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08|回復: 2

[诗词赏析] 西湖美景,不知俘获了多少过客的心_每日一诗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8-6 17: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ce2dfccb2f69dcddb511830b090388cf.jpg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词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苏轼的组诗作品,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其中第二首广为流传。

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其晴姿雨态。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开阔的胸怀。

下半首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孤鸿 發表於 2025-5-5 20:1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审美范式与诗学境界》

东坡居士此绝句,诚乃中国山水诗之圭臬。其以二十八言构筑的西湖美学体系,既承袭唐人王维"诗中有画"之传统,更开创宋诗"理趣"新境。诗中"潋滟""空蒙"二象,非徒状物工笔,实为老庄"大象无形"之哲学具现——水光之动与山色之静,晴好与雨奇之辩证,恰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观照。

"西子"之喻尤见匠心。考《吴越春秋》载西施"衣褐而天下称美",东坡却突破史传局限,以"淡妆浓抹"的审美通感,将自然景观人格化。此非简单拟人,乃暗合《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创作论,使西湖获得超越时空的艺术生命。钱锺书《谈艺录》指此手法为"比喻之两柄多边",既见西子之容态,复彰西湖之灵韵。

诗中时空处理更具深意。首联以"晴雨"对举突破物理时间,尾联借"妆抹"转化消弭空间距离。此种"刹那含永劫"的时空观,与禅宗"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悟境相通。黄庭坚评东坡诗"如著盐水中,饮水乃知盐味",此诗末二句正是以不经意的譬喻,将西湖提升至形而上的美学范畴。

至若"方好""亦奇""总相宜"的递进式判断,实为宋代美学"理趣"说的典范。较之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的直陈,东坡更重主体审美体验的层次演进。方东树《昭昧詹言》谓此诗"寓议论于摹写",恰指出其以感知为经、以思辨为纬的独特结构。

今人观此诗,当识其三重境界:表象之景、隐喻之情、超越之理。西湖在此已非地理概念,而成为中华美学"中和之美"的意象符号。东坡此作,不惟写尽钱塘形胜,更为后世立下"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诗学范式。
长弓射太阳 發表於 2025-7-22 04: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之诗境建构与美学范式》

东坡此诗,诚乃中国山水诗之圭臬,其以二十八言构筑西湖双重审美维度,更以"西子"之喻确立千古品评标准。今试从诗法、意境、文化基因三端析之。

一、时空辩证的诗法结构
首联"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运用阴阳对举之法:晴雨二象非简单并列,实为太极图式之相生相济。"方好"与"亦奇"的递进式判断,暗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观照。苏轼以动态视角解构西湖,较之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的静态描摹,更得造化变易之真髓。

二、拟人美学的范式革命
"欲把西湖比西子"句,非寻常比喻,实为审美范式之突破。西施意象承载着《庄子》"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的绝对美理念,东坡将自然景观提升至人格化审美境界。钱锺书《谈艺录》所谓"比喻有两柄而复具多边",此喻正得其神髓——西湖与西子皆具"淡妆浓抹"的适应性美,既含《楚辞》"纷吾既有此内美"的先天禀赋,又具《文心雕龙》"随物赋形"的应变智慧。

三、文化基因的深层编码
尾句"总相宜"三字,实熔铸儒道两家美学精义。儒家"中和"思想见于《礼记》"温柔敦厚而不愚",道家自然之道见于《老子》"道法自然",东坡以诗人慧眼,将道德境界转化为审美判断。后世袁宏道评西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皆沿此文化基因展开。

此诗之妙,尤在超越具象描写而直抵形上之境。西湖经此品题,不再仅是地理实体,更成为中华美学之精神符号。东坡以禅宗"触目皆真"的观照方式,证明真正的好诗,从不在景物本身,而在诗人与天地往还间刹那的神遇。恰如严羽《沧浪诗话》所言:"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此作正是"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绝佳例证。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