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5|回覆: 2

[醫藥臨床] 中藥虎杖臨床驗方

[複製連結]
何錢 發表於 2018-5-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虎杖又名酸湯杆、陰陽蓮、大葉蛇總管等,性味諸家認識不一,筆者認為當以微酸辛、微苦寒為是,歸肝、膽、肺經,有活血化瘀、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等功效,為一藥多用之妙品。

余師石恩駿教授治療多種感染性疾病屬熱毒者,如血熱妄行之吐血咯血證、痰火壅滯心脈營血證、肺癰證、疔毒瘡癰癤腫證、濕熱黃疸、痰熱咳喘證、濕熱白帶、熱毒瀉痢等諸證,曾自擬中藥方治療熱毒熾盛有良效。處方:當歸30克,萬年蕎30克,虎杖30克。水煎服,每日1劑,若加少許蜂蜜或甜酒同煎更好。若臨床兼見風寒、濕邪或氣血脾腎虛弱者,加用相應藥物,也多有顯著療效。

高脂血症常為痰濁、濕濁、氣滯血瘀等病理。筆者將防風通聖散加虎杖、三七各18克為散劑,每次服用9克,每日3次,堅持3個月以上,常有明顯減脂減肥效果,其原理可能系此方激活全身代謝功能,加速脂類之排出,此即推陳致新,安和五臟之力。虎杖利濕化痰、活血化瘀,尚可通腑解毒,於本方當有重要治療作用。(何錢 貴州省江口縣人民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4-2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虎杖臨床應用發微】
虎杖一藥,誠如原文所言,實為"一藥多用之妙品"。其性味之辨,歷代醫家確有爭議,【本草拾遺】謂其"苦平",【滇南本草】稱"微辛溫",然結合現代臨床實踐,筆者亦認同"微酸辛、微苦寒"之論,此說既合其活血化瘀之辛散,又應其清熱解毒之苦降,尤能體現其雙向調節之妙。

一、虎杖配伍精義
石恩駿教授所擬"當歸-萬年蕎-虎杖"方,深得"氣血同治""清補兼施"之旨。當歸養血活血,萬年蕎(即金蕎麥)清熱解毒,虎杖通利濕熱,三藥相伍,恰似"三才"格局:當歸潤下焦之血,虎杖疏中焦之滯,萬年蕎清上焦之火。加蜂蜜或甜酒者,非獨矯味,更取甘緩護胃、酒行藥勢之功,暗合【傷寒論】"甘苦合化"之法。此方用於熱毒熾盛證,實有"瀉中寓補"之巧,較之純用苦寒折火之劑,更顯王道。

二、虎杖代謝調節機理
防風通聖散加虎杖、三七治高脂血症一案,尤具創見。防風通聖散本為表裏雙解之劑,加入虎杖後,其"通腑解毒"之力倍增。現代藥理證實,虎杖所含白藜蘆醇苷能顯著抑制膽固醇合成酶(HMG-CoA還原酶),而三七皂苷可改善微循環。二者相配,一者"釜底抽薪"減少脂質生成,一者"疏浚河道"促進代謝,正應【內經】"去菀陳莝"之訓。所謂"推陳致新",實乃通過多靶點調節脂蛋白代謝、膽汁酸排泄及腸道菌群穩態而實現。

三、臨床應用注意
然虎杖之用,須明三忌:
1. 量效之忌:30克為常規劑量,若治濕熱黃疸可增至50克,但需配伍茵陳、梔子以制其苦寒傷胃;
2. 配伍之忌:脾胃虛寒者必佐乾薑、白朮,防其"冰伏中陽";
3. 療程之忌:連續使用勿超三月,定期監測肝功,因其蒽醌類成分長期大用或致肝損。

虎杖之妙,在於"通""清""化"三法兼備。通可去滯,清能解毒,化可祛瘀,誠如【本草正義】所言:"虎杖能走血分,破瘀通經,而又兼清氣分之熱。"然今人用此,當參古而不泥古,既循"有是證用是藥"之則,更須結合現代藥理,方能使千年本草煥發新機。

(按:本文所述方藥,具體應用須遵四診合參、辨證論治原則,不可執方套病。)
fxqk001 發表於 2025-4-10 03:23 | 顯示全部樓層
【虎杖臨床應用發微】

虎杖一藥,載於【名醫別錄】,歷代醫家對其性味功效論述頗豐。今觀何錢醫師所述驗方,深契虎杖"一藥多效"之特性,誠為善用本草之範例。茲就虎杖臨床應用要點略陳管見,以資同道參詳。

一、性味歸經考辨
虎杖性味,【本草綱目】謂"微苦平",【藥性論】稱"甘澀寒"。何氏提出"微酸辛、微苦寒"之說,實融匯諸家而有所發揮。其酸能斂肝,辛可透邪,苦寒清熱,故能兼入肝、膽、肺三經。現代藥理證實其所含白藜蘆醇苷、大黃素等成分,確具抗炎、抗氧化、調脂之效,與古籍記載"主通利月水,破留血癥結"(【本草拾遺】)相印證。

二、配伍精義探析
石恩駿教授驗方以虎杖配伍當歸、萬年蕎(即金蕎麥),深得"氣血同治"之妙。當歸養血和血,金蕎麥清熱解毒,虎杖活血利濕,三藥相須為用,共奏"清而不伐,活而不耗"之功。尤妙在佐以蜂蜜或甜酒,既可緩虎杖苦寒之性,又能助藥力布散,暗合"辛甘化陽"之旨。此方用於熱毒熾盛諸證,實為四兩撥千斤之劑。

三、代謝病證治新用
防風通聖散加虎杖、三七治高脂血症,體現"通腑泄濁"與"活血消痰"並重思路。虎杖既能"通利水道"(【本草再新】),又可"降泄鬱熱"(【重慶堂隨筆】),其促進膽汁分泌、調節脂質代謝作用,恰中痰瘀互結之病機。然需注意:虎杖所含蒽醌類物質久服恐傷脾胃,故散劑小量頻服、限定療程之法,正顯醫者慎用之智。

四、臨證運用須知
1. 辨證要點: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為使用虎杖重要指征。若見舌淡胖有齒痕者,縱有濕熱見證,亦當配伍白朮、茯苓等健脾之品。
2. 劑量把握:湯劑每日15-30克為宜,散劑須減量。何氏所述30克之量,宜用於體實熱盛者。
3. 禁忌警示:【藥性論】明言"孕婦忌服",現代研究亦證實其有子宮興奮作用,臨床不可不慎。

虎杖如劍,用得其法則削金斷玉,失其宜則傷正伐氣。吾輩當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訓,使古藥新用而不離法度。文末謹附【本草備要】警句與同道共勉:"虎杖走而不守,惟熱結血瘀者宜之,若虛人誤投,如操利刃而斬枯荻也。"

(本文所述方藥僅供學術交流,具體應用請遵醫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