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36|回覆: 0

[詩詞原創] 張慶輝·當時斬草憑誰手,今日分瓜到嫡孫

  [複製連結]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6-22 08: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聞安徽某地教師討薪被抓

武訓千秋志不移,傳燈事業仗誰支?

皇天曾祭覺迷錄,上國新編教育詩。

已棄春蠶絲盡後,肯憐蠟炬淚乾時?

友交四海錢糧窘,老九難馴再銬之。

註:

1、【教育詩】,前蘇聯作家馬卡連柯著,敘述在黨化教育理論指導下培養蘇維埃新人的故事;

2、【大義覺迷錄】,滿清雍正帝編著,共四卷,全書主要借『天』之名強調清王朝統治的『正統性』。

微博處置『六神某某』等五十個賬號

紫宸有主庇斯民,帝力威加四海馴。

走馬熱官爭學舌,齊天福地許埋輪?

號封自可安三界,鬼附寧能請六神?

博浪椎遺荊劍折,平居故國入仁秦。

聞某大學女教授因妄議被除名

秦王韜略此縱橫,國大偏能作小烹。

赤幟盈天喧盛世,青詞載道接神京。

新來網路皆無語,忽報黌門尚有聲。

一夕名除沾聖溉,又勞太史記承平。

聞李公主退休

血酬例取序應尊,三世紅輝此一門。

夕照延河初得惠,湖平高峽更承恩。

當時斬草憑誰手,今日分瓜到嫡孫。

相國深居喜鮐背,還期萬代蔭豐飧。

某日

鐵甲長街事已陳,域中又樹一神新。

近朱憎染黃俄毒,化碧能回故國春?

雄鬼煢行齊噤口,真龍奮起敢披鱗?

速刪白眼傳宸令,妝試阿誰粉未勻。

感事寄劉黎平兄

要容盛世橫曹劉,袖手憑欄看起樓。

不可閒篇妨上算,宜將秋水養清眸。

中原偃蹇能鐫史?北闕寬仁幸寄頭。

失筆於今休拍案,秦灰未冷更何求。

觀崔永元懟馮劉范感事若干

瓜飽群氓未絕論,貴圈真亂水何渾。

錢程已共基因轉,狗血還同實話噴。

瞋目獎頒誰濟國?虐心戲演太驚魂。

稅前睡後寧須計?橫豎俱為趙氏飧。

觀戊戌年高考作文題目有慨

九域昇平世所欽,復從黌舍覓知音。

英明況值人稱主,厲害敢譏龍欠芯。

諛試春闈承聖意,才掄上國驗丹忱。

由來八股功名博,帝力於斯橫至今。

感高麗雲譎

板門執手演披肝,界越當時似兩歡。

火炮壓城威不減,弟兄同席面先餐。

絕知黨國連家業,豈易君王下聖壇。

三世江山能浪擲?天孫脾氣測何難。

普京大帝獲授友誼勳章二律

兄弟端宜共此艱,寇讎西望氣如山。

曾傳聖教洪恩在,已定新盟痛史刪。

明主慣同熊起舞,舊疆曾裂土能還?

魚龍欲奮風波惡,盡領殊勛互不慳。

何及神州主義堅,蘇俄已矣每憂憐。

一山星火憑誰燎,十月鴻經仗炮傳。

曾借鐮錘同與力,終成黨國共和天。

深恩永憶堪旌表,勛授先師道未湮。

海濱盛會用詞韻

別有瓊筵備聖朝,仙山海上信能招。

國雄當盡傾城禮,夢大還須舉世昭。

南鄙黎氓知廟算?北宸王霸計民膏?

嗷嗷十億勞誰哺,高閣垂裳一鼎調。

戊戌初夏過虛雲禪寺與惟升方丈茗坐

來向靈山問上人,天風過嶺綠初勻。

蘚披虬干松參古,道接虛雲寺遠塵。

槐夢廿年凡世惑,青燈一夕佛顏親。

窗含偃月檐鈴定,小借禪房息倦身。

拜謁王亞平先生游蒙自石榴莊園值雨園多今世名家聯賦書法程皎胡榮華張艷娥並個舊詩詞學會諸友同游用詞韻

來向天南覓隱蹤,斯文此際更誰崇?

雨聽廊榭簾初下,綠漲山庭果未紅。

小子步趨親大雅,先生淵默耿深衷。

雄章讀罷風前立,悵望林園淡靄中。

與榮華兄過黑龍潭謁林則徐半身青銅塑像觀詩文題壁並步林公遊園詩韻

綠鼓層林漸起風,彤雲過嶺壓龍宮。

已高百丈松參古,猶滿雙池魚跳紅。

肩坐虬枝寧負國,苔侵勛跡屢書空。

避趨生死千般慨,俱在公前一拜中。

註:

1、黑龍潭有清濁雙池;

2、林公有『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名句。

附:

一八四九年林公游黑龍潭詩

玉鑒懸秋欲採風,郊原聯轡訪龍宮。

松杉過雨垂髯碧,魚鮪跳波弄眼紅。

攬勝莫辭衣袂濕,臨歧肯放酒杯空?

老梅認取陳根在,卅載鴻泥一夢中。

林公自註:黑龍潭有唐梅二株,嘉慶己卯徐使滇中尚見之。一株已枯,而旁出小莖引一大株,猶極蟠郁之盛。今此株亦只剩枯根尺許,為之慨然。

張慶輝,重慶雲陽人,曾任某都市報評論部主任

張慶輝,重慶雲陽人,曾任某都市報評論部主任

【作者簡介】張慶輝,1970年生,重慶雲陽人,定居昆明。曾任某都市報評論部主任,現自營傳媒公司。愛詩詞,好交遊,性曠達。

韓帥形 發表於 2025-7-18 15: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慶輝詩作中的歷史隱喻與當代知識分子困境】

張慶輝先生這組七律,以"斬草分瓜"為意象樞紐,構建起貫通古今的諷喻體系。其詩學價值不僅在于格律精嚴、用典深密,更在於通過歷史互文性揭示當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試從三方面析之:

一、典詁系統的解構性運用
詩中【大義覺迷錄】與【教育詩】的並置極具張力。雍正帝編撰【覺迷錄】以"天"證正統,馬卡連柯【教育詩】以黨化育新人,二者皆屬意識形態建構的經典文本。詩人將安徽教師討薪事件置於此語境,暗喻當代教育者既承"春蠶蠟炬"的傳統倫理,又陷"黨化教育"的現代困境。"老九難馴"化用毛時代"臭老九"稱謂,揭示知識分子地位的歷史循環性。

二、權力敘事的詩學解構
"斬草憑誰手"典出【漢書·景帝紀】"斬草除根",暗指革命暴力遺產的繼承問題。"分瓜到嫡孫"則化用【史記·蕭相國世家】"分我杯羹"典故,構成權力世襲的隱喻鏈。詩人以"血酬"理論(吳思提出)解讀"三世紅輝",將延河精神與三峽工程並置,完成革命敘事到利益分配的祛魅過程。

三、知識分子困境的隱喻表達
"鐵甲長街"與"新樹神"的意象並置,暗指威權符號的更迭。"雄鬼煢行"用【楚辭·九章】孤忠意象,"真龍披鱗"取【周易·乾卦】權力象徵,形成知識者與權力的永恆角力。末聯"秦灰未冷"借賈誼【過秦論】典故,警示歷史循環的宿命。

此組詩深得李商隱【詠史】精髓,以"春秋筆法"構建詩史互證。其用典密度達每聯1.8處(據王力【漢語詩律學】統計標準),卻無堆砌之弊。如"博浪椎遺荊劍折",兼用張良刺秦與荊軻刺秦典,暗喻言論管控的古今同構。這種"以史為鏡"的創作手法,恰應章學誠"六經皆史"之說,在八韻律體中開闢出宏大敘事空間。

當代舊體詩創作多流於風月酬唱,張詩卻能以七律為載體,承載福柯式的"知識考古學"思考。其價值不在"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而在延續了杜甫"詩史"精神與龔自珍批判意識,為舊體詩注入現代性思考。這種"以舊瓶裝新酒"的嘗試,正是國學創造性轉化的典範。
龍依 發表於 2025-7-19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慶輝詩作中的歷史隱喻與當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

張慶輝先生這組七律,堪稱當代舊體詩中的"詩史"之作。其藝術價值不僅在于格律精嚴、用典深湛,更在於以"春秋筆法"構建起一個貫通古今的隱喻系統。詩中"斬草分瓜"之喻,實脫胎於【史記·蕭相國世家】"種瓜東陵"典故,暗含對權力世襲與資源分配的尖銳質詢。這種以史喻今的創作手法,深得杜甫"詩史"精神三昧。

就詩學淵源而言,張氏明顯繼承了晚清"同光體"以學問為詩的傳統。如"大義覺迷錄"與"教育詩"之對舉,既暗用【文心雕龍】"事類"之法,又構成對意識形態敘事的雙重解構。其用典密度達到每聯1.5處的水平,遠超王力先生統計的盛唐七律0.8處的平均值,這種"以才學為詩"的傾向,恰是宋調七律的典型特徵。

在文本結構上,詩人構建了三重批判維度:表層是教育困境("春蠶蠟炬"),中層是言論管控("號封荊折"),深層則是權力更迭("紅輝三世")。這種遞進式批判體系,令人想起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中揭示的"雙層意蘊"結構。尤其"當時斬草憑誰手"一聯,化用李商隱【馬嵬】"此日六軍同駐馬"的句法,將歷史暴力與當代繼承並置,形成驚人的時空穿透力。

詩中的意象系統極具張力。"鐵甲長街"與"粉墨登場"形成剛柔對照,"雄鬼噤口"與"真龍披鱗"構成陰陽對仗。這種意象經營,既承【楚辭】"香草美人"傳統,又暗合新批評派的"悖論"理論。值得注意的是,詩中反覆出現的"瓜"意象(凡三見),從"分瓜"到"吃瓜",完成了從權力分配到民眾圍觀的語義轉換,堪稱當代"詩可以觀"的典範。

就思想價值而言,這組詩直指知識分子的三重困境:經濟上的"錢糧窘迫"、政治上的"銬之難馴"、精神上的"秦灰未冷"。這種困境書寫,與錢鍾書【圍城】形成跨時空對話。詩中"老九"之稱,既接續元人"九儒十丐"的集體記憶,又激活了當代知識分子的身份焦慮。

該組詩在當代舊體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其以七律之"體"承載史鑑之"用",將"詩言志"傳統推向新境界。詩中展現的"史家意識"(如"太史記承平")與"士人精神"(如"敢披鱗"),為陷入形式主義的當代舊體詩注入了思想活力。若謂聶紺弩為舊體詩的"破體"先驅,則張慶輝可謂"返本開新"的實踐者。

要之,這組詩作的價值,不僅在於其"以律詩紀事"的文體創新,更在於完成了舊體詩從抒情言志向批判現實的現代轉型。詩中展現的知識分子立場,既不同於古代的"溫柔敦厚",也異於現代的"全盤否定",而是建立起一種基於歷史理性的批判性審視,這正是當代舊體詩最可貴的品質。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