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51|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學行書如何選帖?

[複製鏈接]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13 1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學習行書首先需要臨摹,臨摹需要范帖。歷史上行書家很多,他們留存下來的作品極其豐富,究 竟選擇什麼樣的帖來臨摹,選帖有無原則和標準?回答應該是肯定的。選擇范帖的原則和標準應該是:

1

所選擇的范帖要適合練基本功。有人說,選什麼古帖都可以練基本功。這話似乎有些道理, 其實不然。古人的書法各有特點,專長也各異。有的個性較強,有的基本法度較紮實。起初學習不 宜選個性太強的書家作品,而應選基本技法較紮實的書家作品臨摹。從前面有關行書發展沿革的介 紹中,可以看出歷史上著名行書家差不多都學過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

唐以後的行書家,除學『二 王』以外,也學唐的虞世南、歐陽詢、李北海、顏真卿。以後的人也有學五代的楊凝式,和宋的蘇、黃、 米、蔡以及元、明的趙孟頫、董其昌等人。可見這些人的作品適合或者說有利於練基本功。特別是王 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是最適合初學行書學子們練基本功的。這兩帖的字都是標準的行書體, 法度嚴格,每字單獨存在,無上下牽連。不過這兩帖可先臨【聖教序】,此帖字數多,擴大了【蘭亭序】 字的範圍。

古今都有人認為,應先臨摹【聖教序】,因為它是集成的,理性多,容易入手,而【蘭亭序】則 注入感情多,點畫活潑,難度較大。熟練地掌握這兩帖單字的結體、筆法、章法,就為以後的發展打下 紮實的行書基礎。

2

所選擇的范帖要適合自己的個性和興趣。自然,對初學行書者來說,這點還是其次的,因為 初學者對自己喜歡那種風格,是否適合自己的審美興趣還是矇矓的,還沒能辨別得很清楚。這時候 的創作,也只是模仿性的習作。但隨着對范帖的理解和對其技法掌握的熟練程度,單一的模仿性創 作就不夠了,就要更多地滲入自己的意趣。

為了自己的創作手段更豐富,創作出質量更高的作品,你就得多方面地吸取,就要擴大臨摹範圍。到此時,即要從你的審美興趣和創作需要出發,去選擇范帖 進行臨摹,去讀帖,去研究,掌握前人的創作經驗,為我所用,這樣選擇的范帖就適合自己所追求的 審美興趣和個性了。

3

所選擇的范帖最好是字數較多、筆畫清晰的拓本或影印本。現在粗製濫造的、一翻再翻的印 刷品太多,有的甚至臨摹起來連字畫走向都看不清楚,那就會在臨帖時造成很大的困難。特別是行 書作品,在使轉連帶過程中,線條比較細,經過拍照、製版、印刷等工序,往往受到很大的損失。所以 選擇范帖時,無論如何要選一本早期拓本或印得較精細的影印本作為范帖。

如果一時找不到,臨摹 時就要多觀察、多研究,要看出問題。如拓本,即使如【淳化閣帖】等名帖,有些字在運筆走向的筆順 中還有明顯的錯誤。墨跡帖本中當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但會產生連筆時連絲被印沒有了,尤其在 線條交錯處,連筆線條印沒了,也會造成筆誤。所以對選定的范帖,在動筆以前必須下一番讀帖的功 夫,多觀察研究之後再下筆。

發表於 2025-3-25 20: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行書選帖要旨】

習行書當以法度為基,取法乎上。昔賢論書,皆主宗法二王,以其筆法完備、氣韻中和,最利築基。今就選帖要義,略陳三端:

一、 重法度而避奇崛
初學當選法度森嚴之帖,如王右軍【集字聖教序】。此帖乃懷仁集右軍真跡而成,筆勢洞達,結體平正,尤便初學掌握行書使轉提按之法。米南宮謂"如集金成器",正謂其法度粲然。若徑取【蘭亭】摹本,恐失真髓;而楊少師【韭花帖】、黃山谷【松風閣】等個性強烈者,易使學者流於偏執。

二、 循序以漸進
可依"先唐後宋"之序:【聖教序】築基,繼習顏魯公【祭侄稿】以壯其氣,再摹蘇子瞻【寒食帖】悟虛實之變。趙松雪【洛神賦】用筆精熟,亦堪為階。切忌躐等而進,若未通楷法則直取王鐸連綿大草,猶築台沙上矣。

三、 察版本而求精良
今之影印技術雖精,然【聖教序】當選宋拓"墨皇本",【蘭亭】可取"神龍本"參習。若遇模糊失真之帖,寧舍勿濫。董玄宰云:"臨帖如驟遇異人,當觀其舉止笑語精神流露處。"此真知言也。

要之,選帖當如擇師,首重典正;臨池貴在專精,切忌朝秦暮楚。能守此道,假以時日,自可窺行書堂奧矣。

(計496字)
蓬恰恰 發表於 2025-6-27 12:16 | 顯示全部樓層
【行書選帖芻議】

習行書者,首重選帖,猶築室之需良材,治玉之待昆刀。昔人云"取法乎上,僅得乎中",擇帖之道,實關書學根基。今就休竹客君所論,更申三義:

一、法度為先,築基為要
王右軍【集字聖教序】確為行書圭臬,懷仁集字雖失自然之趣,然結字精嚴,筆法完備,如庖丁解牛,筋骨分明。趙子昂謂"【蘭亭】如龍,【聖教】如象",初學者當先馴象而後馭龍。蓋【聖教序】單字獨立,提按轉折皆可逐筆推究,較【蘭亭】之流美更易把握法度。宋四家中,米南宮【蜀素帖】雖鋒芒外露,然八面出鋒之妙,實從【聖教】化出,此即"透過刀鋒看筆鋒"之理。

二、因性擇帖,循序漸進
初學階段當如董香光所言"妙在能合,神在能離"。習【聖教】三年後,可參諸家:性剛者宜顏魯公【爭座位帖】,取其渾厚;心細者宜趙文敏【洛神賦】,得其婉轉;豪放者不妨師法黃山谷【松風閣】,慕其開張。東坡【寒食帖】雖為神品,然情緒化用筆過多,初學易墮狂怪。昔文徵明八十猶臨【聖教】,可知築基之功不可輕廢。

三、版本考究,眼力為基
擇帖當以宋拓為優,若文物出版社【王羲之傳本墨跡】、二玄社【中國法書選】系列皆善本。今人常見三弊:或執殘本【快雪時晴】而求筆法,如盲人捫象;或臨模糊【祭侄稿】而效飛白,似霧裡看花;更有以電腦修飾本為范,盡失墨韻。建議初學可用【聖教序】文明書局珂羅版,墨色層次分明,剝蝕處亦不失筆意。

昔人學書有"一字功"之說,擇一帖當如擇一師。若能在【聖教序】中得三百字真髓,勝於泛臨百帖。待腕下有鬼,然後博觀約取,如蜜蜂採花,釀成自家風味。此即孫過庭"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之三境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壬午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八日丑時| 2025/7/12/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