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8|回復: 0

[医药临床] 铁蛋白高是什么原因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1-26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原题 铁蛋白高的中医治疗

铁蛋白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130ug/L,女性约35~55ug/L,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现在发现肝癌还含有一种酸性的异铁蛋白,称为癌胚异铁蛋白,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肝癌患者治疗有效者,血清铁蛋白下降,而恶化和再发者升高,持续增高则预后不良。

铁蛋白高的原因

铁蛋白是动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贮存铁的蛋白。它具有特异性:血清铁蛋白虽非特异性,但除在肝癌、胰腺癌发生时,中度升高外,其他消化道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直结肠癌均不升高。出现铁蛋白高的情况,多是由于:

①肝脏疾病,如肝坏死、慢性肝病、肝硬化、肝肿瘤等,都是造成铁蛋白高的原因。②铁负荷过多,如原发性血色病、反复输血、不恰当铁剂治疗等,也属于铁蛋白高的原因。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等,这些都是引发铁蛋白高的原因。④癌症,如肝癌、胰癌、肺癌等也是造成铁蛋白高的原因。⑤炎症或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属于引发铁蛋白高的原因。

肝癌造成铁蛋白高的原因主要为:

①肝癌细胞能合成和分泌铁蛋白或异铁蛋白。②肝癌组织对铁蛋白的摄取及清除受到影响。③肝细胞损害坏死也是造成铁蛋白高的原因,贮存在肝细胞浆中的铁蛋白进入血中,而引发铁蛋白高。

铁蛋白高的中医治疗

气滞血瘀型铁蛋白高

胁下痞块巨大、胁痛引背、拒按、入夜更甚、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结不调、倦怠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沉细或弦涩等。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消积。化瘀消积汤:柴胡12g,郁金12g,香附12g,佛手12g,当归15g,桃仁12g,穿山甲10g,三棱12g,莪术12g,元胡15g,水蛭10g,土元12g,丹参30g,山慈菇15g,白花蛇舌草20g,石见穿20g,蜈蚣2条,半枝莲20g,水煎服。平消丸、消瘤丸口服。

湿热聚毒型铁蛋白高

心烦易怒、身目发黄、口干口苦、纳食减少、腹部胀满、胁肋刺痛、溲赤便干、舌质紫暗、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等。治则:清热利胆、泻火解毒。泻火解毒汤:龙胆草12g,黄芩12g,黄柏12g,黄连10g,茵陈30g,大黄6g,栀子12g,金钱草30g,蚤休20g,薏苡仁30g,蜂房12g,黄药子12g,田基黄15g,山慈菇12g,半枝莲20g,蒲公英20g,虎杖15g,甘草6g。水煎服。龙胆丸、热炎宁口服。

肝阴亏虚型铁蛋白高

胁肋疼痛、五心烦热、头晕目眩、食少腹胀、青筋暴露、甚则呕血、便血、肌肤瘀斑瘀点等,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养阴柔肝,凉血解毒。凉血解毒汤:水牛角20g,丹皮12g,生地30g,元参12g,沙参12g,七叶一枝花12g,麦冬12g,仙鹤草12g,茅根30g,当归15g,枸杞12g,川楝子15g,鳖甲12g,龟板12g,三七5g,双花30g,紫草20g,蜈蚣2条,全蝎10g,甘草6g。水煎服。清热丸、水牛角丸口服。

(曹元成 山东省淄博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6-13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铁蛋白升高之病因病机及中医辨治探微

铁蛋白升高属现代医学指标异常,然其病理本质与中医“气血失调”“痰瘀毒结”等理论多相契合。兹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法则三端详述之。

一、铁蛋白升高之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铁蛋白异常多责之于肝脾功能失调,兼涉气血痰瘀。其机要如下:
1. 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肝主藏血,司疏泄。若情志不畅或外邪侵袭,肝气郁结,血行迟滞,久则成瘀。瘀阻肝络,铁失运化,蓄积为病,故见铁蛋白升高。此型多见于慢性肝病、肿瘤早期,症见胁痛拒按、舌紫暗等。
2. 湿热蕴毒,熏蒸肝胆:嗜食肥甘或外感湿热,蕴结中焦,肝胆疏泄不利,湿热化毒,煎灼津血,致铁代谢紊乱。此型常见于急性肝炎、肝胆肿瘤,伴身目发黄、苔黄腻等症。
3. 脾虚不运,痰瘀互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虚失健,水湿停聚成痰,痰阻脉络,血滞为瘀,痰瘀胶结,铁质沉积。此型多见于贫血、慢性炎症,见倦怠、便溏等虚象。

二、辨证分型与治疗
1. 气滞血瘀型
证候:胁下肿块刺痛、舌紫瘀斑、脉弦涩。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消癥。
方药:
主方:化瘀消积汤(柴胡、郁金、当归、桃仁、三棱、莪术等)破血逐瘀,佐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解毒抗癌。
中成药:平消丸、大黄䗪虫丸缓消癥积。

2. 湿热聚毒型
证候:身黄目黄、口苦溲赤、苔黄腻。
治则:清热利湿,泻火解毒。
方药:
主方:泻火解毒汤(龙胆草、黄芩、茵陈、栀子等)合黄连解毒汤加减,佐蚤休、薏苡仁化湿排毒。
外治法:可辅以针灸取肝俞、胆俞、阳陵泉等穴疏泄肝胆。

3. 脾虚痰瘀型(补充证型)
证候:倦怠纳差、腹满便溏、舌淡胖有齿痕。
治则:健脾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六君子汤合桂枝茯苓丸,加丹参、鸡内金健脾消积。

三、调摄要点
1. 情志调畅:肝郁为病之本,宜恬淡少怒。
2. 饮食禁忌:湿热型忌肥甘;血瘀型少食生冷;脾虚型避辛辣刺激。
3. 动态监测:铁蛋白持续升高者,需结合影像学排除恶性病变。

结语
铁蛋白升高乃标象,治病必求其本。中医以“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为纲,或疏肝化瘀,或清热祛湿,或健脾化痰,皆旨在调和气血,恢复铁代谢之常。然重症如肝癌,当中西医结合,勿拘一法。

(全文约780字)
邱冬 發表於 2025-7-4 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铁蛋白升高的中医病机与辨证论治探析

铁蛋白升高作为现代医学的实验室指标,在中医理论中可归属于“积聚”“黄疸”“血证”等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与肝脾功能失调、湿热毒瘀内蕴密切相关,需结合四诊合参,辨证施治。

一、铁蛋白升高的中医病机
1. 气滞血瘀,络脉闭阻
《灵枢·百病始生》言:“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肝主疏泄,情志不畅或外邪侵袭,可致肝气郁结,久则血行瘀滞,形成癥积(如肝癌、肝硬化)。瘀血内停,阻碍气血生化,铁失运化而蓄积,故见铁蛋白升高。临床表现为胁下肿块、刺痛拒按、舌紫暗等,与现代医学“肝癌致铁蛋白分泌异常”之机制相通。

2. 湿热毒蕴,肝胆失疏
湿热之邪(如病毒性肝炎、酗酒)久羁肝胆,熏蒸津血,炼液为痰,痰瘀互结,阻滞胆道。胆腑通降失常,则铁代谢紊乱,血清铁蛋白溢泄。症见身目发黄、口苦溲赤、苔黄腻等,对应现代“炎症或肝细胞坏死释放铁蛋白”之病理。

3. 脾虚不运,气血失调
《脾胃论》强调“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虚则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得布散,铁质壅滞为患;或久病耗气,血失统摄,铁蛋白随瘀血外溢。此类常见于贫血、反复输血者,伴倦怠、便溏等虚象。

二、辨证分型与治疗
1. 气滞血瘀型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积。
方药:化瘀消积汤(柴胡、郁金、桃仁、穿山甲等)合鳖甲煎丸加减。
方解:柴胡、香附疏肝解郁;三棱、莪术破血逐瘀;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解毒抗癌。现代研究证实,丹参、水蛭可改善微循环,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减少铁蛋白异常沉积。

2. 湿热聚毒型
治法:清热利胆、泻火解毒。
方药:泻火解毒汤(龙胆草、茵陈、大黄、蚤休等)合黄连解毒汤化裁。
方解:龙胆草、黄芩清肝胆实火;茵陈、金钱草利湿退黄;蚤休、薏苡仁解毒散结。此方可通过调控NF-κB通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铁蛋白释放。

3. 脾虚湿困型(补充证型)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和胃。
方药:六君子汤加焦山楂、鸡内金、苍术。适用于贫血或慢性肝病所致铁蛋白升高者。

三、调摄与预后
1. 情志调畅:肝郁为发病关键,宜避免恼怒忧思。
2. 饮食禁忌:湿热型忌肥甘厚味;血瘀型少食生冷;脾虚型需温补脾胃。
3. 监测指标:铁蛋白持续升高者,需结合现代医学排查恶性病变,中西医协同干预。

结语:铁蛋白升高需辨病与辨证结合,中医通过调和气血、解毒化瘀以治本,配合现代诊疗技术,可显著改善预后。然临床须谨守病机,灵活变通,不可拘泥成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