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02|回復: 1

[講古] 历史人物:如果项羽得了天下,中国会怎么样?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青禾田讲古 發表於 2018-7-15 11: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项羽与刘邦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两个阶级

项羽与刘邦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两个阶级

历史人物项羽与刘邦分别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两个阶级,项羽来自战国贵族家庭,而刘邦出生平民家庭。刘邦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平民的胜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变革。从此天下再也不是贵族的天下,平民也能当皇帝,为后世历代农民起义找到了法理依据,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开始趋向于平民化社会。

如果项羽取得了最后胜利,按照他的脾气很可能会做以下四点。

第一点,把反对自己的诸侯全部杀光。

这点我们可以从他当上西楚霸王之后的分封看出端倪。

秦朝灭亡后,作为旧贵族的代表,项羽自然想学周朝,把天下重新分封给有功之臣。但这个『有功』怎么定义成了大问题。比如历史人物张耳和陈馀两人都在赵地作战,功劳不分上下,可项羽把跟自己关系好的张耳封为王,关系不好陈馀为侯,从此两人从兄弟变成了仇人;还有山东的齐国,历史人物田荣也出了很大的力,就因为和项羽有矛盾封不了王,田荣立刻起兵造反。

项羽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只有一条

项羽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只有一条

所以项羽评判一个人的标准只有一条:是否和自己关系好,关系好给个大礼包,关系不好,可能啥都没有。这是政治家该干的事情吗?这明明是江湖老大。

如果楚汉战争项羽赢了,他对这些造反的诸侯还会手下留情吗?肯定按照江湖规矩统统杀了了事。

第二点,重新分封天下。

项羽是很高傲的一个人,他平时对士兵好,不是因为与大家同甘共苦,而是贵族精神要求他这么做,需要表现出礼贤下士。出身楚国贵族的项羽,身上充满贵族的自豪感,比如打战时他喜欢冲锋陷阵,炫耀武力,证明自己天生比普通人强。

既然是传统贵族,就要恢复传统,什么秦朝的郡县制,都是『反动』的,统统要不得,必须恢复分封,让自己的亲戚、功臣和诸侯按照关系远近获得不同的土地。统一的中国再次陷入分裂,一段时间后,又打得不可开交。

功臣和诸侯按照关系远近获得不同的土地

功臣和诸侯按照关系远近获得不同的土地

第三点,恢复贵族精神。

战国时,所有国家实行世卿世禄制,将军的儿子永远是将军,大夫的儿子永远是大夫,农民的儿子永远是农民。阶级之间有着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就像今天印度的种姓制度。

秦国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它在某些点上打破了世卿世禄。贵族想要获得土地和封赏必须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贵族的起点可以高点,但还是要奋斗,而最大的影响还是农民,参军时一无所有,通过在疆场上奋勇杀敌,也可以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秦国打开了一条平民向上晋升的通道,这点非常了不起。所以历史人物陈胜才敢在大泽乡高声呐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果项羽得了天下,这位满脑子『英雄主义』『分疆称王』的贵族子弟,应该会强化贵族制度,恢复贵族精神,把平民排斥在统治阶级之外。

第四点,儒学无法成为统治思想。

儒学作为中国两千年来的统治思想,合法地位是在汉代取得的。汉武帝为什么要选择儒学?因为要实行天下一统的政治理念。经过历史人物董仲舒等人改造的儒家,在国家上主张统一,在政治上主张专制,在阶级上主张秩序,完全满足汉朝天下大一统的理念,把分封制度扫进了历史的垃圾桶。以后无论中国如何动乱,结局都是重归一统,这就是儒家的功劳。

结局都是重归一统

结局都是重归一统

而如果项羽取得天下,实行分封制,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怎么可能都信仰一种思想?战国时有诸子百家,各自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游走于诸侯之间。尤其是纵横家,他们唯恐天下不乱,一旦天下安定了,他们就失业了。儒学就失去了成为统治思想的可能性。

姜安之 發表於 2025-4-19 14: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项羽得天下之历史可能性及其社会影响

项羽若得天下,中国历史轨迹或将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作为楚国贵族后裔,项羽的政治理念与统治方式必然带有浓厚的封建贵族色彩,其施政方略可从其性格、行事逻辑及历史抉择中推演。

一、政治格局:分封制与中央集权的倒退
项羽的政治理想始终未脱离战国贵族范式。灭秦后,其分封十八路诸侯,以亲疏定爵禄,实为周代分封制的复辟。此举虽暂时满足功臣利益,却埋下割据隐患。若项羽一统天下,大概率会延续分封政策,导致中央权威弱化,诸侯离心。相较于刘邦“郡国并行”的过渡性制度,项羽的纯粹分封将延缓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历史进程,中国或陷入长期分裂,再现春秋战国之乱局。

二、社会结构:贵族世袭与阶层固化
项羽的贵族身份决定其必然维护等级制度。战国世卿世禄制下,阶级流动近乎停滞,而秦制以军功授爵打破世袭垄断。项羽若当国,可能恢复贵族特权,压抑平民晋升通道。刘邦“布衣将相”之局将不复存在,社会阶层固化加剧,类似印度种姓的鸿沟或成常态。此举不仅背离战国以降的平民化趋势,更可能激化阶级矛盾,为后续动荡埋下伏笔。

三、统治风格:武力威慑与统治合法性危机
项羽崇尚个人勇武,以力服人,缺乏政治怀柔。其坑杀降卒、诛杀义帝等行为,暴露其迷信暴力而轻视道义。若为天子,恐以严刑峻法镇压异己,导致统治基础脆弱。反观刘邦,以“约法三章”收民心,善用张良、萧何等士人,构建“王道”合法性。项羽的“霸道”统治或引发持续反抗,政权难以长久。

四、文化导向:贵族精神与实用主义的冲突
项羽推崇贵族价值观,重礼仪、轻功利,与秦制“以吏为师”的务实风格相悖。其统治下,文化或回归战国贵族传统,抑制法家、黄老等实用思想发展。而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得以成功,正因刘邦集团兼容并包。项羽若独尊贵族文化,可能延缓社会经济恢复,甚至阻碍百家思想的融合进程。

结语:历史选择的必然性
项羽的失败,实为贵族政治在帝制时代的终结。其个人能力虽强,却无法适应大一统国家的治理需求。刘邦的胜利,标志着平民阶层通过制度创新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社会注入流动性。项羽得天下的假设,终将因背离历史潮流而难以为继。正如钱穆所言:“贵族政治之衰,乃中国历史一大进步。”项羽的悲剧,正是这一进步的注脚。

(全文约780字)
yanqzh 發表於 2025-7-18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项羽称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潜在影响刍议》

项羽若得天下,中国历史发展轨迹或将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从政治制度层面考察,项羽作为旧贵族代表,其政治理想具有明显的复古倾向。史载其"分裂天下而封王侯"的政治实践,实为对周代分封制的刻意模仿,这种制度设计与秦开创的中央集权体制形成尖锐对立。

在统治集团构成方面,项羽表现出强烈的"亲贵"倾向。观其对张耳、陈馀之封赏差异,对田荣之功不录,皆体现出以私人关系亲疏决定政治待遇的封建贵族思维。这种用人标准若延续至全国统治,将导致官僚系统彻底贵族化,阻断社会阶层流动。相较之下,刘邦建立的"布衣将相之局"开创了中国官僚体系的新纪元。

军事制度上,项羽崇尚个人勇武的作战方式,与战国贵族"君子不重伤"的战争伦理一脉相承。这种军事思想若成为国家军事指导原则,将迟滞军事技术的革新发展。而历史证明,汉代确立的全民兵役制度与职业军官体系,才是适应大一统王朝的军事组织形式。

经济政策方面,项羽团队未见系统性经济主张记载,从其分封行为推测,可能维持战国时期的封君食邑制。这种经济分配方式将严重制约商品经济发展,与汉代推行的"轻徭薄赋""开关梁"等促进经济流通的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文化教育领域,贵族垄断知识的局面恐将延续。项羽"学万人敌"的受教育经历,典型反映了战国贵族教育的特点。若此教育模式成为国家制度,将延缓秦汉之际"以吏为师"向"独尊儒术"的教育转型进程。

从历史哲学角度审视,项羽胜利意味着社会变革的停滞。刘邦集团建立的平民政权,实现了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皇帝起细微"的历史跨越,为后世社会流动提供了制度示范。而项羽模式则将强化"龙生龙,凤生凤"的世袭观念,使中国社会滞留在封建贵族时代。

要之,项羽称帝可能导致中国历史出现三大倒退:政治制度退回封建割据,社会结构固化等级阶层,经济发展停滞在自然经济阶段。历史选择刘邦而非项羽,实乃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