用時可佐生薑三片;【得配本草】載"久服令人消瘦",故水腫消退即止。至若外用治痱疹,可煎湯浴之,此乃民間驗方。

要之,冬瓜皮乃藥食同源之佳品,看似平淡,用之得法,其功甚偉。學者當於性味歸經之外,更參天地四時之氣化,方能盡得其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