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63|回覆: 0

[中藥大全] 中藥材.玉米須

[複製連結]
藥同食源 發表於 2018-8-5 15: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玉米須 ,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全國大部分地均產。夏、秋果實成孰時收集,除去雜質。鮮用或曬乾生用。

玉米須 ,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

玉米須 ,中藥名。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

玉米須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粗壯,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節處常有氣生根。

葉片寬大,線狀披針形,邊緣呈波狀皺摺,具強壯之中脈。在稈頂着生雄性開展的圓錐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狀,每節有2雄小穗,1無柄,l有短柄;每1雄小花含2小花;穎片膜質,先端尖;外稃及內稃均透明膜質;在葉腋內抽出圓柱狀的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數鞘狀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縱行排列於粗壯的穗軸上,穎片寬闊,先端圓形或微凹,外稃膜質透明。

玉米須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

玉米須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

【性味】甘,平。

【歸經】歸膀胱、肝、膽經。

【主治】利尿,泄熱,平肝,利膽。治腎炎水腫,腳氣,黃疸肝炎,高血壓,膽囊炎,膽結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淵,乳癰。

玉米須的功效

玉米須的功效

玉米須的功效

1、治療慢性腎炎

取乾燥玉米須50克,加溫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鐘,約得300~400毫升藥液,過濾後內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治療慢性血管球性腎炎9例,經10個多月觀察,其中3例獲得痊癒,2例進步,其餘4例療效不明顯。玉米須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利尿,腎功能改善,浮腫消退或減輕,尿蛋白消失或減低等方面。部分病例連續服用6個月未見毒性副作用。

2、治療腎病綜合證

每次用干玉米須60克,洗淨煎服。每日早晚兩次。同時服氯化鉀1克,每日3次。臨床治療12例,其中10例伴有嚴重的周身性水腫,或有胸水及腹水,2例水腫較輕;治療3個月後,9例水腫完全消退,2例大部消退。最快1例於服藥後15天水腫全消。一般於服藥3天即開始有利尿現象,同時尿蛋白、非蛋白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數病例血漿蛋白有所升高,部分病例的酚紅試驗及血壓轉為正常。

治療急性溶血性貧血並發血紅蛋白尿

治療急性溶血性貧血並發血紅蛋白尿

3、治療急性溶血性貧血並發血紅蛋白尿

治療2例食用野生植物招鳥棒中毒引起的本病,即以玉米須1~2兩煎劑內服,2例分別於服用4小時及6小時後,尿量增加,肉眼已看不到醬油樣的血尿;以後黃疸減退或消失。治療過程中均曾同時靜脈滴注5%葡萄糖鹽水、維生素丙及輸血。據觀察,玉米須不但能利尿,可能具有抗溶血、抗過敏及解毒等作用。

玉米須不但能利尿

玉米須不但能利尿

玉米須的藥理作用

1、利尿作用

玉米須水煎劑5g/kg、10g/kg灌胃,熊明顯增加清醒家兔給藥後第1、2小時的尿量,且高劑量組作用強,作用比呋塞米弱但持久。水提取物1,5mg/kg靜脈注射,4min後家兔出現第1次利尿作用,13~15min後出現較強的第2次利尿作用。用氫氧化納中和,再用膀胱膜透析,其利尿作用不變,說明其利尿成分不是所含無機鹽。本品口服或皮下注射均有利尿作用。給藥後,首先血中氯化物濃度增加,然後尿量和尿中氯化物含量增加,其利尿作用機制主要是腎外性的,與咖啡因合用有協同作用。玉米須8一l0g製成煎劑口服。對正常人有輕度利尿作用,但弱於豬苓和咖啡因。亦有報道臨床亡經雙旨對照研究顯示, 本品對人12h、24h尿量和尿鈉排泄量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

玉米須的藥理作用

玉米須的藥理作用

2、降壓作用

玉米須水浸液、乙醇水浸液、乙醇浸液和煎劑,靜注於麻醉犬、貓和兔都有降壓作用。以其煎劑給麻醉犬靜注(0.05~0.2g/kg)或灌目(2g/kg),使血壓分別降低30%-73%和53%,歷時2~5h和5~10h恢復。玉米須沸水透析液(1.37~22mg/kg)給正常麻醉犬靜注時,產生劑量依賴性降壓作用,15min起效,維持80min,同時伴明顯心率降低。但也有報道上述同樣劑量餵飼清醒犬3星期,未見降壓作用;高血壓大鼠腹腔注射玉米須有降壓作用,而對正常大鼠則無作用。其降壓機制主要是中樞性的,亦有認為主要是擴張末梢小血管的結果。玉米須能對抗腎上腺素的升壓效應。小劑量玉米須對心臟無影響,較大劑量時心跳高慢、減弱。

3、利膽作用

玉米須有顯著增加膽汁分泌和促進膽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膽汁內有機物和渣質減少,粘稠度、比重和膽紅素含量降低。人口服玉米須製劑後15—30min出現膽囊反射性收縮,膽汁擇出增加。此作用比鎂鹽慢,但較為持久,且不伴有腸蠕動增加和稀便。

玉米須有顯著增加膽汁分泌和促進膽汁排泄的作用

玉米須有顯著增加膽汁分泌和促進膽汁排泄的作用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4-30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玉米須藥性考辨及臨床應用闡微】
(文/清虛子)

玉米須者,玉蜀黍之花柱柱頭也。【滇南本草】首載其"性平味淡",後世醫家漸明其用。今觀原帖所述甚詳,然猶有未盡之處,試為補苴闡發。

一、本草考據
玉米須入藥雖晚,然考諸典籍,【嶺南採藥錄】已載其"利小便"之功。其色淡黃,質輕揚,稟秋金收斂之氣,故能通利三焦水道而不傷正。與茯苓、澤瀉等利水藥相較,其性尤平,誠如李時珍所言"淡滲之品,最宜常服"。

二、性味歸經新詮
原帖言其歸膀胱、肝、膽經甚是。然需申明者有三:
1. 其"甘平"之性暗合"土德",故能助脾運濕,此點古人未明言而今臨床可證
2. 現代藥理示其含黃酮類、多糖等,正合"甘能補"之理
3. 其歸肝膽經者,非獨瀉膽熱,實有疏達少陽樞機之妙,故治黃疸每與茵陳蒿相須為用

三、臨床應用發微
1. 水腫證治:原帖所述腎炎、腎病綜合症案例確鑿。然需強調:
治陽虛水腫當配附子、肉桂(如真武湯化裁)
陰虛水腫則伍豬苓、阿膠(參考豬苓湯法)
單用效緩,久服方顯,此其"王道無近功"之性

2. 肝膽疾厄:
治膽結石宜用鮮品60克煎濃汁,合硝石礬石散
現代用於脂肪肝輔助治療,取"土疏木達"之意

3. 消渴新用:
近年研究發現其多糖成分有類胰島素作用。建議:
輕型糖尿病:玉米須30克+地骨皮15克代茶
中重型需配伍黃連、天花粉等

四、臨證要點
1. 鮮品力峻,干品性緩,血證宜炒炭
2. 氣虛者慎單用,當佐黃芪、白朮
3. 煎法攸關:文火久煎(不少於30分鐘)始得全效

結語:玉米須乃"寓奇效於平常"之品,恰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謂"至平至賤之品,有至神至奇之用"。然須辨證精確,配伍得宜,方能盡顯其功。學者當於臨床中細加體認,勿以其物微而輕之。

(全文計789字)

[附識]:原帖附圖甚佳,尤以雌花序特寫最契藥典"柱頭線狀"之述,可資鑑別真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