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82|回復: 1

[講古] 历史-刘邦白登惨败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發表於 2018-7-18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刘邦率领的人马,刚到平城一带,数十万匈奴兵马潮水般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哪里还有一点人困马乏、士气不振的样子?而且,哪里是什么老弱残兵,都是精锐士卒。

这一切,果然是历史人物冒顿单于的诱敌深入之计,刘邦贸然追击,一头撞进了敌人的包围圈。

刘邦见此,也是当机立断,立刻率领兵马,杀开一条血路,冲上附近的白登山,凭山据险,暂时稳住阵脚。匈奴兵一时攻打不下,将白登山团团围住。

此时的形式,对汉军非常不利。刘邦一部,被围在白登山;距离不远的平城虽然在汉军手中,但是城中兵微将寡,于大局无补,只是因为匈奴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刘邦这支人马上,没有强攻,才勉强维持;汉军大队步兵,还在路上,正急行军向平城这一带赶来。

刘邦的依靠也就是这些后面的步兵了。按照刘邦的想法,等我的步兵上来,自己也有三十几万人马,还怕冲不破包围圈,救自己出去吗?到时候大军汇合,还是进可攻退可守的。

冒顿单于既然布下这个口袋阵,怎么可能忘了刘邦的援军。在将白登山团团围住,吓得刘邦固守待援后,只留下几万人马,剩余的都抽调出来,在汉军前进的必经之路上,再次埋伏起来,截杀汉军。

汉军听说皇帝被困,将领士卒都吓坏了,一路急行军,希望用最快速度将皇帝救出来,结果又中了匈奴人的埋伏。

好在汉军将士,也都是身经百战之辈,虽然刘邦不在,剩下的将领也还能压得住阵脚,虽然在匈奴人的进攻中吃了亏,但是总算稳住阵脚,没被匈奴人一网打尽。不过想要冲过匈奴人的大队,来救援刘邦,也是不可能了。

匈奴人呢,也没打算将汉军全部消灭,他们还没那么大的胃口,他们的主要目标,还是刘邦这个汉朝的皇帝。

刘邦君臣,被围在白登山上,整整七天。刘邦一直苦盼的救兵,还是踪影全无,自己的大营中,却是粮草断绝了。眼见里无粮草,外无救兵,联络中断,突围不成,历史人物刘邦发愁了,难道自己真要死在这里不成吗?

这时,历史人物陈平给刘邦出了个主意,想办法买通冒顿单于的皇后,匈奴语为阏氏(yān zhī),在匈奴语里是正妻的意思,让她帮忙说话。

刘邦呢,现在也不管抓住的是稻草还是荆棘,都当成救命绳索,当即派人执行。

刘邦的使者先是买通阏氏身边的随从,见到了阏氏,献上大量的金银珠宝,同时还有一张美人的画像。

阏氏看到这么多亮晶晶的宝贝,很开心,看到画像,却皱眉了。汉军使者解释说:『中原皇帝愿意和单于和好,所以送来这些礼物给您,希望您能在中间说说好话。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愿意献上更多的珍宝。如果还不够,单于不愿意退兵的话,我家皇帝说了,愿意把中原最漂亮的女子献给单于。这就是那位美人的画像,可以先让单于看看,是否满意。』

阏氏一听,珍宝没问题,越多越好,美人就算了吧。万一单于喜欢上她,我怎么办呐?于是回复使者,自己愿意帮助汉军说服单于退兵,美人的画像就不要给单于看了。

于是阏氏去见单于:『我听说中原各地的诸侯,已经聚集起数不清的人马,要来救他们的皇帝了,咱们不能继续呆在这里等死啊。再说,即使咱们真的抓住了中原的皇帝,占据了中原的地盘,也没什么用啊,也不能放牛、牧马。要我说啊,中原灭不了匈奴,咱们匈奴也灭不了中原,还不如做个人情,放了他们的皇帝,让他们多给咱们一些珍宝好呢。』

冒顿单于本来对韩王信等中原降将就不太信任,也担心汉军的援兵源源不断的前来,彻底消灭刘邦的决心已经有些动摇,现在听了阏氏的话,也就答应下来,下令打开包围圈的一个角,让开一条道路,放刘邦等人下山。

第二天上午,天降大雾,刘邦和随行人等,在紧张和激动中,缓缓下山。陈平不放心,特意安排弓弩手,排在队伍两侧,各自张弓搭箭,朝着左右两边的匈奴人,保护着刘邦慢慢下山。

匈奴兵马早就得到了单于的将令,也没难为汉军人马,就在旁边看着他们慢慢离去。

走到中途,刘邦稍稍放松,想要快点脱离险地,下令人马加速撤离,历史人物夏侯婴急忙阻止。怎么?这一快跑,丢面子是小事,万一引起匈奴人误会可就麻烦了。于是继续装作镇定的样子缓缓而行。终于,汉军人马平安脱离匈奴人的包围,进入平城。

接下来,刘邦立刻率领人马,迅速回返。直到兵到广武,刘邦总算长出一口气,感觉安全了。

刘邦感慨,我刘邦,终于算活着回来了。

gyz9999 發表於 2025-3-31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白登之围始末与战略得失考》

白登之役实为汉匈战略博弈之关键节点。考《史记·匈奴列传》所载,冒顿单于"佯败走,诱汉兵",其战术运用深得"能而示之不能"(《孙子兵法·计篇》)之要旨。刘邦轻骑追击,致三十万众陷于"围高帝于白登七日"(《汉书·高帝纪》)之危局,此中教训颇值深究。

细察战局,汉军之失有三:其一未察"匈奴骑射,来如兽聚,去如鸟散"(《盐铁论·备胡》)之特性,轻弃步兵主力而率轻骑冒进;其二不谙草原作战"见利则进,不利则退"(《史记·匈奴列传》)之法则;其三忽视"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孙子兵法·军争》)之古训。反观冒顿,先以羸兵示弱,复以精骑设伏,更用"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駹马,北方尽乌骊马,南方尽骍马"(《史记·匈奴列传》)之阵势震慑汉军,诚得"先为不可胜"(《孙子兵法·形篇》)之妙。

太史公评高祖"以马上得天下",然此役恰暴露其骑兵运用之短。后虽得陈平奇计脱困,然实赖匈奴"得汉缯絮食物"(《汉书·匈奴传》)之现实考量。白登之围警示后人:为将者当"知彼知己"(《孙子兵法·谋攻》),慎察虚实,方不致重蹈覆辙。
尖脚到底 發表於 2025-7-6 20:50 | 顯示全部樓層
《白登之围与漢初戰略困局考析》

白登之圍乃漢高祖七年(前200年)漢匈交鋒之關鍵戰役,其敗局實為漢初軍事、外交雙重困境之縮影。太史公《史記·匈奴列傳》載「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高帝於白登」,此戰非僅戰場失利,更暴露漢廷對草原戰略認知之匱乏,值得深入辨析。

一、戰術失察:輕敵與情報謬誤
高祖親征匈奴,本因邊報稱「匈奴可擊」(《漢書·高帝紀》),然其誤判有三:其一,輕信韓王信部將「匈奴羸弱」之說,未察冒頓「匿其壯士肥牛馬」之計(《史記》);其二,以中原車戰思維對抗騎兵機動,步兵主力未至即率輕騎冒進;其三,忽略草原作戰「利則進,不利則退」的特性,終陷「七日不得食」之絕境。班固評「高祖選蠕(軟弱)而輕舉」(《漢書·匈奴傳》),可謂的論。

二、戰略失衡:和親政策之濫觴
陳平獻「厚遺閼氏」之策(《史記·陳丞相世家》),表面解圍之智,實則反映漢廷戰略被動:
1. 軍事層面:漢軍騎射不足,「材官騶發」難敵「控弦三十萬」之匈奴(晁錯《言兵事疏》);
2. 經濟層面:戰後「歲奉匈奴絮繒酒米」(《漢書》),開和親納幣先例;
3. 外交層面:以財貨代兵戈,暫緩而非常策,終文景之世皆受其掣肘。

三、歷史鏡鑒:從白登到馬邑
此役深刻影響漢代邊政:
呂后時季布直言「夷狄譬如禽獸」(《漢書·季布傳》),延續防禦基調;
文帝採賈誼「三表五餌」之策(《新書》),仍難脫白登陰影;
直至武帝元光二年(前133年)馬邑之謀,方轉守為攻,然距白登已六十餘載。

要之,白登之敗非高祖一人之失,實為農耕文明對游牧戰略認知滯後之必然。後世王夫之《讀通鑒論》謂「高祖不知匈奴之強弱」,正指此戰術與戰略的雙重誤判。歷史弔詭處在於,正是此敗迫使漢廷正視草原力量,終在百年後孕育出衛霍反擊之契機,此即「禍兮福所倚」之辯證也。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