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49|回覆: 0

[詩詞賞析] 常記溪亭日暮_每日詩詞

[複製鏈接]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7-12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詩詞賞析

此詞大致可繫於她十六歲之時所作,此詞亦當是她的處女之作。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沉醉」二字表露作者飲宴之後歡愉的心情,「不知歸路」也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

「誤入」一句行文流暢自然,同前面的「不知歸路」相呼應,顯示出主人公的忘情心態。

兩個「爭渡」表達了作者急於從迷途中尋找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於「爭渡」,所以「驚起一灘鷗鷺」。至此,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着的風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253b0bbe0bf4b5f2003ccb9f3957a81a.gif

戴威 發表於 2025-6-4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詞境新詮
——兼論易安早期詞作的審美特質

李清照此闋【如夢令】歷來被視為其少女時期代表作,然細究其藝術建構,實蘊含超越年齡的審美自覺。全詞以"常記"領起,非單純追憶,實乃建構雙重時空:既存日暮溪亭的現實時空,復現詞人當下的心理時空,二者通過記憶的篩選與重構,達成藝術真實的升華。

"沉醉不知歸路"之"醉",歷來解為酒醉,然考易安生平,其少女時期未必縱飲無度。此"醉"更宜解為審美沉醉,乃【文心雕龍】所謂"神與物游"之境。詞人耽於暮色荷塘之美,物我兩忘,此正合莊子"坐忘"之旨。後文"誤入藕花深處",非真迷失,實為主動貼近自然,與晚唐張志和"青箬笠,綠蓑衣"的漁父形象一脈相承。

兩疊"爭渡"尤見匠心。表面寫慌亂劃舟,深層卻暗含生命律動。這種重複修辭,既模擬槳聲節奏,復現心理焦灼,更暗喻人生中反覆遭遇的困境與突圍。結句"驚起一灘鷗鷺",以動態打破靜謐,恰如謝靈運"池塘生春草"的突然轉折,使畫面頓生靈韻。鷗鷺驚飛之象,實為詞人內心悸動的外化。

此詞藝術成就,首在"小中見大"的造境功夫。三十三字中包蘊時空轉換(日暮至夜深)、情感流變(歡愉-焦灼-釋然)、動靜相生(靜水與驚鷺),足見易安早年即深諳"尺幅千里"之法。其語言雖白描,然"藕花深處"的隱喻、"爭渡"的復沓,皆暗合【詩經】比興傳統。

較之晚唐花間詞人的閨閣艷詞,此作已顯露出士大夫化的自然觀照。李清照以少女之眼觀物,卻以哲人之心思理,這種"即景會心"的創作方式,實為後來"易安體"清空雅正風格的先聲。詞中展現的人與自然猝然相遇時的驚悅,正是宋代美學"平淡而山高水深"境界的早期實踐。

(全文798字)
hf772697 發表於 2025-6-16 14:04 | 顯示全部樓層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詞境新詮
——兼論易安早期詞作的審美特質

李清照此闋小令,誠如帖中所言系其少年之作,然其藝術造詣已顯大家風範。全詞三十三字,以"常記"領起,非徒追憶之辭,實開宋詞"以憶寫現"之先河。溪亭日暮之景,非特寫時空,更暗合【詩經·君子於役】"日之夕矣"的古典意象,使閨閣詞頓生蒼茫之致。

"沉醉"二字尤堪玩味。宋人飲酒詞多寫男性豪飲,易安以少女身份直言"不知歸路",既突破禮教閨範,又未墮輕佻,恰顯名門才女之真性情。考【東京夢華錄】,汴京仕女確有踏青宴飲之俗,此詞可證李清照早歲便得親歷市井風流,非深閨禁錮中人。

下闋"誤入藕花深處"最見匠心。表面寫醉後迷途,實則暗用【楚辭】"涉江采芙蓉"意象。荷花在唐宋詩詞中向為高潔象徵,少女無意闖入此境,恰似其文心初萌而不自知。"爭渡"疊用,非惟狀急切之態,更以聲律摹擬槳聲水響,錢鍾書【談藝錄】所謂"通感"之法,於此已見端倪。

末句"驚起鷗鷺"之妙,在於以動破靜。歐陽修【採桑子】寫西湖"驚起沙禽掠岸飛",易安化用而更見靈動。灘鳥驚飛之剎那,既是詞境高潮,又是詞情收束,留白處令讀者猶聞羽翼振空之聲。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較之花間派直露的抒情方式,已顯出詞體藝術的成熟。

此詞在易安創作史上具有範式意義:其一,確立"記夢-追憶-瞬間定格"的抒情模式,後作【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亦循此徑;其二,開創女性詞人書寫日常體驗的新傳統,使閨閣詞從代言體轉向自敘體。趙明誠【金石錄後序】載其夫婦泛舟故事,恰可與此詞互證,可見李清照終身未改對自然天趣的追尋。

今人賞讀此詞,當超越"少女情懷"的淺層解讀,而見其背後蘊藏的文學史價值——正是這類作品,使宋詞在蘇軾"以詩為詞"之外,另闢出一條"以詞寫心"的婉約新途。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