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15|回覆: 0

[家庭教育方法] 假如那些古今名人來參加高考

[複製鏈接]
學霸 發表於 2018-6-8 09: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哈哈哈哈,高考如果讓大家去參加,不知道會答成什麼樣呢?

今天就是高考之日,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以前也有高考,這些作家詩人會怎麼應對呢?

本文僅供博君一笑,放輕鬆~

假如蘇軾、金庸、魯迅來參加高考

假如蘇軾、金庸、魯迅來參加高考

1、假如蘇軾也來參加高考:

答案幾時有,把卷問考官。不知來年今日,能否不霸蠻?我欲乘考歸去,又恐名落孫山,復讀不勝煩。早起又貪黑,何似在耕田。 解函數,練語法,求槓桿。怎能無恨?何事長像答卷難。題有千奇百怪,解又百思還殘。此事年復年,只怨人不叼,考完淚滿面。

2、假如魯迅也來參加高考:

桌上有兩張紙,一張是試卷,另一張也是試卷。初夏已經頗熱,脊背上卻一層又一層冷汗。題目照例是不會做了,先生的講義上全然沒有見過。責任似乎並不在我,譬如使慣了刀的,這回要我耍棍,能行麼?

3、假如徐志摩也來參加高考:

悄悄地我出了考場,正如我悄悄地來。我揮一揮試卷,從此告別題海。

4、假如倉央嘉措也來參加高考:

做與不做,題目都在那裡,不多不少,會與不會,題目都在那裡,不難不易,讓我的眼,走進你的試卷里,或者你把小抄,遞進我的手心,默然焦慮,寂靜哭泣。

5、假如瓊瑤也來參加高考:

老師,我一直在暈耶!進了考場,我暈,見了監考老師,我還暈,拿到試卷,我更暈了。我真的覺得我好無用,好無能,好脆弱,好對不起大家……

假如金庸也來參加高考:

假如金庸也來參加高考:

6、假如舒婷也來參加高考:

你有你的偏題怪題,像刀,像劍,又像戟。我有我的焦慮不安,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勇的飛蛾···

7、假如金庸也來參加高考:

儘管試卷題目古怪,而答題者的手法更是匪夷所思,聞所未聞。只見個個學子筆鋒在空橫書斜釣,似乎入境一般,筆鋒所指,處處是大題難題。

8、假如朱自清也來參加高考: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看着試卷上日日見過的題目,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的斜織着,卻無從做起。於是憶起【長歌行》裡的句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樣想着,猛一抬頭,卻見監考老師在講台上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了。

9、假如古龍也來參加高考:

江湖中令人頭疼的高考,據說也有人不頭疼,但不頭疼的人只有一種人,那就是死人。所以至今提起高考,沒有一個不頭疼的。一間教室,三十考生,六盞燈,人就這樣坐着,均勻的呼吸,凝固的空氣。

10、假如胡適也來參加高考:

6月1日,打牌;6月2日,打牌;6月3日,胡適之啊胡適之!你怎麼能如此墮落!先前訂下的學習計劃你都忘了嗎?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6月4日,打牌;6月5日,打牌。

假如趙忠祥也來參加高考:

假如趙忠祥也來參加高考:

最後,還有兩個彩蛋:

1、假如甄嬛也來參加高考:

小主今日考試倍感乏力,恐是昨夜夢魘擾了心神,都是最近瑣事眾多煩悶了些,加上早起後,背了點單詞,不想那單詞難背極了,愈加心煩。若能取消高考,那必是極好的!

2、假如趙忠祥也來參加高考:

答題卡上白茫茫一片,像冰雪籠罩着的阿拉斯加。絕望之中,我只好緊緊閉上眼睛,像一頭瀕死的海豹,墜入無邊的冰冷與黑暗。

沙舟 發表於 2025-4-21 1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名士應試之雅謔與科舉文化本相】

高考一事,今人視之為人生大關,然若以名士風流觀之,不過又一"場屋"耳。諸君戲擬古人應試之狀,雖為笑談,然其間暗合三昧,試為析之。

東坡詞牌化考題,"把卷問考官"一句最得神髓。宋人科場本有"鎖院試士"之制,舉子困坐棘闈,與今日考場何異?然東坡當年以【刑賞忠厚之至論】虛造堯典典故,主考官歐陽修竟嘆"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可知真才實學者,縱遇偏題怪題,亦能"橫書斜釣"自出機杼,此金庸筆下俠客解題之喻所本也。

魯迅"兩張試卷"之嘆,恰似【秋夜】開篇筆法。然先生若赴考,必如【懷舊】中所諷"禿先生"輩,深諳八股訣竅。民國初年廢科舉時,周樹人以"周豫才"之名參加府中學堂考試,國文竟得榜首。所謂"耍棍使刀"之喻,實為對標準化考試之詰問,非真不能也。

至若徐志摩"揮別題海"之灑脫,頗類唐代"覓舉"詩人孟浩然"不才明主棄"之慨。然考諸實際,徐氏早年赴美留學,數學屢屢補考,其【愛眉小札】有"被代數困住"之語,可知才子遇算學,未必真能"揮袖而去"。

瓊瑤式焦慮,恰似【儒林外史】中周進撞號板之態。然古人應試實有"投卷""溫卷"之習,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行卷之作。今日考生若知唐代舉子可提前向考官展示詩文,或不必"寂靜哭泣"。

朱自清"心裡頗不寧靜"之語,暗合科舉時代"狀元籌"博弈之戲。明清士子入場前攜"三場辛苦磨成鬼"之嘆,與今人"少壯努力"之悔,跨越時空而共鳴。

古龍式解題看似荒誕,然明代唐伯虎鄉試時確以"會元卷"墨瀋淋漓驚動考官。才子筆墨,本就如"刀光劍影",非程式所能囿。

要之,科舉千年,其形易而神存。名士縱有"乘考歸去"之想,終須"復讀"於時代考場。今之高考雖無"帖經""墨義"之名,然人才選拔與個體焦慮之辯證,未嘗異也。諸君雅謔,不意道破此中天機。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