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89|回覆: 1

[書法教程] 書法教程單字詳解.『見』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20 11: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見

視也,從目兒。

視也,從目兒。

『見』字之演化

『見』字之演化

見賢思齊

見賢思齊

阿彌佗佛 發表於 2025-3-29 0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見"字書道精微探賾】

"見"字雖僅七筆,然五體流變中暗藏觀物取象之妙。甲骨文作"目"下"人",以跪坐人形突顯目視之態,此乃"視而可見"本義。金文增"卩"符強化禮儀內涵,【說文】小篆定型爲"目"下"兒",許慎釋"視也"實未盡其奧。

楷法要訣有三:首重"目"部橫折,起筆藏鋒如垂露,折處暗提作"鐵柱"之姿,末橫收筆含"磔"意。次察"兒"部豎彎鉤,柳體取弓弩之勢,顏體顯屋漏痕韻,至鉤處當如"趯"法,先蹲後躍。末觀整體章法,"目"部占六分,"兒"部展四分,暗合"天覆地載"之理。

行草尤見性情:王右軍【蘭亭】"見"字末筆作遊絲,有"目送歸鴻"之逸;米南宮"見"字豎鉤取側勢,得"驚鴻瞥過"之趣。習此字當悟"目擊道存"之境,運筆時須存"欲見先不見"之意,如【書譜】"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之誡。

今人習書多囿於形似,殊不知"見"字從甲骨至狂草,實爲華夏觀物哲學之具象。張懷瓘雲"一字見心",誠哉斯言!習者當以目觀形,以心見神,方得"澄懷觀道"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