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89|回復: 2

[儒家学说] 论语翻译: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複製鏈接]
贾陆英书屋 發表於 2018-8-6 18: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

论语

音频学〖论语·卫灵公篇第20章〗怎样理解『求诸己与求诸人』的关系?

15·20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求』字,指要求,追究。『诸』字,是『之于』』或『之乎』的合音。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遇事总是求之于自己,小人遇事总是求之于别人。』

孔子认为,遇事是求之于己,还是求之于人,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之一。凡事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从别人那里找借口,总是怨天尤人,是小人的表现。君子则不然。君子的人生态度是:『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他们对人对事,总是多从自己方面找原因,多要求自己,多充实自己。这是孔子为人为学的基本态度。君子追求青史留名,也必然立足于严格要求自己。

〖孟子·离娄上〗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这是成语『反求诸己』的出典之处,意为回转过来追究一下自己。

附:

【原文】

15·20子曰:『君子求①诸②己,小人求诸人。』

【注释】

:要求,追究。②:『之于』』或『之乎』的合音。

【译文】

孔子说:『君子遇事总是求之于自己,小人遇事总是求之于别人。』

任逸然 發表於 2025-6-5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解诂

《卫灵公》此章虽简,实为孔门修身之枢要。朱子《集注》谓「君子反己,小人责人」,可谓得其三昧。今试从训诂、义理、工夫三端详析之。

一、字义训解
「求」当从郑玄注作「责求」解,与《孟子》「反求诸己」同义。「诸」为「之于」合音,此无异议。然「己」字尤当深味,《说文》云「己,中宫也」,段玉裁注「象万物辟藏诎形」,暗含返本自照之意。王念孙《广雅疏证》引《中庸》「君子以人治人」,正与「求诸己」形成对待。

二、义理阐微
此章实承《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之旨。君子「求诸己」者,非仅遇事自省而已,实含三重境界:其一如《大学》「格物致知」,以明德为本;其二如《中庸》「慎独」工夫,于隐微处着力;其三则达《易传》「穷理尽性」之境。小人「求诸人」,恰如《荀子·荣辱》所讥「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终落外驰之弊。程颐《伊川易传》云「君子之志,求在我者也」,可谓的论。

三、实践工夫
阳明先生《传习录》解此章最精:「求诸己者,是见得为己真切处。」具体工夫有三:
1. 察识:如朱子所言「常惺惺法」,于应事接物时觉察心向
2. 克治:依颜渊「克己复礼」之法,遇过即改
3. 存养:孟子所谓「存心养性」,使根本坚固

今人每叹此章难行,实未明「求」字真义。张栻《南轩论语解》点破:「非谓截然不作外求,要在知所本末。」譬如治学,参考他人成果固宜,然终须自得于心,此即「求诸己」之现代诠释。

要之,此章与《论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攻其恶无攻人之恶」诸章互证,构成完整的修身体系。钱穆先生《论语新解》特标「中国学问重在学做一人」,正此章之的旨。学者若能于此章真切体认,则半部《论语》可通矣。

(全文798字)
韩竺虫 發表於 2025-7-16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语》"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章句解诂

《卫灵公》此章虽仅八字,然义理宏深,实为孔门修身之枢要。今就经义、诠释、实践三端,试为析论:

一、文字训诂
"求"当释为"责求",郑玄注云"责也",朱子《集注》引申为"专责"之意。"诸"为"之于"合音,王引之《经传释词》详考其例。此句结构形成"君子-小人"的典型对举范式,与《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章同属道德对比句式。

二、经学诠释
1. 汉唐注疏:
孔安国谓"君子责己,小人责人",皇侃《义疏》引范宁说:"君子反己,小人外求",强调内向自省与外向责人的区别。

2. 宋明理学:
朱子《集注》将此章与"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互训,指出:"君子修己而不苟求于人,小人则舍己而求人"。王阳明《传习录》进一步阐发:"求诸己者,致良知也;求诸人者,逐外物也"。

三、实践智慧
1. 道德自律:
君子以"反求诸己"为修养工夫,《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即本此义。程颐谓:"学者须是于己分上求",此即《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实践。

2. 处世之道:
刘宝楠《正义》引《中论·修本》云:"君子之于己也,无事而不求焉",指出君子在"言、行、德"三方面皆严于自律。小人则如《荀子·荣辱》所言:"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

四、现代启示
此章揭示的"主体性道德"思想,实为儒家伦理学的核心。在当代社会关系中,仍具重要价值:
1. 职场伦理:当以"求诸己"精神提升专业素养,而非诿过他人。
2. 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避免"求诸人"的依赖心态。
3. 领导修养:管理者当"正己而后正人",此即《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之义。

结语:
此章虽简,然包蕴儒家"为己之学"的精髓。钱穆先生《论语新解》谓:"求诸己则日进,求诸人则日退",诚为的论。学者当于此章细玩"反求诸己"四字,方得孔门心法真传。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