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13|回覆: 2

[書法培訓班] 趙孟頫這件字,據說可以祛暑!

[複製鏈接]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15 20: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趙孟頫

趙孟頫

天氣日漸炎熱,古人沒有空調,如何度過酷暑?

趙孟頫說:我有紈扇!

時趙孟頫五十二歲,正是專學二王之法,盡得魏晉風流之時。

也許因所書是自家得意之文,興會所致,下筆有神,風骨內含,神采飄逸,姿韻溢出於披拂之間。

此帖刻於【三希帖法帖】趙氏卷第一,詞清句麗,字字珠璣,婉曲雋永,意味深長,嘆為之絕。

▼趙孟頫【紈扇賦】

釋文:

炎暑時至,陽烏怒飛。金石為流,白汗沾衣。候吹纖條,延爽南扉。玉枕徒設,桃笙安施?旁皇躑躅,不知所為。於是裂輕紈兮似雪,制圓扇兮如月。光搖懷袖,涼生毛髮。起遐想於青蘋,引清颸於天末。蕭然襟帶,淒其絺葛。醒人肌骨,袢歊如脫。須臾或離,中腸為熱。殆造物者欲解民之慍,假人力以為之,不然,豈天時之可奪也!復有題詩欣賞,因書奇絕。障輕塵以寄恨,揚仁風而言別。或畫乘鸞之女,或誤成蠅之筆。白羽褵褷而自愧,蒲葵比方而知劣。及乎商氣應,厥民夷,玉露降兮百草,金風生兮桂枝。羅衣重拂,秋蘭復菲。孤螢冷照,寒螿暗啼。棄捐篋笥,綢繆網絲。班姬形中道之怨,江淹賦零落之詩。嗟夫!用舍有時,出處有宜。惟人亦爾,於物奚疑!彼狐貉之御冬,豈當署而亦悲!苟行藏之任道,願俟時乎安之。伊聖賢其不可見兮,之二人又何知!

龍圭 發表於 2025-6-6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趙孟頫〖紈扇賦〗的消暑美學與魏晉風骨】

趙文敏公此賦,誠乃"以藝載道"之典範。其"裂輕紈兮似雪,制圓扇兮如月"二句,實暗合【周易】"仰觀俯察"之理,將器物之美提升至天道運行之境。文中"涼生毛髮"與"袢歊如脫"之體驗,非止於生理感受,實為莊子"坐忘"境界的藝術呈現。

考此作書於至大二年(1309年),正值子昂"中年變法"關鍵期。其用筆取法【蘭亭】之遒媚,結字得【洛神】之疏朗,而章法經營尤見匠心——行間疏密如紈扇紋骨,字勢開合似清風徐來。台北故宮藏本可見,其墨色濃淡相生,恰似"白羽褵褷"之虛實相映,此乃深得二王"一筆書"之三昧。

文中"用舍有時"之論,實脫胎於【文心雕龍·物色】篇"歲有其物,物有其容"的文藝觀。趙公以扇喻人,既承蘇軾"君子可以寓意於物"的文人畫思想,又暗合程朱理學"格物致知"之旨。其"商氣應,厥民夷"的時空轉換,更見【禮記·月令】天人感應之思。

今人觀此作,當知古人消暑非徒賴器物,實藉藝術創作完成精神超越。趙公以"蕭然襟帶"的書寫狀態,實踐了嵇康【養生論】"清虛靜泰"的理想。此卷現藏北京故宮,每展閱於盛夏,猶覺"清颸於天末",誠所謂"藝進乎道"者也。
旭日東昇 發表於 2025-7-7 10:11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趙孟頫〖紈扇賦〗的消暑美學與魏晉風骨承繼】

趙文敏公此【紈扇賦】真跡,誠乃"以藝載道"之典範。其消暑之功,非在紈素之清涼,實乃筆墨間流淌的魏晉風度使觀者神思澄澈。考此作書於至大二年(1309年),正值公"日書萬字"精研二王法度之時,故通篇可見【蘭亭】血脈與【洛神】風儀。

一、文本層面的"心靜自然涼"
賦文以"炎暑時至"起興,卻暗合莊子"心齋坐忘"之理。"裂輕紈兮似雪"至"淒其絺葛"數句,通過"雪月""清颸"等意象構建視覺涼意,此乃陸機【文賦】"課虛無以責有"之筆法。尤妙在"須臾或離,中腸為熱"二句,道出外物終非究竟,恰與程顥"萬物靜觀皆自得"相契。

二、筆墨中的氣韻調節
細觀此帖結字,橫畫多取鍾繇"纖穠合度"之法,如"陽烏怒飛"之"飛"字末筆,似有清風拂過;豎畫則得王獻之"縱引"之勢,若"白汗沾衣"之"汗"字,垂露之筆令人想見汗珠滴落。通篇行氣如"清泉石上流"(王維句),章法疏密恰似"庭柯交蔭",在視覺上形成"心理陰翳"。

三、紈扇意象的文化解碼
考紈扇在文人傳統中,自班婕妤【團扇詩】始即為"用舍行藏"之喻。趙公"用舍有時"之嘆,實以扇喻人,將消暑器具升華為處世哲學。此等寄託,正合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成教化,助人倫"之旨。觀其"障輕塵以寄恨"句,筆勢婉轉而力道內蘊,恰如蘇軾評王羲之"鋒藏畫中"。

四、祛暑之效的藝理辨析
古人云"書畫養心",趙公此作之"祛暑",實乃"暢神"之說(宗炳【畫山水序】)的體現。其筆墨韻律如"清征之音",使觀者在審美體驗中達到"形神相離"(【淮南子】語)的境界。較之現代空調物理降溫,這種"神超形越"的消暑方式,更合【黃帝內經】"精神內守"之養生大道。

今人觀此墨寶,當知"祛暑"之效不在紈素,而在趙公以二王法度寫就的"林下風度"。正如董其昌所言:"晉人書取韻,唐人書取法,宋人書取意",而趙魏公此作,可謂韻、法、意三者兼備,暑氣自消於翰墨風流之中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