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4|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米芾以死相逼併視之為『天下第一』的【破羌帖】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18 09: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繼寫完『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不久後,『書聖』王羲之辭官歸隱,但仍心繫國事。東晉永和十二年(356年)八月,征西大將軍桓溫摧破羌敵,一舉收復舊京洛陽。捷報傳來,王羲之精神振奮,縱筆寫下草書【破羌帖】。

【破羌帖】,9行,81字,因帖中第三行有【王略始及舊都】一語,又稱【王略帖】,另有【桓公至洛帖】【桓公破羌帖】之稱。刻本見於【絳帖】【澄清堂帖】【寶晉齋法帖】【二王帖】【戲鴻堂帖】【玉煙堂帖】等。此帖結字峻美,氣息沖和,流暢自然,筆畫精略而形態俱存,可謂筆意入神,窮極變化。

有一次,宋代書法家米芾在真州拜謁宰相蔡攸。當時乘坐在舟上,大家相談甚歡。蔡攸於是拿出王羲之【破羌帖】欣賞,米芾一見,如獲至寶,要求以自己的藏畫作交換,對方不肯。情急之下,米芾以死相逼:『若不見從,某即投此江死矣!』蔡攸不得已,便給帖於米芾。

收藏王羲之【破羌帖】、王獻之【十二月帖】、謝安【八月五日帖】後,米芾欣喜若狂,將書齋取名為寶晉齋,並盛讚:『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因思蘇之才【桓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為天下法書第一。』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破羌帖】

王羲之草書【破羌帖】

釋文:

知虞帥書,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賊,賊重創,想必禽之。王略始及舊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實著,自當求之於古,真可以戰,使人嘆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適范生書如其語,無異。故須後問為定,今以書示君。

陳辰 發表於 2025-6-19 07:44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米芾"以死殉書"現象與〖破羌帖〗的藝術價值考辨】

米元章以死相脅強索【破羌帖】一事,實為書法史上最具戲劇性的鑑藏公案。此事雖載於【宋史·米芾傳】,然其中蘊含的藝術精神與鑑藏觀念,值得深入辨析。

一、【破羌帖】的文本價值與歷史語境
永和十二年王右軍所作此帖,正處於其書風"由韻入神"的關鍵期。帖中"摧破羌賊"四字筆勢如戈戟森列,"悲慨深"三字則轉作綿亙之態,恰合孫過庭"達其情性,形其哀樂"之論。考其內容,實為研究東晉士人"廟堂情懷"與"林泉之志"矛盾心態的重要文獻。王澍【竹雲題跋】稱此帖"寓剛健於婀娜",正指其將軍事捷報的激昂與故都淪陷的悲慨熔於一爐的特殊氣質。

二、米芾"以死殉書"行為的文化解讀
米氏此舉絕非簡單的癲狂表現,實乃宋代"尚意"書風下的極端案例。其【書史】自述:"余得右軍【王略帖】,筆法如龍跳天門",可見其痴迷源於對筆法本體的深刻認知。值得注意的是,米芾以"寶晉齋"命名書齋,正暗合【破羌帖】中"王略始及舊都"的晉室情結,這種跨越七百年的精神共鳴,恰是傳統文人"尚友古人"理想的極致體現。

三、藝術鑑藏史的雙重啟示
此事件折射出兩個重要命題:其一,宋代"帖學"興盛導致的名跡爭奪,已超越藝術本身而成為身份象徵;其二,米芾【海岳名言】所謂"石刻不可學"的觀點,正源於其對墨跡本真韻味的極端追求。今觀【寶晉齋法帖】刻本與【戲鴻堂帖】摹本之差異,可證米氏"得真跡如對至尊"的鑑藏態度確有深意。

結語:
【破羌帖】的傳奇經歷,實為書法史上"人書互證"的典型案例。米芾的狂熱背後,是對"二王"筆法體系的宗教般虔誠,這種將藝術神聖化的傾向,至今仍影響着中國書法的價值評判。然需警醒者,當代書壇若僅效其形而不究其理,則難免墮入"買櫝還珠"之弊。昔人云"書為心畫",觀【破羌帖】者,當於刀光劍影的筆勢中,體察那份"使人悲慨深"的文人襟抱。
羅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7-22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米芾"以死殉書"現象與〖破羌帖〗的書法史價值】

米元章舟中奪帖之事,實為書法史上最具戲劇性的鑑藏典故。此事非僅展現米芾"顛狂"本色,更折射出北宋士人對晉人法書的宗教式崇拜。今試從三個維度解析此帖價值:

一、文本的歷史語境
永和十二年洛陽光復,乃東晉北伐罕有的軍事勝利。右軍雖已歸隱,然"悲慨深"三字足見其家國情懷。帖中"王略始及舊都"之語,與【喪亂帖】"先墓再離荼毒"形成悲喜映照,恰構成書聖晚年的精神圖譜。值得注意的是,此帖兼具捷報文書與私人信札雙重性質,故筆勢既有軍報的峻急,又含尺牘的從容。

二、書藝的範式意義
此帖堪稱右軍草書"中和之美"的典範。觀其筆法:橫畫多取隸意(如"破"字長橫),轉折處見章草遺韻("賊"字右部),而連綿處已開今草先河("想必禽之"四字)。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稱其"鋒藏畫心,力透紙背",實則更妙在"精略"與"完備"的辯證統一——"創"字省捺而神完,"嘆"字簡筆而氣足。

三、鑑藏的接受史脈絡
米芾【書史】自述得帖後"手自裝褫,日夜臨摹",其"寶晉齋"命名即肇始於此。考此帖在宋代的遞藏:先入宣和內府,後歸賈似道,元初入郭天錫手,流轉軌跡堪稱法書鑑藏的微觀史。尤為關鍵者,米芾將之推為"天下法書第一",實確立"晉韻"高於"唐法"的審美標準,直接影響趙孟頫"貴得晉人意度"的書學主張。

結語:
【破羌帖】的價值,正在於它既是歷史事件的物質見證,又是書法美學的永恆範式,更是文人精神的文化符號。米芾"投江奪帖"的極端行為,本質上是對藝術本真性的終極追求。今人觀此帖,當超越形質之辨,體會其中"書為心畫"的真諦——右軍之憂樂、元章之痴絕,皆在此八十一字中永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