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2|回復: 0

[中医入门] 中药材.冬瓜皮

[複製鏈接]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每天一味中药--冬瓜皮

冬瓜皮

冬瓜皮

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干燥外层果皮。生用,

药性:甘,凉。归脾、小肠经

功效:利尿消肿,清热解暑。

应用:

1、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本品味甘,药性平和,善于利水消肿。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常与五加皮、生姜皮等配;若治疗体虚浮肿,常与冬瓜皮、赤小豆、红糖等同用。

味甘,药性平和,善于利水消肿

味甘,药性平和,善于利水消肿

2、暑热口渴,小便短赤 本品性凉,有清热解暑之功。用于治疗夏日暑热口渴,小便短赤,常配伍冬瓜皮、西瓜皮等药,煎水代茶饮;若治疗暑湿证,可与薏苡仁、滑石、扁豆花等同用。

有清热解暑之功

有清热解暑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9~30g。

化学成分:含蜡类及树脂类物质、烟酸、胡萝卜素、葡萄糖、果糖、蔗糖、有机酸,另含维生素B1、B2、C。

盲里偷仙 發表於 2025-6-14 2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冬瓜皮药性机理与临证应用要旨》

冬瓜皮者,乃葫芦科植物冬瓜之外层果皮,其性甘凉,归脾与小肠二经。考《神农本草经》虽未明载,然历代本草渐次补遗,至《本草纲目》已详述其利水之功。今就药性机理与临证应用,析论如下:

一、药性机理探微
其味甘能补中,性凉可清热,尤善走皮膜而达腠理。所含蜡质树脂,得《本草备要》"皮类多利水"之要义;烟酸、胡萝卜素等,暗合现代药理之渗透调节说。其归脾经者,因脾主运化水湿;归小肠者,以"小肠主液"(《内经》语),二经协同则水湿自化。

二、临证应用枢要
1. 水肿证治:配伍五加皮时,当遵《医宗金鉴》"皮类相须"之法,五加皮温通经络,冬瓜皮淡渗利水,一温一凉,相反相成。若遇脾虚水肿,配伍赤小豆宜用炒制,红糖当择老姜汁调和,此乃江南民间验方要诀。

2. 暑热证治:与西瓜皮配伍时,须辨鲜品与干品之异:鲜者清热力峻,宜暑热实证;干者性和,宜暑湿兼虚。若暑湿挟滞,可佐以佩兰、藿香各6克,此即《温病条辨》"芳化淡渗"之法。

三、用法禁忌精要
煎服剂量非可拘泥,水肿实证可用至30克,配茯苓皮增效;老人小儿宜减量至15克内。然《本草正》有云:"皮类药物,中病即止",久服恐伤胃气。脾胃虚寒者,当佐以生姜3片;肾阳衰微之肿,则非所宜。

今人研究其含维生素B族、C等,实为古说"清热生津"作注。然用药之要,仍在辨证:舌苔白腻者配苍术,黄腻者加黄芩,此乃活用之活法也。

(全文共789字)
潘汀肝 發表於 2025-6-22 05: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冬瓜皮药性机理与临证应用要义》

冬瓜皮者,乃葫芦科植物冬瓜之外层果皮,其性味归经与功效应用,诚如原帖所述。然则其中医理法奥义,尚有可阐发之处。今就药性机理、配伍精要及临证运用三端,详加考辨。

一、药性机理探微
冬瓜皮甘凉之性,实禀天地清阳之气。《本草备要》谓其"利小便,消水肿",其机理在于甘淡渗泄,凉能清热。现代析其含蜡质树脂,此正合传统"以皮走皮"之论,故善治皮水。所含烟酸、维生素诸物,与中医"清热生津"之说暗合。其利水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伐胃,诚如李时珍所言"蔬圃中妙品"。

二、配伍要法析义
治水肿配伍五加皮、生姜皮,乃取"三皮饮"之制。五加皮温通经络,生姜皮辛散水气,与冬瓜皮甘凉相济,成"辛甘化阳"之妙。治暑热配西瓜皮,二物皆禀夏令清肃之气,《温病条辨》称此为"天然白虎汤"。至于赤小豆配伍,则暗合"赤豆当归散"古方遗意,红糖甘温佐制,尤宜脾虚水肿。

三、临证运用心法
1. 治水肿当辨阴阳:阳水用鲜品30克配白茅根,阴水需炒用15克佐白术。
2. 解暑宜生用捣汁,暑湿挟秽者,可加佩兰、鲜荷叶各10克。
3. 现代用于糖尿病肾病水肿,常与玉米须等量相伍,此古人未发之秘。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当慎用,必用时可佐生姜三片;《得配本草》载"久服令人消瘦",故水肿消退即止。至若外用治痱疹,可煎汤浴之,此乃民间验方。

要之,冬瓜皮乃药食同源之佳品,看似平淡,用之得法,其功甚伟。学者当于性味归经之外,更参天地四时之气化,方能尽得其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