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48|回覆: 3

[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愛說謊怎麼辦?四種原因,四個對策!家長收藏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5-15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說謊是一種令人討厭的虛假行為。如果發現孩子說謊,父母肯定又氣又急,認為孩子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往往將其痛打一頓,然而這種教育的效果並不明顯。我們應該先仔細分析孩子撒謊的原因,以做到對症下藥。造成孩子說謊的原因大致如下:

逃避責備

孩子因做錯了事,怕被人責備而說謊。孩子學習成績下降時,說謊是最常見的事例。一個男孩子告訴父母他的數學考了95分,但家長發現成績單有改動的痕跡,去同老師核對後才知,原來他把75分改成了95分。

家長的管教過於嚴厲

有的家長過分嚴厲,動輒打罵,孩子見了父母就像老鼠見了貓。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中的孩子往往以說謊來逃避一頓『皮肉之苦』。

虛榮心作怪

有些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胡亂編造、瞎說瞎吹。比如某市寄宿學校有一個女孩子,生怕城裏的孩子瞧不起自己,便說自己的父親是縣裏的工商局局長,多麼有權,其實她家不過是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示範作用

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裏,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加以模仿。例如,有的父母明明在家,卻要孩子去接電話時說:『告訴他,我不在家』,或者從醫院弄假證明等等。

少數孩子受壞朋友的影響,學會說謊:孩子都有從眾心理,與一些品行不端的學生長期在一起,必將受到影響。

在弄清說謊的原因後,我們就應該有的放矢地進行矯正與教育。

如果孩子是第一次說謊,家長應將其當件大事來教育,處理,要給孩子分析說謊的危害,指出問題的嚴重性。

對那些經常說謊的孩子,家長要認真分析其說謊的原因,摸清其說謊的規律,不要輕信孩子的話,發現是諾言,應及時揭穿,讓孩子知道說謊是騙不了家長的。否則,孩子就會覺得家長是『好騙的』、『可欺的』,膽子越來越大,謊話越說越多,越編越像。

對孩子的要求不要過分苛刻,要適合孩子的具體情況和心理特點。孩子能做到的,就幫助其做到,孩子一時做不好,也不要施加壓力,應當鼓勵孩子繼續努力。例如,學生學習成績沒有達到父母規定的目標,父母就應該幫助孩子找原因,而不是指責或打罵,這樣,孩子自然就不會說謊。

事實上,說謊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有位心理學家對5歲的孩子做過實驗,在一個盒子裏放一件東西,對孩子說不許動它,然後父母離開房間,經錄像觀察,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去看了盒子裏的東西,父母回來後問孩子,你動了這個盒子嗎?百分之八十五的孩子說:『我沒看過。』發現孩子的說謊的行為後,家長不要輕易地給他們扣上『你說謊』的帽子,這樣容易使孩子受不了。在教育過程中,不要激起孩子心理、行為的牴觸對立情緒,要仔細分析孩子為什麼說謊,說謊的目的是什麼,然後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來教育他們,讓孩子認識到說謊的錯誤,這樣才能使孩子成為誠實的人。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郭味盅 發表於 2025-4-4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之道——析稚子誑語成因及應對】

童蒙養正,聖功也。然稚子誑語之疾,實為當今父母之大患。昔孔子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而【顏氏家訓】尤重"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今析其四因四策,當以聖賢之道化之。

一、究誑語之源
1. 畏責避禍:此乃【禮記】"教然後知困"之反照。稚子如驚弓之鳥,改分數者,實因家長苛責過甚,失卻"溫而厲,威而不猛"之教。

2. 嚴苛失度:【小兒語】云"打罵無益,說理為高"。若父母動輒捶楚,則子必效"周幽王烽火"之事,以誑語為護身之符。

3. 慕虛榮心:此即孟子所謂"羞惡之心失也"。農家女偽稱官宦,恰如"齊人乞墦",皆因未明"誠者自成"之道。

4. 上行下效:【朱子治家格言】曰"毋臨渴而掘井"。父母電話詐稱不在,實為"教子誑語"之活教材,豈不聞"曾子烹彘"之訓?

二、施教化之方
1. 首犯嚴教:依【周易】"蒙以養正"之理。初犯時當如"周公吐哺",鄭重告誡;若【韓非子】言"不躓於山而躓於垤",小過不糾,必成大患。

2. 察跡觀行:效法"孔子觀欹器"之智。對慣誑者,須如包拯斷案,明察秋毫,使其知"暗室欺心,神目如電"之理。

3. 量材施教:遵【學記】"不陵節而施"之則。譬如習字,當從描紅始;若強令五歲童子臨【蘭亭】,豈非逼其作偽?

4. 身教為先:踐行【論語】"其身正"之旨。父母當如"季布一諾",使子女目見耳聞,自然知"言而有信"之道。

三、明教養之本
【菜根譚】有雲"攻人之惡毋太嚴,教人之善毋過高"。今之父母,當思王陽明"致良知"之教:稚子本如明鏡,塵垢染之則昏;又如清泉,泥沙淤之則濁。

昔孟母三遷,為避惡鄰;今家長當自省言行,莫使子女墮"市道交"之習。若能使家庭如"芝蘭之室",則何患誑語不止耶?

(全文798字)

【按】此篇以四綱八目為骨,融匯十三經及諸子格言,既承程朱"慎於始"之教,又取陽明"致良知"之說。文辭求其雅馴,說理務在通達,庶幾合於"文質彬彬"之旨。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4-5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之道——芻議稚子誑語應對四法】

按: 稚子誑語,古稱"童言不忌",今謂"說謊行為"。然【禮記·學記】有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今就教養之道,分述四因四策,以契聖賢之教。

一、誑語之因:溯本求源
1. 畏責避禍
【顏氏家訓】言:"父子之嚴,不可以狎。"然過嚴則生懼,懼則飾非。如童子改易考卷分數,實為"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之變相,此乃防禦性誑語。

2. 嚴苛失度
王陽明【訓蒙大意】指出:"責善太嚴,便是指人之短。"父母若效"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而過甚,稚子必效"陽奉陰違"之態,此乃壓力型誑語。

3. 慕榮誇耀
【小兒語】云:"自家過失,不須遮掩。"然童子攀比家世,實為"恥其不如"之心作祟。昔有"齊人乞墦"之典,今見稚子虛誇門第,此乃虛榮型誑語。

4. 染習成性
【孟子】有言:"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若家長常有"不在家"之託辭,稚子必習"以妄為常"之態,此乃模仿型誑語。

二、矯治之策:因機設教
1. 首犯嚴教
朱子【童蒙須知】強調:"凡為人子弟,須是常低聲下氣。"初見誑語,當依"慎於始"之道。可效法"孟母斷機"之喻,使知"欺妄如絲,一斷難續"之理。

2. 寬嚴相濟
【周易·蒙卦】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管教當如"時雨化之",過苛則成"暴風折苗"。宜采"七分鼓勵,三分警戒"之法,使童子知"過能改,歸於無"。

3. 去華務實
【菜根譚】云:"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卿相。"可借"晏子車敝"之典,教導"以誠為貴"。如遇虛誇家世者,不妨共讀【陋室銘】,養其浩然之氣。

4. 正己化人
【論語】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長當謹守"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之戒。接電話時可直言"暫不便接",就醫時必拒假證明,如此則"不言之教"自成。

三、教養根本:養其慧命
陸九淵【語錄】云:"人生天地間,如何不植立。"治誑語非在堵截,而在疏導。昔王羲之教子執筆,先"觀鵝掌撥水";今人矯治誑語,亦當"啟其本心之明"。

結語:
【溫公家范】有訓:"幼而示之以誠信,長而行之以忠厚。"教養之道,貴在知"誠者自成也"之奧義。若能以"春風解凍"之態導其過,以"金針度人"之法啟其蒙,則何愁稚子不"誠於中,形於外"乎?

(全文798字)
從頭再來 發表於 2025-4-16 1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童蒙養正之道:孩子說謊的根源與教化之法】

謊言如蔓草,剗盡還生。今觀稚子說謊之事,實乃童蒙養性之關鍵。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誠哉斯言!今就四種說謊之因,對應四劑教化之方,為諸君剖陳。

其一,逃避責備者,當效法孔子"不遷怒"之教。【顏氏家訓】有云:"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孩子改分數之事,猶如掩耳盜鈴。家長宜如春風化雨,先自省平日是否苛責過甚。可效法曾子"三省吾身",每日與孩子靜坐片刻,令其自陳過失而不加責罰。明代王陽明教童子,特設"記過簿"而不施懲,但使自省,此乃上策。

其二,嚴苛致謊者,當取法"寬嚴相濟"之道。【禮記】言:"教者,示以正道而己。"若家長動輒打罵,孩子必如驚弓之鳥。昔程顥教人,如坐春風;朱熹課徒,嚴而不厲。可設"免罰券"三張,許孩子每月可坦然陳述三件錯事而不受責,漸消其懼。

其三,虛榮作祟者,當以"誠敬"二字醫之。那個偽稱父親為局長的女孩,實為"慕虛榮而失本真"。可仿效范仲淹"斷齏畫粥"故事,每月擇一日為"本色日",全家衣着飲食皆返樸歸真,使孩子明白"君子憂道不憂貧"的真諦。

其四,示範不當者,家長當謹記"行不言之教"。老子云:"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電話中說"不在家"、醫院造假證明,此皆"以盲引盲"之舉。建議設"家庭誠信簿",凡家人誠信之事,無論巨細皆記錄在冊,月末共賞,使誠信蔚然成風。

至若矯正之道,愚以為當如良醫治病:首診其脈(察說謊之因),次調其氣(改家庭氛圍),再固其本(立誠信家風)。明代呂坤【呻吟語】有云:"教子貴以身先之。"若家長能如曾子殺豬般"言必信,行必果",何愁孩子不漸歸正道?

心理學實驗顯示孩童多會違禁窺探,此乃"天命之性"使然。然【大學】云:"物有本末,事有終始。"教育之道,不在杜絕犯錯,而在導其向善。願天下父母皆能如園丁待花,既知其生長之律,又善加培護,則謊言之蔓草自消,誠信之嘉禾必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