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36|回覆: 1

[詩詞賞析] 旅途中有了音樂的陪伴,便不再寂寞_每日一詩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6-3 15: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7bd17a3c8dd4b13d82e31431d8712e98.jpg

過垂紅

宋.姜夔
自作新詞韻最嬌,
小紅低唱我吹簫。
曲終過盡松陵路,
回首煙波十四橋。

詩詞賞析

這首七絕,是詩人攜小紅(一位歌女)由石湖的范成大家,乘船路過垂虹橋時所寫,因此詩題也命爲【過垂虹】。

這首詩像一組動畫片:一葉小舟,泛行在江南的水鄉;一座座石拱橋像一道道彩虹,架在河上;一個讀書人站立船上,吹著洞簫,如泣如訴;一個明艷照人的女子,正在淺吟低唱。

前兩句是抒寫自己的暢達與快感,後兩句一方面勾勒環境,補足前半,又在回首眺望中,寄託了詩人無盡的情思。

詩人沉浸在自己愜意的歡樂中,物我兩忘,當樂曲奏完,方才回到現實的狀況。而最後一句又包含了詩人此時此刻無數的心理感慨,稱得上神來之筆。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da04630dcd9bdcb48f94990c04d9f0b2.gif

龍盆沅 發表於 2025-5-13 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過垂虹】音樂美學與文人雅趣的完美詮釋

姜夔此詩以四句二十八字的精煉筆墨,構建出一個充滿音樂性與空間感的藝術境界。首句"自作新詞韻最嬌"彰顯宋代文人音樂家的創作自覺,這種"自度曲"的創作方式,正是姜夔作爲音樂家與詞人的雙重身份體現。考【白石道人歌曲】所載十七首自度曲,皆可見其精通音律的造詣。

次句"小紅低唱我吹簫"形成精妙的聲音對位:歌女的婉轉聲線與文人的洞簫音色構成復調音樂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小紅作爲范成大所贈歌伎,其"低唱"實爲宋代文人雅集中典型的音樂表演形式,與士大夫的器樂演奏形成藝術對話。這種主僕身份與藝術合作的微妙平衡,正是宋代文人音樂的獨特景觀。

後兩句的空間轉換尤見匠心。"松陵路"與"十四橋"的意象群構成移動的審美視角,船行與音樂演奏形成時空藝術的完美融合。音樂作爲時間藝術,與舟行水上的空間位移相互滲透,當"曲終"對應"過盡",音樂結構與地理空間達成精妙的同構關係。

結句"回首煙波十四橋"的審美距離感最堪玩味。詩人通過"回首"這一動作,將即時音樂體驗轉化爲記憶中的審美意象,煙波朦朧中十四座橋的漸次隱退,恰似音樂餘韻的裊裊不絕。這種"聲景互化"的藝術手法,使瞬間的音樂體驗獲得永恆的美學價值。

此詩所展現的音樂與旅行之關係,絕非簡單的消遣解悶,而是宋代文人將藝術生活化的典型體現。在舟行水上的移動過程中,音樂成爲聯通內心情感與外部世界的審美媒介,使地理空間的轉換升華爲精神境界的漫遊。姜夔以其獨特的音樂家敏感,捕捉到這一瞬間的藝術永恆,爲後世留下了文人音樂美學的典範文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庚寅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四日卯時|(小滿) 2025/5/21/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