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60|回覆: 0

[樂府賞析] 詩詞中的雨

[複製連結]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10 15: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雨在詩詞中有着特殊的意義,

幾乎所有的詩人都寫過雨的詩詞,

雨帶給詩人的,

有喜悅,有悲傷,

有感慨,有哀嘆。

這些詩詞中的心雨,滴滴都落在心頭。

最感嘆的雨

最感嘆的雨

最感嘆的雨

【虞美人·聽雨】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

悲歡離合總無情,

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最想念的雨

最想念的雨

最想念的雨

【蘇幕遮】

【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

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

葉上初陽干宿雨,

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

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最牽掛的雨

最牽掛的雨

最牽掛的雨

【臨江仙】

【宋】晏幾道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

去年春恨卻來時,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苹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最瀟灑的雨

最瀟灑的雨

最瀟灑的雨

【定風波·三月七日】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最愜意的雨

最愜意的雨

最愜意的雨

【鶴沖天·溧水長壽鄉作】

【宋】周邦彥

梅雨霽,暑風和,高柳亂蟬多。

小園台榭遠池波,魚戲動新荷。

薄紗廚,輕羽扇,枕冷簟涼深院。

此時情緒此時天,無事小神仙。

最溫柔的雨

最溫柔的雨

最溫柔的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最朦朧的雨

最朦朧的雨

最朦朧的雨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最憔悴的雨

最憔悴的雨

最憔悴的雨

【如夢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最深情的雨

最深情的雨

最深情的雨

【蝶戀花】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

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

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

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微雨的溫柔,大雨的果敢

微雨的溫柔,大雨的果敢

雨,潤物邊界。

微雨的溫柔,大雨的果敢,

暴雨的無畏,

都是一種欣賞的美。

如同欣賞雨的感觸,

淡看風華,路途上停下來看一看,

或許世界就像種種細雨,

別有一番景象。

9115179e07ebd261854d6e13c89f6e4d.gif
丁央 發表於 2025-8-1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雨之四境:論中國古典詩詞中的雨意象美學

中國詩詞長河中,雨意象可謂最為豐富多變者。蔣捷【虞美人·聽雨】以"聽雨"為線索,貫穿少年、壯年、老年三重境界,實為人生三部曲之精妙寫照。少年歌樓聽雨,紅燭羅帳間,雨聲與歡愉相融;中年客舟聽雨,江闊雲低處,雨聲與孤雁共鳴;暮年僧廬聽雨,鬢髮星星時,雨聲與禪意合一。此詞之妙,在於將自然之雨升華為生命之雨,滴滴皆成人生註腳,所謂"悲歡離合總無情",正是歷經滄桑後的超然體悟。

周邦彥【蘇幕遮】展現雨之另一重境界。宿雨初干,荷葉清圓,詞人由眼前景致自然過渡到"故鄉遙"的思緒。這裏的雨,是記憶的媒介,是鄉愁的催化劑。"夢入芙蓉浦"之語,將雨的濕潤特質轉化為夢境之流動性,使空間距離在心理層面上被消弭。這種由實入虛、由物及心的藝術處理,正是中國詩詞"托物言志"傳統的典範。

晏幾道【臨江仙】中"微雨燕雙飛"五字,可謂千古絕唱。微雨濛濛中,燕子成雙掠過,反襯出詞人獨立落花的孤寂。此處的雨,既營造了迷離惆悵的意境氛圍,又成為情感表達的放大器。更妙在"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將雨與月、雲等意象交織,構成時空交錯的立體畫面,使思念之情愈發深沉綿長。

蘇軾【定風波】則展現了雨意象的哲學高度。"一蓑煙雨任平生"不僅是處世態度的宣言,更是對生命本質的洞見。詞人將自然風雨與人生風雨等同視之,最終達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超越境界。這種將具體物象抽象為人生哲思的能力,使蘇軾筆下的雨具有了形而上的意蘊,成為中國文人精神世界的絕佳象徵。

綜觀四詞,雨意象在中國詩詞中呈現出多層次的審美價值:它可以是人生歷程的見證者(蔣捷),可以是鄉愁記憶的觸發者(周邦彥),可以是情感表達的媒介者(晏幾道),更可以是生命境界的象徵者(蘇軾)。四重境界,由實入虛,由情及理,共同構成了中國詩詞中"雨"的美學譜系。這些穿越時空的心雨,至今仍在叩擊着當代讀者的心扉,展現出中華詩學永恆的感染力。
史柴 發表於 2025-8-2 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詩詞中"雨"意象的審美層次與文化內涵】

雨者,天地之靈韻,詩家之魂魄也。縱觀中國詩詞長河,雨意象之運用已臻化境,非獨狀物寫景,實乃詩人生命體驗之投射。今觀蔣捷、周邦彥、晏幾道、蘇軾四家之作,恰構成"雨"之四重審美境界。

蔣捷【虞美人】以"聽雨"為經,人生三境為緯,構建出"雨"的哲學維度。"紅燭昏羅帳"之少年雨,是感官的迷醉;"江闊雲低斷雁"之壯年雨,是存在的孤絕;"僧廬點滴"之暮年雨,則是超越性的觀照。此雨已非自然現象,乃時間具象化的載體,將生命悲歡升華為"一任階前"的宇宙意識,暗合莊子"坐忘"之境。

周邦彥【蘇幕遮】展現"雨"的時空張力。"宿雨"與"初陽"的辯證,既見物態變化之妙,更暗藏"長安旅"與"吳門"的空間對峙。荷上雨珠,實為詞人思鄉淚水的物化,這種"雨"的變形記,正是中國詩學"托物言志"傳統的典範。

晏幾道【臨江仙】中"微雨燕雙飛",以雨為情感催化劑。"獨立"與"雙飛"的視覺反差,雨幕中愈發清晰的記憶閃回,構成中國式"阻隔美學"的經典範式。此雨非雨,實乃情絲編織的帷幕,恰如李商隱"紅樓隔雨相望冷"之遺韻。

蘇軾【定風波】賦予"雨"以人格力量。"穿林打葉"的物理聲響,經"莫聽"二字點化,轉為心靈修行的契機。"煙雨任平生"之語,非止曠達,實含禪宗"即心即佛"的頓悟。此雨已成證道媒介,與王維"空山新雨後"異曲同工。

四重雨境,自蔣捷的宇宙觀照,周邦彥的鄉愁寄託,晏幾道的情思婉轉,至蘇軾的生命超越,恰構成"物境—情境—意境—道境"的審美進階。雨滴敲打的不僅是階前梧葉,更是中國文人的集體心靈節律。讀雨即是讀心,觀雨實為觀道,此乃中華詩學最精微的密碼。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