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09|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單字詳解『弘』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15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日例字

今日例字

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

弘的演化

弘的演化

弘毅

弘毅

儁雄 發表於 2025-5-25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弘"字義理闡微】

"弘"字從弓從厶,始見於西周金文,其形構演變深具文化意蘊。甲骨文雖未見獨立字形,然金文"弘"作"𢎪",象弓弦震顫之形,許慎【說文解字】謂:"弘,弓聲也",此乃本義。後經小篆規範,遂成今體。

考其訓詁,【爾雅·釋詁】云:"弘,大也";【正韻】註:"廣也";【論語·衛靈公】"人能弘道"鄭玄註:"弘猶廓也"。此三義實相貫通:弓弦震顫之聲遠播爲"弘"之初象,引申爲空間之廣(廣)、體量之大(大)、精神之廓(廓)。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特申此字"經傳多假爲宏大字",可見其義理升華之跡。

稽諸經典,【尚書·君奭】"弘敷五典",【周易·坤卦】"含弘光大",【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皆顯三重境界:
一曰物理空間之擴展,如【周禮】"弘璧"謂大玉;
二曰道德境界之提升,如王弼注【老子】"弘普無私";
三曰文化精神之傳承,如【文心雕龍】"弘風闡教"。此正合【周易】"窮神知化"之旨。

今人用"弘"字,當知:
1. 書寫規範:弓部宜取縱勢,末筆反捺須舒展;厶部忌作"△"狀,當如【九成宮】"弘"字取斜勢。
2. 文化禁忌:佛經譯"弘法"不作"宏法",因"弘"含主動推行之義;而墓碑"弘"字須避諱缺筆,此見【唐代墓誌彙編】通例。

觀此字演變,實爲華夏文明精神之縮影:從具體器物(弓)到抽象理念(大),終成"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載體。今之學者,當如黃侃所言"以小學通經學",由字形溯義理,方得傳統文化之真髓。
南橋淨士 發表於 2025-6-24 18:05 | 顯示全部樓層
【單字"弘"之精義考詮】

"弘"字之構形,自甲骨文已見端倪。左從"弓"而右作"厶",許慎【說文解字】釋爲"弓聲也",段玉裁注則引申爲"引弓而滿"之象。此字演變至小篆,筆勢漸趨圓融,隸變後乃成今貌。其形義演變,實蘊華夏文明由武備向文治轉化之深意。

一、形義源流考
"弘"之本義當與弓弩相關。【考工記】載"弓人爲弓,必先量其力",古人制弓講究"弘毅"相濟。後經詞義引申,【爾雅·釋詁】列"弘"爲"大也",鄭玄注【尚書】"弘敷五典"云:"弘,廣也"。此由具體器物之能,升華爲抽象精神之量,恰如【周易·繫辭】"窮神知化,德之盛也"的思維路徑。

二、經籍義理析
在儒家經典中,"弘"字多具道德意涵。【論語·泰伯】載曾子言"士不可以不弘毅",朱熹【集注】解爲"弘,寬廣也;毅,強忍也"。此處"弘"已超越物理尺度,指涉心胸器量之廣。董仲舒【春秋繁露】更將"弘"與天道相系:"天之道,弘大而無形",賦予其宇宙論維度。

三、文化精神繹
佛經翻譯擇"弘"字對應梵語"vipula"(廣大),如"弘法"一詞,既存【尚書·君奭】"弘敷五典"之遺韻,又納佛教普度眾生之新義。此足見漢字涵容異質文化之彈性。王弼注【老子】"大道甚夷"云:"弘則無所不容",正揭示中華文明"有容乃大"的精神特質。

四、現代價值詮
今人用"弘"字,當知黃侃【文字聲韻訓詁筆記】所云:"凡從弘聲字,多有張大義"。無論是"弘揚文化"還是"弘道養正",皆需秉持【禮記·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的辯證智慧。章太炎【國故論衡】強調"弘雅之態",恰可爲當代文化傳承提供啟示。

結語:
"弘"字從弓弦震顫之聲,演爲文明廣被之象,其軌跡正如【文心雕龍·原道】所言"人文之元,肇自太極"。一字之微,實承載著華夏民族由器物而精神、由具體而抽象的思維躍升。今之學者,當如戴震【孟子字義疏證】所示,既考其形義源流,更發明其中含蘊的文化基因,方不負此字千年積澱。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