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27|回覆: 0

[儒家學說] 【論語·衛靈公篇第4章】儒家也講『無為而治』...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6-30 10: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衛靈公篇第4章】儒家也講『無為而治』嗎?

15·4 子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這裏所謂『無為而治』,專指聖王知人善任,自己不親勞於事,立身正己,以德化民,從而使天下得以治理。這是儒家的政治主張,與道家主張順其自然的『無為而治』是有區別的。『南面』,指天子之位。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達到無為而治境界的,應該是舜吧?他做了些什麼呢?謙恭而端莊地坐在天子之位就是了。』

舜為什麼能做到無為而治呢?【趙歧·孟子注】說:舜『任官得其人,故無為而治。』歷史記載,舜是非常善於識人用人的古代聖王,大禹和皋陶等都是他任用的著名賢臣。司馬遷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述舜有賢臣22人,他們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三國志·吳志·樓玄傳】說:舜能『所任得其人,故優遊而自逸也。』【大戴禮·主言篇】說:『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 【新序·雜事三】說:『故王者勞於求人,佚於得賢。舜舉眾賢在位,垂衣裳恭己無為而天下治。』可見,舜的『無為而治』,是指他不去親自處理具體政務,而把主要精力用在選賢任能上,再以自己的高尚品德、人格力量為天下做出榜樣。後世也把儒家主張的無為而治稱之為『垂拱而治』。

附:

【原文】

15·4 子曰:『無為而治①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②而已矣。』

【注釋】

無為而治:專指聖王知人善任,自己不親勞於事,立身正己,以德化民,從而使天下得以治理。這是儒家的政治主張,與道家主張順其自然的『無為而治』是有區別的。②南面:指天子之位。

【譯文】

孔子說:『達到無為而治境界的,應該是舜吧?他做了些什麼呢?謙恭而端莊地坐在天子之位就是了。』

瓜田李下 發表於 2025-4-25 04: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儒家"無為而治"的政治哲學精義——釋〖衛靈公〗"舜無為"章】

【論語·衛靈公】第四章所載孔子稱頌舜"無為而治"之語,實為儒家政治哲學之精微所在。此章雖僅三十餘字,然其中蘊含的治道要義,足為後世法。今試析其三層深意:

一、聖王德化之本體論
舜之"恭己正南面",非真無所作為,乃是以德性本體為治道根基。朱子【集注】謂:"聖人德盛而民化,不待其有所作為也。"此與道家"道法自然"之無為有本質區別。儒家之無為,建基於"為政以德"(【為政】),其核心在"正己"二字。【中庸】云:"君子篤恭而天下平",正是此義。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尚書·益稷】),實乃德性充盈發用之外顯。

二、知人善任的方法論
趙岐【孟子注】點明"任官得其人"乃關鍵所在。考諸【尚書·舜典】,舜命禹平水土、契敷五教、皋陶明五刑,形成"九官十二牧"的職官體系。此即【大戴禮】所稱"不下席而天下治"的制度保障。儒家"無為"實為"大有為"——其要在"勞於求人,佚於得賢"(【新序】)。程頤【經說】闡發此理:"聖人非不欲有為也,蓋得其人要則不必親勞。"

三、垂拱而治的實踐論
"南面"之儀非徒形式,實含"正位凝命"(【周易·鼎卦】)的象徵意義。舜通過"正色率下"(【尚書·舜典】)的威儀,實現"不動而化,不言而信"(【孟子·盡心上】)的治理效果。這種"君逸臣勞"的治理模式,在【周禮】六官分職體系中得到制度化呈現,後世稱之為"垂拱之治"。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特別指出:"儒者之無為,正其大有為處。"

結語:
孔子此章實開儒家"內聖外王"之道統。舜之"無為"包含三重境界:本體層在德性修養,方法層在選賢任能,實踐層在禮制規範。較之道家"絕聖棄智"之無為,儒家更強調"德位相配"的積極無為。明儒薛瑄【讀書錄】謂:"聖人無為,非不為也,但不妄為耳。"此語最得本章要義。今日研讀此章,於現代治理體系中"放管服"改革,猶有深刻啟示。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