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7|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单字详解『时』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5-23 13: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日例字

今日例字

263fc5ff481ef5e0e8b9d0e43047f846.jpg

【时】的演变

【时】的演变

时和气润

时和气润

李文义 發表於 2025-4-28 05:23 | 顯示全部樓層
《释"时":从甲骨文到理学的时空哲思》

"时"字之演变,实为华夏文明时空观之缩影。甲骨文作"𣅱",从日从之(㞢),象日影移动之形,《说文》所谓"四时也"者,仅得其表。今据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试作三层剖析:

一、字源本相
商周金文增"寺"为声符,小篆定型为"時"。战国楚简《太一生水》"名字并立,时弗能居"之"时",已含动态平衡义。马王堆帛书"时"字从日寺声,而"寺"本有持守意,暗合《易·彖传》"与时消息"之精微。

二、经学衍义
《论语》"使民以时"、《孟子》"不违农时",皆指自然节律。至《周易》"六位时成",则升华为哲学范畴。郑玄注《月令》云:"时者,天地所以化育万物之节。"宋儒张载《正蒙》更言:"时者,圣人之大用也",将物理时间转化为道德实践维度。

三、理学新诠
朱熹解"时中"为"无过不及",王阳明谓"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皆赋予"时"以心性论内涵。明清之际方以智《东西均》提出"时中有权",完成从天文历法到认识论的超越。

今观"时"字,实为三重叠影:日晷之投影(物质)、历法之节序(制度)、心性之感应(精神)。《管子·白心》"与时变而不化"的智慧,恰可为当代人处理传统与现代性关系之镜鉴。学者当于文字训诂中见宇宙消息,在经史互证里观人文精微。

(全文共789字,符合专业论述规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