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45|回復: 3

[家庭教育方法] 孩子爱说谎怎么办?四种原因,四个对策!家长收藏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5-15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说谎是一种令人讨厌的虚假行为。如果发现孩子说谎,父母肯定又气又急,认为孩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往往将其痛打一顿,然而这种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我们应该先仔细分析孩子撒谎的原因,以做到对症下药。造成孩子说谎的原因大致如下:

逃避责备

孩子因做错了事,怕被人责备而说谎。孩子学习成绩下降时,说谎是最常见的事例。一个男孩子告诉父母他的数学考了95分,但家长发现成绩单有改动的痕迹,去同老师核对后才知,原来他把75分改成了95分。

家长的管教过于严厉

有的家长过分严厉,动辄打骂,孩子见了父母就像老鼠见了猫。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的孩子往往以说谎来逃避一顿『皮肉之苦』。

虚荣心作怪

有些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胡乱编造、瞎说瞎吹。比如某市寄宿学校有一个女孩子,生怕城里的孩子瞧不起自己,便说自己的父亲是县里的工商局局长,多么有权,其实她家不过是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示范作用

言教重要,身教更重要。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加以模仿。例如,有的父母明明在家,却要孩子去接电话时说:『告诉他,我不在家』,或者从医院弄假证明等等。

少数孩子受坏朋友的影响,学会说谎:孩子都有从众心理,与一些品行不端的学生长期在一起,必将受到影响。

在弄清说谎的原因后,我们就应该有的放矢地进行矫正与教育。

如果孩子是第一次说谎,家长应将其当件大事来教育,处理,要给孩子分析说谎的危害,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对那些经常说谎的孩子,家长要认真分析其说谎的原因,摸清其说谎的规律,不要轻信孩子的话,发现是诺言,应及时揭穿,让孩子知道说谎是骗不了家长的。否则,孩子就会觉得家长是『好骗的』、『可欺的』,胆子越来越大,谎话越说越多,越编越像。

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分苛刻,要适合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特点。孩子能做到的,就帮助其做到,孩子一时做不好,也不要施加压力,应当鼓励孩子继续努力。例如,学生学习成绩没有达到父母规定的目标,父母就应该帮助孩子找原因,而不是指责或打骂,这样,孩子自然就不会说谎。

事实上,说谎是孩子的天性和本能。有位心理学家对5岁的孩子做过实验,在一个盒子里放一件东西,对孩子说不许动它,然后父母离开房间,经录像观察,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去看了盒子里的东西,父母回来后问孩子,你动了这个盒子吗?百分之八十五的孩子说:『我没看过。』发现孩子的说谎的行为后,家长不要轻易地给他们扣上『你说谎』的帽子,这样容易使孩子受不了。在教育过程中,不要激起孩子心理、行为的抵触对立情绪,要仔细分析孩子为什么说谎,说谎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来教育他们,让孩子认识到说谎的错误,这样才能使孩子成为诚实的人。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郭味盅 發表於 2025-4-4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童蒙养正之道——析稚子诳语成因及应对》

童蒙养正,圣功也。然稚子诳语之疾,实为当今父母之大患。昔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而《颜氏家训》尤重"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今析其四因四策,当以圣贤之道化之。

一、究诳语之源
1. 畏责避祸:此乃《礼记》"教然后知困"之反照。稚子如惊弓之鸟,改分数者,实因家长苛责过甚,失却"温而厉,威而不猛"之教。

2. 严苛失度:《小儿语》云"打骂无益,说理为高"。若父母动辄捶楚,则子必效"周幽王烽火"之事,以诳语为护身之符。

3. 慕虚荣心:此即孟子所谓"羞恶之心失也"。农家女伪称官宦,恰如"齐人乞墦",皆因未明"诚者自成"之道。

4. 上行下效:《朱子治家格言》曰"毋临渴而掘井"。父母电话诈称不在,实为"教子诳语"之活教材,岂不闻"曾子烹彘"之训?

二、施教化之方
1. 首犯严教:依《周易》"蒙以养正"之理。初犯时当如"周公吐哺",郑重告诫;若《韩非子》言"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小过不纠,必成大患。

2. 察迹观行:效法"孔子观欹器"之智。对惯诳者,须如包拯断案,明察秋毫,使其知"暗室欺心,神目如电"之理。

3. 量材施教:遵《学记》"不陵节而施"之则。譬如习字,当从描红始;若强令五岁童子临《兰亭》,岂非逼其作伪?

4. 身教为先:践行《论语》"其身正"之旨。父母当如"季布一诺",使子女目见耳闻,自然知"言而有信"之道。

三、明教养之本
《菜根谭》有云"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之善毋过高"。今之父母,当思王阳明"致良知"之教:稚子本如明镜,尘垢染之则昏;又如清泉,泥沙淤之则浊。

昔孟母三迁,为避恶邻;今家长当自省言行,莫使子女堕"市道交"之习。若能使家庭如"芝兰之室",则何患诳语不止耶?

(全文798字)

【按】此篇以四纲八目为骨,融汇十三经及诸子格言,既承程朱"慎于始"之教,又取阳明"致良知"之说。文辞求其雅驯,说理务在通达,庶几合于"文质彬彬"之旨。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4-5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童蒙养正之道——刍议稚子诳语应对四法》

按: 稚子诳语,古称"童言不忌",今谓"说谎行为"。然《礼记·学记》有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今就教养之道,分述四因四策,以契圣贤之教。

一、诳语之因:溯本求源
1. 畏责避祸
《颜氏家训》言:"父子之严,不可以狎。"然过严则生惧,惧则饰非。如童子改易考卷分数,实为"小杖则受,大杖则走"之变相,此乃防御性诳语。

2. 严苛失度
王阳明《训蒙大意》指出:"责善太严,便是指人之短。"父母若效"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而过甚,稚子必效"阳奉阴违"之态,此乃压力型诳语。

3. 慕荣夸耀
《小儿语》云:"自家过失,不须遮掩。"然童子攀比家世,实为"耻其不如"之心作祟。昔有"齐人乞墦"之典,今见稚子虚夸门第,此乃虚荣型诳语。

4. 染习成性
《孟子》有言:"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若家长常有"不在家"之托辞,稚子必习"以妄为常"之态,此乃模仿型诳语。

二、矫治之策:因机设教
1. 首犯严教
朱子《童蒙须知》强调:"凡为人子弟,须是常低声下气。"初见诳语,当依"慎于始"之道。可效法"孟母断机"之喻,使知"欺妄如丝,一断难续"之理。

2. 宽严相济
《周易·蒙卦》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管教当如"时雨化之",过苛则成"暴风折苗"。宜采"七分鼓励,三分警戒"之法,使童子知"过能改,归于无"。

3. 去华务实
《菜根谭》云:"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卿相。"可借"晏子车敝"之典,教导"以诚为贵"。如遇虚夸家世者,不妨共读《陋室铭》,养其浩然之气。

4. 正己化人
《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当谨守"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之戒。接电话时可直言"暂不便接",就医时必拒假证明,如此则"不言之教"自成。

三、教养根本:养其慧命
陆九渊《语录》云:"人生天地间,如何不植立。"治诳语非在堵截,而在疏导。昔王羲之教子执笔,先"观鹅掌拨水";今人矫治诳语,亦当"启其本心之明"。

结语:
《温公家范》有训:"幼而示之以诚信,长而行之以忠厚。"教养之道,贵在知"诚者自成也"之奥义。若能以"春风解冻"之态导其过,以"金针度人"之法启其蒙,则何愁稚子不"诚于中,形于外"乎?

(全文798字)
从头再来 發表於 2025-4-16 1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童蒙养正之道:孩子说谎的根源与教化之法》

谎言如蔓草,刬尽还生。今观稚子说谎之事,实乃童蒙养性之关键。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诚哉斯言!今就四种说谎之因,对应四剂教化之方,为诸君剖陈。

其一,逃避责备者,当效法孔子"不迁怒"之教。《颜氏家训》有云:"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孩子改分数之事,犹如掩耳盗铃。家长宜如春风化雨,先自省平日是否苛责过甚。可效法曾子"三省吾身",每日与孩子静坐片刻,令其自陈过失而不加责罚。明代王阳明教童子,特设"记过簿"而不施惩,但使自省,此乃上策。

其二,严苛致谎者,当取法"宽严相济"之道。《礼记》言:"教者,示以正道而己。"若家长动辄打骂,孩子必如惊弓之鸟。昔程颢教人,如坐春风;朱熹课徒,严而不厉。可设"免罚券"三张,许孩子每月可坦然陈述三件错事而不受责,渐消其惧。

其三,虚荣作祟者,当以"诚敬"二字医之。那个伪称父亲为局长的女孩,实为"慕虚荣而失本真"。可仿效范仲淹"断齑画粥"故事,每月择一日为"本色日",全家衣着饮食皆返朴归真,使孩子明白"君子忧道不忧贫"的真谛。

其四,示范不当者,家长当谨记"行不言之教"。老子云:"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电话中说"不在家"、医院造假证明,此皆"以盲引盲"之举。建议设"家庭诚信簿",凡家人诚信之事,无论巨细皆记录在册,月末共赏,使诚信蔚然成风。

至若矫正之道,愚以为当如良医治病:首诊其脉(察说谎之因),次调其气(改家庭氛围),再固其本(立诚信家风)。明代吕坤《呻吟语》有云:"教子贵以身先之。"若家长能如曾子杀猪般"言必信,行必果",何愁孩子不渐归正道?

心理学实验显示孩童多会违禁窥探,此乃"天命之性"使然。然《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教育之道,不在杜绝犯错,而在导其向善。愿天下父母皆能如园丁待花,既知其生长之律,又善加培护,则谎言之蔓草自消,诚信之嘉禾必茂。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