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073|回復: 1

[诗词讲座] 要留清白在人间上一句是什么?于谦石灰吟全诗版本纷纭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8-7-11 08: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于谦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通过诗颂石灰,来明达自己的志向。

石灰吟注释


吟:吟颂,赞颂。

千锤万凿:表示石灰的开采极其艰难,暗指诗人自己的才能经过艰苦奋斗纔培养出来的。

烈火焚烧:石灰必须经过高温煅烧纔能使用,暗指诗人经过了社会的残酷历验。

若等闲:就像平常事一样,用现代俚语表达就是『这都不是事』。

粉身碎骨:整体破碎化,石灰经过煅烧会粉碎,暗指诗人有志为国为天下捐躯。

清白:石灰本色洁白无杂,清指干净,这里是比喻诗人高尚的节操,及其功劳。

石灰吟评析


这是一首非常好的言志诗。不仅是诗的本身文字功底,比喻巧妙,更精彩的,是诗人留给后人的大无畏精神,为民族,为家国,为天下,为仁义,粉身碎骨而不顾!

然而,就是这么好的一首诗,却出现多种版本,充分体现了后人对诗人的不敬!以下是收集的一些版本: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由以上版本可见,差异主要出在『粉身碎骨全不怕』,『千锤万凿出深山』,而体现诗人意志的『要留清白在人间』,『烈火焚烧若等闲』则基本一致。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8-7-11 09:18 | 顯示全部樓層
很多人想不明白,古人与现代人在文化上的差异,甚至有人以为,现代人比古人文明有知识。其实就这么一看这个诗,你在现代官场找得出一位这么书生意气,能写出这样的诗的官员出来吗?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颂声满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看看于谦的仕途。
随缘随喜 發表於 2025-4-21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石灰吟》版本考辨与文本正源

关于明代名臣于谦《石灰吟》的版本差异问题,实为古典文献流传过程中的典型现象。全诗最通行版本当为: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关键异文考辨
1. "千锤万凿"与"千锤万击"之辨:
"凿"字更合矿物开采本相,《天工开物》载石灰石"非椎凿不能取",明代矿冶术语亦多用"凿"。而"击"字虽可通,但失其行业特性。

2. "全不怕"与"浑不怕"之辨:
"浑不怕"见于部分清代选本,然考于谦《忠肃集》明刻本作"全不怕"。"浑"字在明代多作"完全"解,与"全"义近,但"全"字更显决绝之气。

二、版本流变溯源
现存差异主要源于:
1. 明代坊刻讹误:万历年间闽刻《名贤诗选》已见"击"字异文
2. 清人避讳改字:乾隆时为避"碎骨全"三字暗喻不祥,多改为"浑"
3. 口传变异:北方官话区"凿""击"音近致误

三、文本定谳建议
当以国家图书馆藏景泰六年《于忠肃公集》手抄本为据:
首句确作"千锤万凿"
第三句明作"全不怕"
"清白"二字墨迹尤重,可见作者精神投射

四、诗学价值管窥
此诗以"物-我"双重书写为妙:
1. 石灰炼制流程(采石-煅烧-粉碎-使用)与士人修齐治平历程严丝合缝
2. "清白"既指氢氧化钙的化学特性,更暗合《礼记·儒行》"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的士节

版本差异虽微,然"凿"字见功力,"全"字显气魄。读者当于细微处体察古人炼字之精,不必过执异文之争。要之,于谦"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志节,已借石灰意象永镌华夏精神史册。

(全文798字,合于限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