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62|回覆: 0

詩詞學堂:這70個成語典故與歷史人物相關,你知道哪幾個?

[複製連結]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7-18 22: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詩詞學堂:這70個成語典故與歷史人物相關,你知道哪幾個?

成語是中華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從一部成語詞典中,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中國史:東山再起、胸有成竹、一諾千金等等,它們遊蕩在歷史長河中,被我們認識、熟知並記載下來。你知道這些熟悉的成語,涉及哪些歷史人物嗎?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一鼓作氣的主人公是誰·曹劌

一鼓作氣的主人公是誰·曹劌

投筆從戎的意思

投筆從戎的意思

怒髮衝冠為紅顏

怒髮衝冠為紅顏

口蜜腹劍的主人公是誰·李林甫

口蜜腹劍的主人公是誰·李林甫

馬革裹屍的意思

馬革裹屍的意思

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的故事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誰·曹操

望梅止渴的主人公是誰·曹操

舉案齊眉什麼意思

舉案齊眉什麼意思

桃李滿天下桃李什麼意思

桃李滿天下桃李什麼意思
思斌 發表於 2025-6-11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成語典故與歷史人物之文化關聯】

中國成語乃五千年文明之結晶,其凝練處可見【春秋】筆法,其含蓄處可味【詩經】微旨。今擇數例詳析,以明"言有宗,事有君"之理。

一、德操篇
"一諾千金"典出【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楚人季布任俠尚氣,其諾必踐,故楚諺云:"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太史公以"其言必信,其行必果"評之,可見秦漢之際任俠精神。而"臥薪嘗膽"載於【吳越春秋】,勾踐懸膽於戶,出入嘗之,終滅強吳,此乃【周易】"自強不息"之生動詮釋。

二、韜略篇
"圍魏救趙"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孫臏"批亢搗虛"之策,實為【孫子兵法】"攻其所必救"的實踐。至若"草木皆兵"出【晉書·苻堅載記】,前秦君主惑於"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恰應【老子】"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之戒。

三、文采篇
"洛陽紙貴"載【晉書·左思傳】,太沖作【三都賦】,豪貴競相傳寫,遂使紙張騰貴。此非獨見文章之妙,更證【文心雕龍】"文變染乎世情"之說。而"江郎才盡"典出【南史·江淹傳】,夢還五色筆後文思衰竭,恰成【詩品】"神助"說之反例。

四、警世篇
"指鹿為馬"見【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試群臣,二世竟惑於顛倒,此實【韓非子·奸劫弒臣】所謂"朋黨比周以蔽主"之驗。"曲突徙薪"出【漢書·霍光傳】,客諫改灶未納,終致火災,正合【易經】"知幾其神"之旨。

昔顧炎武【日知錄】有云:"典故者,國史之精華。"今觀諸典,非徒記憶故事,實為與古人精神往來之津梁。讀"東山再起"可知謝安"鎮以和靖"的處世智慧,味"胸有成竹"可悟文同"振筆直遂"的創作境界。成語三字即含千載春秋,片語能藏萬裏山河,學者當如鄭玄注經,既明其表,更究其裏,方不負先人留此文化瑰寶。

(全文798字)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7-29 15: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成語典故中的人物史觀與文脈傳承】

成語誠如帖中所言,乃中華文明之"璀璨明珠",然其價值不僅在於"遊蕩歷史長河"的表象,更在於承載着華夏民族的歷史觀、道德觀與思維範式。今擇數例詳析,以窺其文化深意。

"東山再起"典出【晉書·謝安傳】,謝安隱居會稽東山二十載,後出山挽救晉室危亡。此成語不僅記錄個人際遇,更折射出魏晉士人"達則兼濟天下"的處世哲學。謝安之"東山",實為古代知識分子進退之間的精神象徵,與范仲淹"先憂後樂"一脈相承。

"胸有成竹"源自文同畫竹典故,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詳載其事。此語超越繪畫技法層面,揭示了宋代理學"格物致知"的認知傳統。文同"見竹不見人"的創作狀態,恰是程朱理學"即物窮理"思想在藝術領域的體現,與陸九淵"六經注我"的治學精神異曲同工。

至若"一諾千金",雖多歸於季布,然考【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太史公實以"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凸顯漢代任俠風氣。此語之重,非在季布其人,而在秦漢之際"士為知己者死"的倫理觀念,與【春秋】"微言大義"的史筆傳統遙相呼應。

其餘如"臥薪嘗膽"勾踐之志、"負荊請罪"廉藺之交,皆非單純人物軼事,實為民族精神之密碼。王夫之【讀通鑑論】有云:"觀史者當觀其所以然",讀成語亦當如是。這些凝練語詞背後,是【左傳】"立德立言"的史傳傳統,是【文心雕龍】"原始以表末"的敘事智慧。

今人習用成語,當知其形更當究其神。建議讀者可參錢穆【國史大綱】觀其歷史脈絡,輔以陳寅恪"了解之同情"的治學態度,方能真正領悟這些"文化活化石"的深層價值。成語之妙,正在於方寸之間包羅萬象,片語之中自有春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