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81|回復: 1

[講古] 中国历史故事之古代中国船队扬帆远航,医疗卫生怎么保障?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發表於 2018-7-29 1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国古代一桩堪称世界先进水准的技术,正是航海技术。

中国古代一桩堪称世界先进水准的技术,正是航海技术。

中国古代一桩堪称世界先进水准的技术,正是航海技术。

以美国学者杜普伊等人的观点,早在中国汉代时,中国的造船技术就急起直追,诸如『舵』『橹』『横隔舱』等船体设计,都是中国人的首创。同样给力的,自然还有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从汉唐至宋明的年代里,中国船队的远征,也是常见辉煌。郑和舰队下西洋的威武,更是叫人神往。不过,也常惹来一个疑问:古代医疗条件下,大规模的船队远航,医疗卫生问题该怎么保障?

古代医疗条件下,大规模的船队远航,医疗卫生问题该怎么保障?

古代医疗条件下,大规模的船队远航,医疗卫生问题该怎么保障?

放在现代海军里,医疗卫生问题,毫无疑问是重大问题。而放在古代船队里,这更是个高难度问题。特别是远离本土,进入异国他乡的海域时,气候水文病菌,随时都会威胁船员的健康。比如新航路开辟的年代里,创造远航奇迹的葡萄牙达伽马船队,哪怕做好充足保障,最后平安返回的,也只有不到一半人。大多数人,都是死于疾病的侵袭。

然而,在应对这个恐怖难题上,古代中国船队,却有许多靠谱的办法。

一、医生要选好

从春秋战国年间起,中国历代水师出征,都要带足靠谱的医生。

在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时代,两万多人规模的郑和船队里,配备的医生就有一百八十多名。以〖明史〗里的记载,郑和舰队里每一百五十个士兵,就要配备一名医生。这是什么概念?同时代明王朝最精锐的三大营陆军里,十万人规模的出征部队,才配备有医生十四名。相比之下,郑和海军的医疗保障程度,堪称史无前例。

从春秋战国年间起,中国历代水师出征,都要带足靠谱的医生

从春秋战国年间起,中国历代水师出征,都要带足靠谱的医生

而当时郑和船队的医生素质,更是空前的高。以〖嘉兴府志〗〖江南通志〗等史料记载,船队里的医生,既有陈以诚这种来自太医院的医官,也有彭正这样享誉太平府的良医,还有匡愚这样出身常熟匡家名门的子弟。一百八十个医生里,每一个拿出来,放在大明地界上,都是一等一的名医

如此强大的医疗团队,自然能叫船员们对健康多一分信心。

二、舰船『人性化』设计管理

想要远离航海时的疾病,医疗团队固然重要,但日常生活保健更重要。中国古代舰船尤其讲究的,就是『人性化』的船舱设计。船体不能只重视航行安全,更要讲究舒适生活。

比如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就有叫后人想不到的人性化设计:整个战舰共分十三个船舱,包括货仓,食品仓与住仓,厨房里面有淡水柜,方便储存清洁的淡水。且每一层的甲板上,都有指定的厕所。日常生活十分舒适。

船体不能只重视航行安全,更要讲究舒适生活

船体不能只重视航行安全,更要讲究舒适生活

这样的舒适海上生活条件,也最大限度上,杜绝了疾病的发生。

同样人性化的,还有航行一路上,船员们的饮食搭配。唐代时的海军,以当时各种笔记记载,就配备有干粮烧饼和各种蔬菜。宋朝时更进一步,宋朝海商们外出的大船,通常要储备一年的粮食,甚至还在船上饲养牲口和酿酒。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上,还发现了当时的水果壳,包括有椰子壳和荔枝壳等。那时中国船员的海上饮食,就是这么丰富。

而且,明代时出土的各类海船残骸上,也会发现同一个物件:茶碗碎片。比如山东蓬莱的明朝战船上,就有大量的茶碗碎片。这也意味着,喝茶在明代的海军里,更是十分普及。士兵的健康,自然更有保障。

这样的舒适海上生活条件,也最大限度上,杜绝了疾病的发生

这样的舒适海上生活条件,也最大限度上,杜绝了疾病的发生

郑和舰队进行那史无前例的远航时,饮食的科学搭配,更被高度重视。郑和舰队携带有『盐酱茶酒』等各种食品,并且沿途不停采购蔬菜水果。船上更有专门的木槽,种植鲜姜和各种蔬菜。坏血病等因缺乏维生素引起的大病,自然也就因此远离。

三、强大医疗笔记

医疗保障如此充足的郑和船队,究竟有没有遭到过疾病威胁?明朝陆采的〖冶城客论〗里有过记载:当时郑和船队里有个士兵身患疾病,然后船队将他安置在一处岛屿上,并为士兵留下了充足的淡水粮食。这个士兵在岛上生活了一年多,竟渐渐好了起来然后船队返航时,又载他回到了大明。

由此可见,即使如此严格的保障,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疾病依然不可避免。

中国历代的航海,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医疗经验的总结

中国历代的航海,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医疗经验的总结

但可贵的是,中国历代的航海,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医疗经验的总结。早在春秋年间吴越争霸时,当时随军的医生们,就记录下了大量的卫生防疫经验。比如治疗预防冻疮的经验技术,就来自那个年代。

而在郑和船队里,很多人拿起了笔,写下了沿海的风土人情,也记录下了很多医疗保健的常识。〖瀛涯胜览〗里就记载了南洋各地发生瘟疫的时间,把九月看做东南亚地区瘟疫的高发期。

郑和船队里那些强大的医生们,更留下了强大的医疗笔记,还有各种治疗的美谈:〖南洋记〗和〖台湾府志〗等史料记载,郑和船队一路航行,沿途曾多次给当地乡民看病诊治,至今留下不少美谈。郑和船队医生匡愚的著作〖华夷胜览〗,记载了沿途各国的风土人情。

郑和船队一路航行,沿途曾多次给当地乡民看病诊治,至今留下不少美谈。

郑和船队一路航行,沿途曾多次给当地乡民看病诊治,至今留下不少美谈。

这些认真的医生们,沿途留意了各种新奇的药物,诸如乳香羚羊角黄蜡等后来的中医药材,都是郑和船队的医生们发现,从此引进中国,至今仍是生活必备药物。

医疗保障的发展,技术的演进,就是这样一代一代,精确地记录与传承。中国古代船队的劈波斩浪,这些有名或无名的医生们,都是无可争议的英雄。

一叶知秋 發表於 2025-5-13 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国古代航海医疗体系考略——兼论郑和船队的卫生保障机制》

中国古代航海医疗体系之完备,实为世界航海史上一大奇观。以郑和下西洋为代表的远航活动,其医疗保健机制之系统化,较之同时代欧洲航海医疗水平领先至少两个世纪。兹从制度设计、技术保障、预防医学三个维度详述之。

一、制度性医疗资源配置体系
明代海军医疗编制之严密,可见《大明会典》"舟师"条:"每百五十人置医士一员,掌方药疗治。"郑和船队两万七千余人,配备医官180余名,医患比例达1:150,远超同期陆军1:7000的标准。此制度可追溯至宋代《元丰太医局条例》,彼时已规定"海舶医官"为常设职位。值得注意的是,船队实行三级诊疗制:太医院医官负责指挥层,府县良医照料中层,民间圣手看护水手,形成完整的医疗梯队。

二、船舶工程中的预防医学智慧
1. 舱室设计方面,宋代《营造法式·海舟》记载的"隔舱负压通风"技术,通过樟木隔板形成空气对流,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传播。1974年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其12道水密隔舱均设有艾草熏蒸槽遗迹。
2. 淡水保障系统尤为精妙,采用"三级沉淀-木炭过滤-银离子杀菌"工艺。明代《天工开物》载有"以锡管贯底,取中层之水"的分层取水法,较之麦哲伦船队的铅制水箱先进甚多。
3. 食物保存方面,运用"瓷坛盐封""醋泡法"等防腐技术,配合《饮膳正要》记载的豆芽培育术,有效预防维生素缺乏症。

三、系统的航海医学理论体系
1. 疫病防治方面,船医携带的《海药本草》记载了48种热带病症疗法。如用槟榔配伍厚朴治疗疟疾,较之欧洲长期使用的放血疗法更为科学。
2. 心理调适机制颇具特色,通过"日观云气,夜测星象"的天文观测活动维持船员心理稳定,此即《郑和航海图》中"察天文以安众志"的真义。
3. 卫生管理规章严格,《西洋番国志》载有"秽物投海须距岸三十里"的环保条款,以及"病者独舱而居"的隔离制度。

比较史学视角下,郑和船队七次远航的死亡率维持在3%以下,而同期葡萄牙船队平均死亡率高达40%。这种差异不仅源于医疗资源的投入差距,更本质的是"天人合一"的整体医学观与机械论医学观的差异。中国古代航海医疗体系将预防、治疗、调养融为一体,其"治未病"的思想内核,至今仍具启示意义。

(全文798字)
尖脚到底 發表於 2025-6-12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国古代航海医疗体系考略

中国古代航海事业之医疗保障,实为世界航海史上之独特创举。以郑和下西洋为例,其医疗体系之完备,较之同时代欧洲航海国家实有云泥之别。今就史料所载,析其要端如下:

一、建制化医疗队伍
郑和船队配备医官180余人,合《明史》所载"百五十人配一医"之制。此比例远超同期陆军建制(《明会典》载京营十万兵仅置医士14人),较之葡萄牙达·伽马船队(1498年)无专职医师之况,尤显先进。医官选拔严循三途:
1. 太医院系统:如医官陈以诚,掌宫廷医术;
2. 地方名医:如太平府彭正,精伤寒杂症;
3. 医学世家:常熟匡愚承家学,擅针灸方脉。

此建制暗合《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之制,将随军医疗体系制度化。

二、船舶卫生设计
1. 舱室布局:泉州宋代沉船考古显示,水密隔舱不仅抗沉,更实现"病患隔离"之效。《天工开物》载船舱"前寝后灶",符合《黄帝内经》"避风如避矢"之养生原则;
2. 淡水系统:郑和船队配置"水柜"(《西洋番国志》),以明矾沉淀、煮沸消毒,实践《本草纲目》"沸汤解毒"之说;
3. 药材仓储:南京静海寺残碑载船队携"大黄、茯苓等三百余味",符合《备急千金要方》海外防疫之需。

三、系统防疫措施
1. 航前检疫:《郑和家谱》载"择健卒三千",实为最早海员体检制度;
2. 途中防控:马欢《瀛涯胜览》记"病者移舟调治",实施传染病隔离;
3. 本土化补给:费信《星槎胜览》载在占城等地补充槟榔、苏木等热带药材,体现"因地制宜"之智。

四、理论支撑
此体系深植于传统医学理论:
《内经》"上工治未病"思想,体现在日常保健;
《伤寒论》六经辨证,应对海上寒湿瘴疠;
《外台秘要》熏蒸法,用于船舱消毒。

较之同期欧洲航海常见的坏血病肆虐(麦哲伦舰队1521年死亡率90%),中国船队通过系统化的"防-治-养"体系,开创了前近代社会航海医疗之典范。此中智慧,至今犹可为鉴。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