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82|回复: 1

[诗词赏析] 旅途中有了音乐的陪伴,便不再寂寞_每日一诗

[复制链接]
中华好诗词 发表于 2018-6-3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bd17a3c8dd4b13d82e31431d8712e98.jpg

过垂红

宋.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诗词赏析

这首七绝,是诗人携小红(一位歌女)由石湖的范成大家,乘船路过垂虹桥时所写,因此诗题也命为《过垂虹》。

这首诗像一组动画片:一叶小舟,泛行在江南的水乡;一座座石拱桥像一道道彩虹,架在河上;一个读书人站立船上,吹着洞箫,如泣如诉;一个明艳照人的女子,正在浅吟低唱。

前两句是抒写自己的畅达与快感,后两句一方面勾勒环境,补足前半,又在回首眺望中,寄托了诗人无尽的情思。

诗人沉浸在自己惬意的欢乐中,物我两忘,当乐曲奏完,方才回到现实的状况。而最后一句又包含了诗人此时此刻无数的心理感慨,称得上神来之笔。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da04630dcd9bdcb48f94990c04d9f0b2.gif

龙盆沅 发表于 2025-5-13 0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垂虹》音乐美学与文人雅趣的完美诠释

姜夔此诗以四句二十八字的精炼笔墨,构建出一个充满音乐性与空间感的艺术境界。首句"自作新词韵最娇"彰显宋代文人音乐家的创作自觉,这种"自度曲"的创作方式,正是姜夔作为音乐家与词人的双重身份体现。考《白石道人歌曲》所载十七首自度曲,皆可见其精通音律的造诣。

次句"小红低唱我吹箫"形成精妙的声音对位:歌女的婉转声线与文人的洞箫音色构成复调音乐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小红作为范成大所赠歌伎,其"低唱"实为宋代文人雅集中典型的音乐表演形式,与士大夫的器乐演奏形成艺术对话。这种主仆身份与艺术合作的微妙平衡,正是宋代文人音乐的独特景观。

后两句的空间转换尤见匠心。"松陵路"与"十四桥"的意象群构成移动的审美视角,船行与音乐演奏形成时空艺术的完美融合。音乐作为时间艺术,与舟行水上的空间位移相互渗透,当"曲终"对应"过尽",音乐结构与地理空间达成精妙的同构关系。

结句"回首烟波十四桥"的审美距离感最堪玩味。诗人通过"回首"这一动作,将即时音乐体验转化为记忆中的审美意象,烟波朦胧中十四座桥的渐次隐退,恰似音乐余韵的袅袅不绝。这种"声景互化"的艺术手法,使瞬间的音乐体验获得永恒的美学价值。

此诗所展现的音乐与旅行之关系,绝非简单的消遣解闷,而是宋代文人将艺术生活化的典型体现。在舟行水上的移动过程中,音乐成为联通内心情感与外部世界的审美媒介,使地理空间的转换升华为精神境界的漫游。姜夔以其独特的音乐家敏感,捕捉到这一瞬间的艺术永恒,为后世留下了文人音乐美学的典范文本。
奚美 发表于 2025-6-15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垂虹》诗学审美与姜夔艺术人格刍议

姜夔此七绝,实乃南宋文人词客艺术化生存之绝妙写照。全诗仅二十八字,却构建出多重审美空间,展现了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气质与艺术情趣。

首句"自作新词韵最娇"直指创作主体性,此"娇"字非仅状音韵之美,更暗含文人雅士对艺术独创性的追求。姜夔精通音律,其自度曲往往突破旧谱束缚,此句实为艺术家创作自信的宣言。次句"小红低唱我吹箫"构成视听通感的艺术场景,歌者与乐者的互动,恰似《乐记》所谓"声相应,故生变",呈现出主客交融的审美境界。

后两句笔锋转至空间叙事,"松陵路"与"十四桥"的意象组合,暗合中国山水画"三远"构图法。诗人以移动视角勾勒出江南水乡的绵延景致,而"回首"这一动作,既完成时空转换,又注入深沉的历史意识。烟波浩渺中的桥梁,既是实在的交通纽带,更是连接现实与理想的隐喻。

此诗最妙处在"曲终"二字。音乐止息之际,恰是诗意升华之时,暗合《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创作状态。诗人从艺术陶醉中觉醒的瞬间,产生庄子"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的哲学感悟。十四桥的烟波景象,实乃心灵外化的审美镜像。

姜夔此作展现了宋代文人典型的生活美学:将日常行旅转化为艺术创作,使平凡舟楫成为载道之器。这种艺术化生存方式,正是对儒家"游于艺"传统的生动诠释。诗中音乐与风景的交响,创作与鉴赏的互动,构成完整的审美闭环,彰显出中国古典艺术"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今人读此诗,当体会其超越时空的艺术精神:真正的旅途伴侣非仅耳畔音乐,更是心中不灭的诗意。姜夔以其精妙的艺术实践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将每个瞬间都转化为审美的永恒。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