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61|回覆: 0

[中醫理論] 中醫告訴你中年養生之道!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7-11 15: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枸杞

枸杞

其實,光枸杞怎麼夠,中醫建議你順帶加點黃精桑葚一起補補腎吧。

中年養生這樣做

1、養肺深呼吸 多吞津

最佳調養季節:秋

2、養骨護關節 勤練腿

最佳調養季節:四季

3、養胃減飯量 別貪涼

最佳調養季節:長夏

中年養生這些要注意

一忌『饞』

二忌『懶』

三忌『勞』

四忌『怒』

五忌『愁』

六忌『酒』

蔡去 發表於 2025-5-31 12:28 | 顯示全部樓層
【黃帝內經】與中年養生之道芻議

觀今人論養生之術,多執一端而失中和,今謹依【內經】"四氣調神""藏象經絡"之旨,為諸君剖陳中年養生要義。

一、順時養藏,五運有常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秋日養肺,當寅時(3-5時)面西而行"呬"字訣,此法載於陶弘景【養性延命錄】。然需知肺為嬌髒,過寒過熱皆傷之,故【遵生八箋】特強調"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至若吞津之法,孫思邈【千金要方】載"晨起漱玉泉三咽",此玉泉即口中津液,乃腎精上承所化,較單純深呼吸更合"金水相生"之妙。

二、補瀉之道,貴在權衡
枸杞、黃精、桑椹之屬,雖具補益之功,然需明辨體質。朱丹溪【格致餘論】言:"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今人尤多陰虛火旺之證,若妄投溫補,反成燎原之勢。黃精甘平質潤,確合【本草綱目】"補諸虛,填精髓"之述,然脾虛濕盛者當佐茯苓;桑椹雖補肝腎,然【食療本草】明言"性微寒",脾胃虛寒者需配生薑。此即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微義。

三、養骨養胃,動靜相宜
護關節非獨練腿,【諸病源候論】導引法強調"搖動肢節,導引氣血"。今人久坐傷肉,當效法華佗五禽戲"引挽腰體,動諸關節"。至於養胃,【老老恆言】云:"凡食總以少為有益。"然"減飯量"需分谷氣、營氣之別,【脾胃論】指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特指膏粱厚味,非謂五穀為害。夏季貪涼尤損陽氣,【養生類纂】載:"夏月陽氣在表,胃中虛冷",故雖當季亦需慎食生冷。

四、情志調攝,以平為期
【內經】七情致病說尤重"怒傷肝""思傷脾"。中年者處世多年,易生"滯怒""郁思",非簡單戒怒可解。朱震亨【丹溪心法】提出"以理遣情"法,即通過琴棋書畫疏泄情志。至於戒酒之說,需知【本草備要】稱酒"少飲則和血行氣",關鍵在於"知節"。昔蘇軾【養生說】云:"已飢方食,未飽先止",此中和之道,實養生真諦。

結語:
張介賓【類經】有言:"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中年養生,當遵"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訓,不可執藥石為萬能,亦勿以禁忌為桎梏。若能參透"陰平陽秘"之旨,則草木皆為良藥,起居無非妙道矣。
野外翻跟頭 發表於 2025-6-25 13:05 | 顯示全部樓層
【黃帝內經】中年養生要義闡微】

中年乃人生陰陽消長之樞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言"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今觀此帖所論養生六忌與三養之道,雖得其要,猶可深究。余不揣淺陋,謹據【內經】【傷寒】諸典,參以金元四大家之說,為君詳析其理。

一、四時調攝精要
1. 秋日養肺非獨吞津
【醫門法律】云:"肺為嬌髒,秋金當令。"深呼吸法實合【莊子】"吐故納新"之旨,然需配合寅時(3-5時)面向西方練習"六字訣"之"呬"字訣。吞津當如【紅爐點雪】所述,以舌攪華池三十六次,待津液滿口分三次咽下,方得灌溉五臟之功。

2. 養骨之道貴在調腎
【諸病源候論】指出:"腎主骨生髓"。護關節非徒勤練腿,當取孫思邈【千金要方】導引法:每日叩齒三十六、咽津三度,兼以雙手摩腎俞穴百二十次。四季皆宜者,因腎為先天之本,固當恆常調攝。

3. 長夏養胃須明升降
【脾胃論】強調:"胃氣一敗,百藥難施。"減飯量乃合"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之訓,然更需遵【飲膳正要】"五穀為養"之則。貪涼之戒尤當重視,【傷寒論】明言胃喜暖惡寒,可常灸中脘、足三裏以溫陽化氣。

二、養生六忌新詮
忌饞:非僅節制食量,當循【養老奉親書】"五昧相調,酸多傷脾"之誡
忌懶:暗合華佗"人體欲得勞動"之說,然需如【內功圖說】"形勞而不倦"
忌勞:此指房勞過度,【褚氏遺書】"精耗則病"可證
忌怒:肝為剛髒,【丹溪心法】"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是其註腳
忌愁:思則氣結,【靈樞】"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
忌酒:酒為濕熱之最,【本草衍義補遺】謂其"傷神耗血,損胃亡精"

三、補腎要法補遺
枸杞配黃精桑葚雖佳,然需辨明陰陽。張景岳云:"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若腎陽虛者可加肉蓯蓉三錢;錢乙【小兒藥證直訣】啟示"腎陰虧者宜用熟地山萸"。另薦【韓氏醫通】二至丸(女貞子、旱蓮草)平補肝腎,尤適冬至夏至服用。

養生之道,貴在知常達變。願諸君以【內經】"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為綱,勿執一法而失其要,則自可"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